1、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整合提升,知识网络归纳,重点规律整合,一、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找出区域间的差异,是分析各区域发展方向、采取因地制宜开发治理措施的前提。区域差异的分析则应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别出发,同时注意要素间的联系。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1)气候差异的形成。,(4)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的差异。,2人类活动因素差异,二、地理信息技术的对比分析,三、“3S”技术手段的选取方法 具体选择时应把握其本质区别:遥感(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
2、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活动。例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情况并传输到地面,这是RS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统称为数据源)经过计算、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应用途径相对单一(即定位与导航),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
3、“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的工作对象“面”。,在解答从“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 同样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一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测”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
4、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并得出预测结果则是GIS技术的应用。,高考真题演练,(2018江苏卷)2018年4月19日,在突尼斯召开的“一带一路”遥感考古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中国科学家利用遥感技术在突尼斯中南部发现的10处古罗马时期遗存,这一发现揭示了当时的军事防御系统与农业灌溉系统布局。下图为“突尼斯境内古罗马遗址遥感考古影像图”。读图回答12题。,1这一考古成果表明遥感技术可以( ) A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 B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 C探知各种人类活动遗迹曾经的功能与作用 D帮助分析较大地域范围内人类活动遗迹间的联系 【解析】 遥感是人类利用一定的技
5、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远距离获取地物信息的技术,具有探测范围广、速度快等优点,因而可以获取较大范围内的人类活动遗迹等信息,进而帮助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进行考古活动,但受技术水平等的限制,无法确定地表、地下人类活动遗迹的时代,也不能探知其曾经的功能与作用,因而也就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田野考古工作。,D,2突尼斯中南部有利于遥感考古发挥其独特优势,因为这一区域( ) A人类活动较多 B位于沿海地区 C森林覆盖率高 D地处荒漠边缘 【解析】 突尼斯位于北非地区,其中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图可知,考古遗址点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地处荒漠边缘,植被覆盖率低,人类活动较少,外界
6、干扰少,适合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远距离探测。,D,(2017全国卷)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35题。,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解析】 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
7、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所以A项错误、C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B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C,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D,5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
8、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解析】 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D,(2017全国卷)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右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68题。,6图中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解析】 剪纸中出现了小桥、流水等景观,这些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9、故选D。 7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解析】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降水丰沛,河流密布,交织成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观,故本题B正确。,D,B,8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解析】 越剧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等我国南方地区,故本题选择D。川剧主要流行于四川一带;粤剧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豫剧主要流行于黄河、淮河流域。故A、B、C错误。,D,9(2016天津)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汉唐时期的北方“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沿线
10、有许多古文明中心,是东、西方物资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后来逐渐衰落。,(1)从地理环境变化的角度,说明北方古“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2)由高速铁路和公路运输、管道运输、海上运输、航空运输、光缆信息传输等组成的新“丝绸之路”,体现出地域联系方式的哪些发展趋势? (3)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我国西部一些城市作为新“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将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些城市应如何适应这种变化? 【答案】 (1)自然环境的恶化;沿线古文明中心的衰落。 (2)网络化;综合化(立体化;多样化);高速化;专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答出3点即可),(3)发展外向型经济;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加强基础
11、设施建设。(答出2点即可)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北方古“丝绸之路”主要经过水草丰美的欧亚草原,而现在北方古“丝绸之路”沿线内陆段气候干旱,自然环境逐渐恶化,由此导致古文明中心衰落,引发古“丝绸之路”的全线衰落。第(2)题,仔细分析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便可得出答案。第(3)题,我国西部新“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应当发展外向型经济,不断提高生产、服务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对外交通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16江苏)下图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 A B C D 【解析】 遥感一般指
12、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居民点、水系和地形等主要分布在地表,因此其信息容易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土壤、岩层和地下水一般位于地下,其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较弱。,A,11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 A B C D 【解析】 农业生产受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所以在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时必须考虑。除了地形和土壤图层外,与水源密切相关的水系、地下水图层也应组合在图层中。,C,(2015江苏)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1213题。,12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
13、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解析】 图中显示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经过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丘陵和雷州半岛,那么依次经过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因此,依次对应的自然景观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故选C。,C,1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解析】 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方式。在当时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乱,故选A。,
14、A,(2015江苏)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下图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4题。,14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 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 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发展差异。“丝绸之路经济带”东部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西部位于欧洲西部。两地区均为人口稠密区,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快,欧洲西部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B项正确;欧洲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以技术、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C项错误;相比欧洲西部而言我国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D项错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