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 资源ID:1099296       资源大小:2.90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1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图所示。据此完成 12 题。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A )A地理差异是划分的基础,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区域是人们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C人们划分的目的不同D因研究的需要,区域是发展变化的【解析】 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理差异和空间单位。2与图示区域 A 的边界类型相同的是( C )行政区 政治文化区 热量带 干湿区三江平原 山东省和青岛市A BC D【解析】 热量带

    2、、干湿区、三江平原其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性。3松嫩平原与长江三角洲气候的共同点是雨热同期,原因是( C )A同属温带地区 B气候的大陆性强C同属东部季风区 D都是平原地区【解析】 雨热同期主要是指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这主要得益于季风气候。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夏季风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汽,也带来了充足的热量。4适合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B )A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B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C油菜、玉米、高粱、大豆 D玉米、黄麻、甜菜、大豆【解析】 冬小麦是暖温带的粮食作物,油菜主要产在秦岭淮河以南,黄麻是热带的经济作物。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 ,

    3、据说2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 6米7 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 56 题。5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6右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B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解析】 第 5 题,由材料可知, “地坑院”是当地人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发明的传统民居,首要的条件是土层深厚,保证这种建筑冬暖夏凉;虽然当地降水量稀少,但这不是“地坑院”修建的基本条件;这种建筑并不能体现木材短缺程度。第

    4、6 题,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阻挡在降水季节通过门洞流进院内的雨水,对挡风、阻沙、遮阳的作用不大。(2018江西红色七校联考)龙首渠修建于汉武帝时期,该工程从洛水上游开渠引水,灌溉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以东的四万多公顷盐碱地。读图回答 78 题。7两千年前的先民们发明了井渠施工法,在商颜山(今称铁镰山)西段开凿了中国最古老的引水隧洞,主要目的是( D )减少水分蒸发 获得更多的雨水补给 实现自流引水 分段施工,降低工程难度A B C D8如今的商颜山塬崖壁立、沟壑纵横,形成这种地貌景观的原因是( D )A断裂谷地 B风力沉积作用C向斜谷地 D流水侵蚀作用3【解析】 第 7 题,该地区

    5、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图示引水隧洞穿越山区,采用井渠的形式可分段施工,减小施工难度,且有利于从高处向低处引水,实现自流。该地区位于我国半湿润地区,故减少蒸发和增加雨水补给不是主要目的。第 8 题,结合渭水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山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的地貌形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下图两地区均为我国重要鲜花生产地。读图,完成 911 题。9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鲜花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A )热量丰富 光照充足 地形平坦 水源丰富A BC D10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维持其市场竞争力的优势条件是( D )A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鲜花价格较低B土地丰富,天然花卉品种较多C培植历史久,劳动力成本较低D

    6、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大11PQ 为同一河流的两河段,关于 P、Q 两河段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C )AP 河段支流较多,Q 河段支流较少BP 河段水位低于 Q 河段水位CP 河段汛期晚于 Q 河段汛期DP 河段流速慢于 Q 河段流速【解析】 第 9 题,结合图示信息,甲地位于云贵高原,乙地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乙地相比,甲地纬度较低,地势较高,热量较充足,光照较充分。第 10 题,结合上题分析,与甲地相比,乙地社会经济发达,技术含量高,市场更广大。第 11 题,与 Q 地相比,P 位于长江上游,受山地地形制约,支流较少,但水位高流速快;雨季较晚,汛期较晚。二、综合题12读“我国甲、乙两个地区

    7、图” ,回答下列问题。4(1)甲为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有我国重要的三江平原、 松嫩 平原和辽河平原。乙为我国 长江中下游 地区,该地区在开发早期不利的条件是稠密的水系,交通不便,土质黏重,开垦困难。(2)甲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类型为主,其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如何?(3)从土地利用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完成下表。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甲地乙地【答案】 (2)时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空间: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3)见下表地区 土壤类型 耕地类型 人均耕地水平(与全国相比)甲地 黑土 旱地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乙地 水稻土 水田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解析】 根据两地区图形轮廓判断甲、乙分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于两地纬度位置的不同,导致两地在气候、土壤等方面存在差异。


    注意事项

    本文((新课标)2019春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检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