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 资源ID:1099154       资源大小:2.01M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12018-2019 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2、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宗法制是在同宗、同祖的血缘亲情基上区别尊卑长幼,以确定财产、地位的继承秩序以及不同身份的宗族成员各自的权利与义务的制度。这表明宗法制具有鲜明的( )A平等性B礼俗性C地域性D等级性2西周时,一般人见面以推手为礼,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人;位置适中则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说明西周

    3、时期( )A“礼”贯穿人们生活方方面面B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分封制和礼乐制互为表里D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3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4汉武帝通过举贤良对策等方式,在身边集中了一批有才干的近侍之臣。他们由庶僚加衔待中、诸曹、给事中,从而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以致面折廷争而诎大臣。汉武帝的这一举措意在( )A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

    4、力B使内外朝权力平衡C提高内臣水平以使之独当一面D告诫自己人外有人5“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高级长官亦由他们包揽独占,使一般平民不易有参加的机会。”材料反映的是( )A科举制形成的必然性B察举制引发社会动荡C科举制打破特权垄断D世家大族垄断选官权6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 10 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7在唐朝的政治运行中,门下省(对)诏书之出,有不便者得以“封还”。这里的“封还”是

    5、指门下省( )A将不合理的决策交付皇帝审议B重新拟定诏令以备皇帝的审核C将未通过的诏令发中书省重拟D与中书省重新拟定皇帝的诏令8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然三师、三公不常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由此可知宋朝( )A废除三公九卿制B开始确立众相制C相权进一步削弱D枢密院独掌实权9“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巨相见,无论宣寺不得参,即承旨诸臣亦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现象主要是清代( )A政治体制不断强化

    6、的产物B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C提高办事效率的必然选择D弥补废丞相弊端的结果10中文的“城邦”是从“波利斯”(polis)”的英译“city state”,即城市国家转译而来的。在希腊人的观念中,“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它首先指的是人,而不是物,城市的含义是“波利斯”的内涵外延的结果。据此可知,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 )A小国寡民B独立自治C公民集体D城市国家11公元前 630 年,雅典出现第一部成文法典拉古法典。该法典规定: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除了少数重要官员,其他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这说明( )A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7、B雅典民主呈现形式主义的特征C公民权的获得有财产资格限定D政体的运行需要私人资金支持12欧洲历史说:“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说明了( )A古希腊民主与近代西方民主是完全不同的B雅典民主强调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C雅典民主比西方代议制优越D西方代议制是直接民主13十二铜表法第 3 表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押到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 15 磅,愿减轻者听便。此规定反映了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巩固罗马帝国统治D解决贵族和平民的矛盾14有学

    8、者指出:“在这样的法制基础上,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材料中便利帝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法制基础”是( )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公民法D万民法15英国近代的权利法案重申了中世纪时期颁布的大宪章里面的内容,这就是将国王与贵族的权利分辨明晰。这反映了( )A英国宪政发展一成不变B贵族势力遭受沉重打击C英国宪政发展尊重传统D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161787 年宪法对联邦权力的规定采用了列举方式,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宪法的这种规定( )A削弱了宪法的权威B保证了宪

    9、法的公正C赋予了宪法灵活性D扩大了各州的权力17美国学者菲利普这样评价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可谓应时而生,这是一个有着强大的立法机构的自由主义国家,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这部宪法是( )A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1787 年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181871 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说明此宪法( )A体现了共和主义原则B规定了中央集权制统治C具有民主政治的色彩D确立了权力制衡的原则19“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己经兴起,向 19 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

    10、炮,现在轮到大饱开火了”。文中的“大炮”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B古典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空想社会主义20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A标志着无产阶级首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B是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C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21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十月革命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都远远高于巴黎公社革命。形成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 )A巴黎公社未能建立全国政权B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强大D资本主义

    11、经济的发展及无产阶级的不断成熟22南京条约签订后,清廷谕旨由两广总督兼管理各国通商事务钦差大臣,避免与西方使节直接打交道,将对外关系的范围局限于贸易。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逐渐趋于近代化B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C外国侵犯中国的外交主权D清政府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231856 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 200 多人,但当年就有仅英国领事处理刑事案件就有503 起,共有 630 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人的法律意识十分淡薄B领事裁判权使其为所欲为C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高涨D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241852 年 4 月,太平军进军途中发布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夫中国有中国之

    12、形象,满洲悉令削发,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也。”据此可知,他们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表明其宗教信仰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废除封建所有制D与西方文明相对接25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2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A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

    13、主B实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D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27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革命口号中,最早明确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是( )A“扶清灭洋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D“打倒列强,除军阀”。4281921 年中国共产党“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这些规定说明中共( )A未能正确认识中国国情B认识到人民军队的重要性C坚持共产主义基本原则D照搬俄国的民主革命道路29把握历史阶段特

    14、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以下是反映中国近现代四个不同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主题词,1894-1912:推翻帝制,走向共和;1921-1935:,;1949-1956:民族独立,获得新生;1978-2013: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 1921-1935 年应该是(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30美国一位历史学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共( )A开展武装起义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C组织城市暴动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31红歌是当代对革命年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

    15、对党和社会主义歌颂的歌曲代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历史价值。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十送红军就是一首典型的红歌,其中歌词中有“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首歌所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应是( )A国共合作进行的国民大革命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红军长征C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D解放战争时期的收复长江以南地区32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下列哪次战役粉碎了日军的侵华“时间表”(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16、33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341982 年我国颁布了新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 )A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B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还不到位C我国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35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

    17、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远略精思,光焰辉千古。紫荆花长伴五星旗,教重洋翘首观吾土。”这一事件应当是( )A香港回归B“九二共识”C开国大典D澳门回归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36选官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5范晔后汉书樊条传材料二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晋书刘毅传、晋书王沉传材料三 中国历代开科取士录取文、武状元人数一览表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宋代

    18、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意义。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国宪法是一种不成文的宪法,它由历史上形成的许多习俗、惯例组成用议会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限制了君主制的权力,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英国还出现了世界最早的政党。总而言之,英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成就都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在一定意义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现代文明。摘编自李少玉17 世纪以来英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材料二 民国时期北京政府效仿欧美、日本等国法律,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

    19、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它们)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习以为常的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民国时期法律体制改革是中国法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摘编自许克江、马烈试析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法制建设材料三 一个国家制度的成熟完善和执行、监督的坚决有力,这是现代化对国家治理体系提出的基求站在现代化的角度看问题,国家的强大就在于制度的强大。毋庸置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重在加强国家制度建设。摘自许耀桐北京日报2017 年 3 月 13 日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政治方面为

    20、世界提供范例的具体表现。(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成立初期法制改革的主要特点。(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证明材料三的观点。2018-2019 学 年 黑 龙 江 省 大 庆 实 验 中 学高 一 下 学 期 开 学 考 试历 史 答 案1D【解析】宗法制“区别尊卑长幼,以确定财产、地位的继承秩序”,说明宗法制具有鲜明的等级性,故 D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平等性,故 A 项错误;礼俗指的是礼仪习俗,故 B 项错误; 地域性指的是地区性,故 C 项错误。2B【解析】材料主要表述的是西周时期的见面礼节,以见面时“推手”的位置判断见面双方的血缘亲疏,B 正确。A 选项说法过于绝

    21、对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故 C 错误;血缘亲疏决定见面礼节,而非见面礼节决定血缘亲疏,故 D 错误。3A【解析】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之前,我国奴隶社会盛行的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而秦始皇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打破贵族政治,转而建立了以皇帝为核心的官僚集团政治。故选 A。B 项是从经济的角度说的,与材料不符;C 项说法错误,西周时期并未实行分权政治;D 项的军功政治虽然在秦汉以后比重降低,但是并非是材料中说的这一转向的最主要的意义。考点:古代的选官制度点评:西周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官员世代相袭,是贵族政治,秦朝统一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22、;郡县制;法律制度和选拔考核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打破了原来的世袭的局面,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到了汉代,包括皇帝在内,都出自布衣百姓。4A【解析】据材料“有才干的近侍之臣成为内臣。他们有时奉命与公卿大臣论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说明汉武帝重用近侍之臣以强化皇帝权力,故 A 项正确;内外朝权力平衡也是为了加强皇权,故 B 项错误;汉武帝的主要目的显然不是提高内臣水平,故 C项错误;汉武帝的主要目的也不是告诫自己,故 D 项错误。故选 A。5D【解析】从材料中“他们凭藉祖先的余荫凡州郡掌管选举诠叙的官吏,如中正、主簿、功曹之类,都非由他们中择人任用不可”说明当

    23、时选官权力掌握在世家大族的手中,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选项没有反应出这一点;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九品中正制;C 选项错误,科举制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形成。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宋太祖设置通判的本来目的就是让通判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从而最终达到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最终目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对地方官的监察7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职能是: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由此可知,门下省的“封还”指的是将认为不合理的诏令发回中书省,让

    24、其重新草拟,故 C项正确,AB 错误;三省各负其职,故 D 项错误。8C【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制度是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事权分化,相权进一步削弱,故 C 项正确。宋代沿用并改进了唐朝的三省六部制,非废除秦朝的三公九卿制,故 A 项错误。宋代并不是开始确立众相制,唐代相权已经分割,故 B 项错误。“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另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故枢密院独掌实权错误,排除 D 项。9A【解析】材料反映了清朝军机大臣只能承旨办事,没有决策权,这是君主专制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故 A 正确;适应西北军务

    25、的需要,只是军机处设立的直接原因,故 B 错误;提高办事效率也不是设军机处的主要目的,故 C 错误;军机处和废丞相都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故 D 错误。故选 A。10C【解析】古希腊城邦是具有共同血缘和地域的公民团体,从材料中的“波利斯首先是指高于家庭、村落和部落之上的特定人群的联合体,即公民团体”来看,古希腊城邦的内在特征是公民集体,故答案为 C 项。其他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B、D 项。11C【解析】从材料“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中可以看出,雅典公民权有财产资格限制,故 C 项正确;“公元前 630 年”是古代雅典贵族制时期,故 A 项排除;雅典民

    26、主开始于公元前 6 世纪初梭伦改革,故 B 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私人资金,故 D 项排除。【点睛】“凡能自备武装的人有公民权利官员都从能够制备武装的人们中选出”是关键信息。12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下,所有公民都有参政的权利,是直接民主;今天西方民主制是代议制民主,是间接民主。故本题选 B,排除 D。古代希腊民主为近代西方民主奠定了基础,开现代西方民主政治先河,A 项“完全不同”过于绝对,排除。西方代议制比雅典民主更加完善,C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和近代西方代议制的对比。古代雅典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其条件允许实施直接民主制,为近现代西方代议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7、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3B【解析】“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说明罗马法重在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正确;A 材料没有体现;C 属于罗马法实质问题;D 中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4D【解析】“帝国范围内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员的来往大为便利,罗马文化的综合统一达到前无古人之境”说明此时是帝国时期,使用万民法,故 D 正确;A、B 和 C 均不符合帝国时期法律。15C【解析】根据材料“重申了中世纪时期颁布的大宪章里面的内容”“将国王与贵族的权利分辨明晰”可以看出,权利法案和大宪章都强调用法律限制王权,这反映出英国宪政发展尊重传统,故 C 项正确;英国宪政是不断

    28、创新与发展,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贵族势力的情况,故B 项排除;责任内阁制形成后,国王变为统而不治的虚君,故 D 项排除。16C【解析】根据“凡未列举的权力均由各州保留,而对一些未尽事宜,则依靠联邦法院对宪法的适用解释来明确”,表明 1787 年宪法具有一定的灵活性,C 正确;1787 年宪法是美国最高宪法,各州不能违背,A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宪法的公正”,排除 B;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7D【解析】“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说明总统、内阁向议会负责,受议会制约,属于法国议会制共和制体制,故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标志,故错误;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权力至高无上,B

    29、 错误;1787 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总统权力不受国会控制,故 C 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总统行政部门权力微弱”判断是议会制共和体制即可。18C【解析】德意志宪法最大特点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而材料中说明立法权由两个议会实施,法律要取得议会多数人的同意,说明德意志宪法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故 C 项正确;德意志宪法规定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 A 项错误;德意志是联邦制体制国家,材料没有体现出该特点,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权力制衡的原则,故 D 项错误。19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以后,它主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30、比空想社会主义更具科学性和彻底性,因此是“大炮”,C 项正确。据材料可知,科学社会主义是“大炮”,向资本主义制度“开火”,A 项错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之一,与设问不符,B 项错误。由“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社会主义者已发射若干小排炮”可知“乌托邦式的”是指空想社会主义,D 项错误。20C【解析】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C 正确;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 19 世纪三四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A 项错误;巴黎公社革命没有无产阶级政党领导,B 项错误;D 项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排除 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工人的巴黎

    31、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联系巴黎公社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分析解答即可。21D【解析】D 是巴黎公社失败的的根本原因,而十月革命时期,俄国已经是帝国主义国家,而且无产阶级政党和科学理论已经产生,故选 D;ABC 只是外在区别,排除。 22B【解析】晚清时期将外交赋予地方办理,显然是不想和外国直接交接,体现出清政府拘泥于天朝上国思想,故 B 项正确;此时的外交不仅正式的机构没有,外交的事务局限于贸易,不能说是外交的近代化,故 A 项错误;外交的主权并没有受到侵犯,故 C 项错误;此时清政府并不是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故项错误。23B【解析

    3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中国拥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中国犯罪,由英国人审理,故导致英国人在中国无所顾忌,大量犯罪,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中国的犯罪情况,不能体现出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的涉案情况,没有体现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高涨,排除 C。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在上海犯罪数量多,不能体现出上海的社会治安状况混乱,排除 D。24B【解析】保留长辫子是清朝的标识,材料“讨胡”“拖一长尾于后,是使中国之人变为禽犬”是对满清留辫子规定的排斥,显然是想通过变革服饰来推翻清朝的统治,故项正确;太平天国宗教信仰是拜上帝教,故错误;材料中主旨是推翻清王朝统治,不

    33、是废除封建所有制,错误;材料中“讨胡”是指讨伐清王朝,不是与西方文明相对接,错误。25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 B 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没有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故 A 项错误;戊戌变法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故 C 项错误;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精神上的强击”无关,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关键信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由此定位甲午战争。26C【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人民不可能真正获得了自

    34、由民主,也不可能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 A、B;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排除 D;由材料“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可见材料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故选 C。27B【解析】“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是 1919 年五四运动的口号,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性质,B 正确;“扶清灭洋”主要是反对帝国主义,排除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孙中山三民主义里民族主义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反封建清王朝,排除 C;“打倒列强,除军阀”是 1924 -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时期的口号,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不符合“最早”,排除 D。28A【解析】依据题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

    35、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反映的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共一大制定的最高革命纲领,体现了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故 A 项正确;B 是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 反映的是材料现象,排除;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9B【解析】1921-1935 年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此时中共成立、国民大革命开始,故 B 正确;A 是1919,1937 年;C 是 1927-1937 年;D 是井冈山时期。30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36、。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指的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进入井冈山地区;“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共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故 B 项正确;中共开展武装起义开始于南昌起义,故 A 项错误;中共成立后就开始领导城市暴动和罢工,故 C 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故 D 项错误。31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的“红军下了山”在结合课本内容,在国民大革命期间的军队是国民革命军,不是红军;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军队是红军,“山”是指井冈山;抗日战争时期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

    37、放战争时期的军队是解放军。所以选择 B。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名师点睛】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形成于工农红军长征过程中,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3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抗日战争。依据材料信息“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 13个星期之久”,可判断材料所描述的战役是淞沪会战。1937 年 8 月至 11 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打破

    38、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打乱了日军的侵华部署,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太原会战是 1937 年 10 月至 11 月,不足“13 个星期”。徐州会战是 1938 年 1 月至 5 月,武汉会战是 1938 年 6 月至 10 月,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 C、D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答案为 A 选项。33C【解析】根据材料“西柏坡”“打了三个战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 1948 年 9 月至1949 年 1 月三大战役的胜利,故 C 项正确;A 项是 1947 年 6 月,排除;B 项是在 1947 年夏是战略反攻的开始,排除;D 项是 1949 年 4 月 23 日,排

    39、除。【点睛】“西柏坡”“打了三个战役”是关键信息。34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表明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故 C 项正确;法律法规的增多与普通百姓的法律意识增强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故 B 项排除;D 项中“完成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35A【解析】从材料“紫荆花长伴五星旗”中可知香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材料指的事件是香港回归,故A 项正确;从材料中紫荆花常伴五星旗,可知涉及到香港问题,材料没有体现出九二共识,故 B 项排除;从材料中紫荆花常伴五星旗,可知涉及到香港问题,与开国大典无关,故 C

    40、 项排除;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是白莲花,不是紫荆花,故 D 项排除。【点睛】本题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来作答,材料中能够看出事件的关键信息是,紫荆花与五星旗常伴在一起,可以看出是香港回归了祖国的怀抱。36(1)制度:材料一是察举制,材料二是九品中正制依据:察举制是品行(举孝廉),九品中正制是门第(2)原因:吸取前朝教训,避免武将专权,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意义:为下层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有利于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行政效能;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解析】(1)材料中的“举孝廉”反映的选官制度只能是察举制。察举制度的选官标准是是

    41、否孝廉、品行是否好。材料“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反映的选官制度只能是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中正制度的选官标准是是门第的高低,门第高官员的级别也就高,门第低官员的级别也就低,造成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不平等的政治现象。(2)第一小问,结合北宋初年面临的困境和变革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统治基础的扩大,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教育的发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37(1)表现:确立君主立宪制;议会制;责任内阁制;确立政党政治。(2)特点:效仿西方;建立了近代化法律体系,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指明法律发展方向、影响深远。 (3)史实: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4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1)英国在政治方面为世界提供的范例主要在于它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上,具体来说就是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议会制(代议制),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权力的中心。此外,责任内阁制与政党政治的确立也是其重要贡献。(2)从“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律法制度”得出建立了近代化法律体系;从“分别在程序法和实体法领域为后来的法律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得出了奠定了法律近代化的基础;从“为此后中国法律的发展指明了清晰的路线图”得出指明法律发展方向。(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主要指的就是新中国初期的三大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围绕着这三个制度来谈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赵齐羽)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