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37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pptx

    • 资源ID:1102434       资源大小:407.97KB        全文页数:26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37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pptx

    1、第37课时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2.阶级: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二、李贽 1.主张 (1)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三、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5-,

    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四、评价 1.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辨一辨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异同点 提示:,-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想一想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一种新的民主思想体系,对传统儒学是一种完全地摒弃。这一观点正确吗? 提示:不正确。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带有一定的民主启蒙性质,但并

    3、非是新的民主思想体系。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这一时期并没有形成新的民主思想体系。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与发展。,-8-,主题一,主题二,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解读 材料 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今之不免相害者,皆始于使之不得并育耳。若肯听其并育,则大成大,小成小,天下更有一物之不得所者哉!夫栽培倾覆,天必因材,而况与人乎?强弱众寡,其材定矣。强者弱之归,不归必并之;众者寡之附,不附即吞之。此天道也,虽圣人其能违天乎哉! 李贽明灯道古录 解读 材料中“则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

    4、;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强调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强者弱之归”“众者寡之附”表明李贽把“强凌弱,众并寡”看作是天理,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9-,主题一,主题二,材料探究 材料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 提示:思想: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10-,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明末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 (1)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2)提倡人人平等。 (3)反对封建礼教。 (4)反对空谈理学,提倡功利主义。 (5)“

    5、至道无为”的政治理想。,-11-,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12-,主题一,主题二,-13-,主题一,主题二,-14-,主题一,主题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材料探究 材料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

    6、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想,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思考 根据材料,概括明清之际中国思想发展的时代特色。 提示:时代特色:反对君主专制,重申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平等和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15-,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5天津文综,14(节选)材料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思考 材料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提示

    7、: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之先河。,-16-,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及表现,-17-,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7天津文综,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调( )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

    8、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18-,主题一,主题二,-19-,主题一,主题二,-20-,教材补遗,史著赏析,“中国的人权宣言”明夷待访录 明夷待访录成书于公元1663年,作者是黄宗羲。“明夷”是周易中的一卦,其爻辞有曰:“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所谓“明夷”指有智慧的人处在患难地位;“待访”,等待后代明君来采纳。 明夷待访录共有论文21篇。原君批判现实社会,认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

    9、有议政参政的作用,“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类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21-,教材补遗,史著赏析,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22-,教材补遗,史著赏析,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

    10、。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而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解读本段材料是梁启超对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的总体评价。梁启超认为,清初三大思想家都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黄宗羲的学术著作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明夷待访录。梁启超认为近代的民权共和思想深受黄宗羲思想的影响。,-23-,1,2,3,4,一、考查回到现场的历史思维特征 1.顾炎武给黄宗羲写信自述为学感受,说:“炎武自中年以前而于圣贤六经之指,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

    11、本之计,渐有所窥。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但鄙著恒自改窜,且有碍时,未刻,其已刻八卷及钱粮论二篇,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由此可见他的治学风格是( ) A.经世致用 B.开拓创新 C.旁征博引 D.严肃负责,D,解析:材料虽然涉及了“生民根本之计”,但强调的重点是“但鄙著恒自改窜,且有碍时,未刻,其已刻八卷及钱粮论二篇,乃数年前笔也,先附呈大教”,因此强调的是顾炎武严肃负责的治学风格,故D项正确。,-24-,1,2,3,4,二、考查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

    12、 ) 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B.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 C.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 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B,解析:根据材料“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可知黄宗羲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故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都无法体现。,-25-,1,2,3,4,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他认为,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 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D,解析:王夫之生活的时代小农经济依

    13、然占主导地位,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一事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士大夫阶层,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的这一观点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26-,1,2,3,4,三、考查关照现实的历史价值引领 4.在反思清朝为什么能取代明朝的时候,顾炎武对清朝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表现在( ) A.忠君恤民,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B.反对苛政,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D.兼济天下,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D,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的“自觉”表现为“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即对传统的空疏的学风提出批判,主张知识分子应服务现实,应对社会有用,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1单元第37课时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件新人教版.pptx)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