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一 章,解三角形,1.2 应用举例,第1课时 距离问题,自主预习学案,滑冰是一项集力量、耐力和速度于一身的运动项目在第21届温哥华冬奥会上,有两个滑冰者甲和乙位于冰面上A、B两点,A与B相距100 m如果甲从A出发,以8 m/s速度沿着一条与AB成60角的直线滑行,同时乙从B出发,以7 m/s的速度沿着与甲相遇的最短直线滑行那么相遇时,甲滑行了多远呢?,1基线的概念 (1)定义:在测量上,根据测量需要适当确定的_叫做基线 (2)性质:在测量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_,使测量具有较高的_.一般来说,基线越长,测量的精确度越_ 2实际测量距离中,常用的名称术语 (1)方位角:正北方向顺
2、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角叫_ (2)方向角:从指定方向线到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_.实际应用中常用北偏东(西)若干度,南偏东(西)若干度来表述,线段,基线长度,精确度,高,方位角,方向角,A,C,解析 设灯塔位于A处,船开始的位置为B,航行45海里后至C处,如图所示:,3一船以24 km/h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点A处望见灯塔S在船的北偏东30方向上,15 min后到点B处望见灯塔在船的北偏东65方向上,则船在点B时与灯塔S的距离是_ km.(精确到0.1 km),5.2,4已知目标A的方位角为135,请画出其图示 解析 如图所示:,5请分别画出北偏东30,南偏东45的方向角
3、解析 如图所示:,互动探究学案,命题方向1 不易到达点测量距离问题,例题 1,规律总结 (1)当两点A、B不相通,又不可视时,选取第三点C,测出AC、BC、ACB,用余弦定理求解; (2)当两点A、B间可视,但有一点B不可到达时,选取点C,测出CAB、ACB和AC,用正弦定理解决 (3)当两点A、B都不可到达时,选取对A、B可视的点C、D测出BCA、BDA、ACD、DBC和CD,用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求解,跟踪练习1 如图,为了测量障碍物两侧A、B之间的距离,给定下列四组数据,测量时应该用的数据为 ( ) A,a,b B,a Ca,b, D,b,C,命题方向2 正、余弦定理在航海距离测量中的应用
4、,某海域中有一小岛A,已知A岛四周8n mile内有暗礁今有一艘货轮由西向东航行,望见A岛在北偏东75方向上,航行20n mile后,望见此岛在北偏东30方向上若货轮不改变航向继续前进,则有无触礁的危险? 分析 船继续向南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取决于A到直线BC的距离与8 n mile的大小,于是我们只要先求出AC或AB的大小,再计算出A到BC的距离,将它与8 n mile比较大小即可,例题 2,规律总结 常见的航海测量距离问题有: (1)沿某航向航行,有无触礁危险,只要求出礁石到航线的距离即可; (2)追及问题 如图:轮船甲沿AB方向航行,快艇乙从C地出发,沿什么方向出发能尽快追上甲? 解题
5、要点是两船航行时间相同,分析 (1)PA、PB、PC长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收到信号的先后时间建立起来; (2)作PDa,垂足为D,要求PD的长,只需要求出PA的长和cosAPD,即cosPAB的值由题意,PAPB,PCPB都是定值,因此,只需要分别在PAB和PAC中,求出cosPAB,cosPAC的表达式,建立方程即可,某观测站C在城A的南偏西20的方向,由城A出发的一条公路,走向是南偏东40,在C处测得公路上B处有一人,距C为31 km,正沿公路向A城走去,走了20km后到达D处,此时CD间的距离为21 km,问:这人还要走多少千米才能到达A城?,例题 3,辨析 本题在解ACD时,由于先求AC的长,再用余弦定理求AD,产生了增解,例题 4,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三角形应用举例中的应用,分析 (1)利用正弦定理求出AB的长(2)先设再建立时间t与甲、乙间距离d的函数关系式,利用关系式求最值,1某次测量中,A在B的北偏东55,则B在A的 ( ) A北偏西35 B北偏东55 C南偏西35 D南偏西55解析 根据题意和方向角的概念画出草图,如图所示55,则55.所以B在A的南偏西55.故应选D,D,B,100 n mile或200 n mile,解析 由题意,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