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第41课时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新人教版.pptx

    • 资源ID:1102440       资源大小:632.80K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第41课时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新人教版.pptx

    1、第41课时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 思想理论成果,-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三民主义 (1)背景 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 阶级状况: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组织基础: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个人条件: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905年,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

    2、的指导思想。,-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重要的理论指导。 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5-,思

    3、维导图,知识清单,(5)实践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捍卫共和: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新三民主义 (1)背景 孙中山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帮助。 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7-,思

    4、维导图,知识清单,(3)内容 民族主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进步性: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局限性: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8-,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毛泽东思想和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1.毛泽东思想 (1)形成,-9-,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0-,

    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毛泽东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11-,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邓小平理论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央某些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实质是继续“左”倾错误。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2)过程,(3)地位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

    6、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1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1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1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4.科学发

    7、展观 (1)提出背景:面对人民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后的新形势,根据新的发展要求,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2)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地位: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2007年,在中共十七大上,科学发展观被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2012年,在中共十八大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提出:中共十八大

    8、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确立指导地位: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意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

    9、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18-,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画一画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19-,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想一想“中国共产党走过90多年的历程,期间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第二次是邓小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取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次飞跃解决的核心问题分别是什么? 提示:民族独立问题:实现民族独立解放,解救劳苦大众。民生问题:实现民族腾飞,解决人民温饱问题。,-20

    10、-,主题一,主题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 材料解读 材料 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选集 解读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共和国。,-21-,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6浙江文综,39(节选)材料 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

    11、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 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产物。,-22-,主题一,主题二,思考 阅读材料,对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您侧重于哪一种认识?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阐述。 提示:侧重:辛亥革命前,致力于推翻君主专制,提出“创

    12、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五权宪法”等主张;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倡导主权在民、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对三民主义做出新解释,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侧重: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吸取西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整理发掘中国古代有益于民权平等的制度与民本思想,包括考试制度、监察制度和“天下为公”“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等。,-23-,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从多角度认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2)从纲领内容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要求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3)

    13、从民生意识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情人民疾苦,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24-,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8课标全国,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英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 A.走苏俄革

    14、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5-,主题一,主题二,-26-,主题一,主题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图片说史1941年冬,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党校题词 思考 上图所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请列举历史上的两大典型事例,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事求是地处理国共两党关系的。 提示:事例:1924年,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1937年,倡导并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27-,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6天津文综,13(节选)材料 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

    15、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糟得很”,明明是站在地主利益方面打击农民起来的理论,明明是地主阶级企图保存封建旧秩序,阻碍建设民主新秩序的理论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思考 材料出自毛泽东哪篇文章?毛泽东批判了哪种错误态度?他对农民运动是如何认识的?,-28-,主题一,主题二,提示: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错误态度:批判了认为农民运动“糟得很”的错误态度。认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要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29-,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意义 (1)原

    16、因:首先,这是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其次,这也是我们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后做出的必然选择。 (2)意义: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0-,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7北京文综,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

    17、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31-,主题一,主题二,-32-,主题一,主题二,-33-,教材补遗,史著赏析,1.孙中山设计的政治路线图“军政、训政、宪政”三部曲 (1)提出和发展:1905年,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提出,中国从封建专制走向宪政民主需要经过“军法之治”“约法之治”和“宪法之治”三个时期。1906年,他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再次提出:由“军法之治”经“约法之治”达“宪法之治”,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富强、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1914年中华革命党总章中正式提出实现宪政民主须经历“军政、训政、宪政”三个

    18、阶段。1924年,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集中阐发了“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的宪政建设思想。,-34-,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内容:国民政府用武力完全占领一个省,即该省进入训政阶段;在此阶段,政府派员训练、协助人民建立一个自治的县,并直接选举县级官员;当一个省所有的县完全自治后,即该省就进入宪政阶段,可以选举省长;当全国有一半的省进入宪政阶段后,即全国进入宪政阶段,颁布宪法,由人民选举新的中央政府,而国民政府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此解职。 (3)特点 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和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 渐进(量变)与激进(质变)相结合的建设方式。 融贯中西的超越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 有明确的总体

    19、目标和阶段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建设内容和评估标准等。,-35-,教材补遗,史著赏析,(4)评价:孙中山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段思想,是实践“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理论以实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宪政民主的根本方略,也是针对近代中国国情提出的一个渐进式(量变)与激进式(质变)相结合的宪政建设模式,为今天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36-,教材补遗,史著赏析,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 (4)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5)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

    20、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8)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依靠力量: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10)国家统一:“一国两制”。 (11)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37-,教材补遗,史著赏析,孙中山有着宽阔的世界视野,又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异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十分重视民族平等,既不容许其他民族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也不容许本民族去压迫和奴役其他民族,而是提倡各民

    21、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他的民族平等思想,越到后来越加明确而完整。 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解读该学者认为,孙中山先生在推行民族革命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既吸收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成分,又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孙中山对民族平等精神的坚持和发展,既显示了其个人的高尚品格,也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38-,1,2,3,4,一、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1.有人认为:“从实力上说,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与洪秀全相比,“孙文的几个口号”反

    22、映的主题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解析,-39-,1,2,3,4,2.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认为:“毛泽东是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东方道德标准的哲学家。”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 B.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答案,解析,-40-,1,2,3,4,二、考查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3.“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材料佐证了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 A.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 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答案,解析,-41-,1,2,3,4,三、考查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4.徐中约认为,孙中山设想通过一个三段式的革命程序,即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及最后由一部新宪法来统治全国。据此可知,孙中山革命的最终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统治 B.赢得民族独立 C.建立宪政民主 D.解决民生问题,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3单元第41课时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课件新人教版.pptx)为本站会员(progressking1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