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8-2019 学年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二 12 月月考地理试题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2、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则地对跖点的经纬度是( )A(70E,10N) B(90E,10S)C(70E,10S) D(110E,10N)2点在点(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3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苔原气候读某岛屿图
3、,回答下列各题。4关于图示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东半球,西北太平洋上 B位于东半球,印度洋上C位于我国东南方向,南海上 D面积至少有 800km25关于图示岛屿上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汛期短,水量小 B流量大,季节变化小C流程短,水流急 D呈向心状从四周流向中间下图是某水库大坝位置示意图。6若水库大坝再加高 100 米,该地区的哪个村庄可能会被淹没( )A号村庄 B号村庄 C号村庄 D号村庄7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地势起伏小 B乙河向西北流C支流甲河画错了 D比正好低 100 米下图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单位:米)示意图。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4、考场号 座位号 28甲区域的海底地形是( )A海岭 B海沟 C海盆 D大陆架9该处海底地形是( )A太平洋板块向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形成的C南极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D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下表是我国某区域 2000 年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0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11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C有可能位于黄土高原D气温日较差增大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
5、列各题。12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 )有色金属原料丰富 廉价水电 经济发达,基础好 科技发达 廉价水运A B C D13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B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C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D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回答下列各题。14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围湖造田 D过度养殖15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3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
6、场放牧业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 将太阳能以化学能 形式储存的一种能 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省区 面积(万 km2) 人口(万人)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薪柴总量(万 kg)浙江 10.18 5493.8 可满足两个月 380.6江苏 10.26 7939.5 可满足一个月 14.2新疆 166 2232.8 严重缺乏区 79.9回答下列各题。16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A两省面积差异较大 B江苏人口较浙江多C两省水热条件差异大 D浙江丘
7、陵较江苏多17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B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C气候干旱,植被稀疏D交通落后,运输不便下图是某地区原始森林分布图。18与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纬度位置 暖流 地形 东南信风A B C D19如果图中乙处森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大气中 C02 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水循环活跃,降水量大增 当地沙漠化严重 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A B C 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图中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树种丰富,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降水量大 B高差大、纬度较低C光照强、热量充足 D水源足、土壤肥沃21图
8、中区域封山育林的主要目的是(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美化环境 D吸烟滞尘22图中区域发展种植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光照下面的图甲是某同学到野外旅游时绘制的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乙是他沿图甲中某线路(图中四条线路路程均为 6 千米,图上线路长度均为 2 厘米)行走的路程、速度变化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423该同学行走的路线及方向分别是( )AA1B1,从西南向东北 BA2B2,从东北向西南CA3B3,从西北向东南 DA4B4,从西南向东北24当该同学走到图乙中的 M 点时,其出发点到 M 点之间的相对高度约为( )A190 米 B140 米 C10
9、0 米 D90 米25山东是我国蝗虫灾害的多发区,利用飞机喷撒农药是灭蝗的主要措施,但飞机灭蝗有时会误将农药洒入池塘,借助卫星可大大提高灭蝗区域的精确度。借助卫星灭蝗主要采用了“3S”技术中的( )遥感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 全球定位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A B C D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26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从主要粮食作物、耕地类型、作物熟制等方面比较、两地的差异。(2)简述冬季甲地北侧山脉对其农业的影响。为了加快乙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方政府提 出了资源外运的以下方案:(3)与方案一相比,简述方案二对乙地区的影响。27阅读图
10、文资料,完成相关问题。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是指逐渐形成石漠景观的过程,多发生在风蚀区 或表层土壤浅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地、高原区。下图所在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阴影区是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地。(1)贵阳所在省区简称为_,所在地形区为_。(2)简要分析图中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3)简述红水河上游河段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并分析水能开发对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影响。28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读图回答相关问题。5(1)判断甲、乙、丙地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2)分析该地气候对图中湿地形成的作用。(3)简述松花江 a 河段的水文特征。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农业、渔业较发达,受
11、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下图为南非部分资料图。(1)简述南非的地理位置。(2)描述南非的地形特征。(3)图中阴影部分为南非耕地最集中成片的区域,试分析其原因。2018-2019 学 年 四 川 省 成 都 石 室 中 学 高 二12 月 月 考 地 理 试 题地 理 答 案1A 2B 3C 【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地位于南纬 10(自北向南度数增加的为南纬),西经 110(自西向东度数减少的为西经),为对跖点的两地,纬度相同,经度和为 180,则对跖点为 70E,10N,故选 A。2读图可知,点位于北纬 40,东经 100(根据图中经度变化可知,随着地球自转
12、方向度数增加的为东经,则图中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所以为北半球),点位于北纬 10,西经90上,则点在点西北方向(北纬度数增大的朝北,东西方向则经度和超过 180,东西方向互换),故选 B。3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地位于北纬 50,东经 80,应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 C。【点睛】利用经纬网定“方向”(1)定南北: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2)定东西: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 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
13、西;若经度和大于 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劣弧范围内,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4A 5C 【解析】4结合图示岛屿的经纬度分布判断,该岛屿位于东经 144,北纬 13附近,故判断该岛屿位于西北太平洋上,位于东半球。根据赤道上 1 度对应纬线长度约为 111 千米,可以推断出岛屿最宽处约跨经度 10,对应长度为 111km1/6cos13,接近 18 千米,故选 A。5结合该岛屿的地理位置判断,该岛屿属于火山岛,地势中高周低,面积较小,故判断河流流程短,水流急。故选 C。6C 7C 【解析】6从图中看,水库大坝建在 1
14、00 米等高线处,如果大坝再加高 100 米,则 200 米以下的村庄可能被淹没,号和号村庄位于大坝下游,不受影响;AB 错误;号村庄海拔 200 米以下,可能会被淹没,C 正确;号村庄海拔 200 米以上,不会被淹没,D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7读图分析可知,地等值线比地等值线密集,说明比地势起伏大,A 错误;乙河流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B 错误;河流形成于山谷之中,等高线往高处凸为山谷,所以甲河流不是在山谷地区,所以甲河流画错了,C 正确;读图分析可知,地的海拔为 100-200 米,地的海拔为 200-300 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0-200 米, D 错误。故答案选 C 项。8B 9A
15、 【解析】8读图可知,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根据图中 10N 纬度和海底深度在8000-10000 米之间,判断该地形应为海沟。故选 B。9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菲律宾群岛附近,是由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海沟,故选 A。10B 11D 【解析】10读图分析可知,该流域耕地比重增大,水体比例下降最大,说明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正确答案是 B 。11由于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剧,过度垦殖,过度放牧,土地荒漠化不断扩大,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增加,A 错误;因此草地面积减少,植被少,河流含沙量增多,B 错误;同时土地荒漠化不断
16、扩大,气候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增大,D 正确;由此判断,该地有可能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C 错误。故答案选 D。12A 13B 【解析】12由图示信息可知:该河中上游地区锡、钨、铝土等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有大量水电站且内河航运便利,有利于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故选 A。13造成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 B。14A 15D 【解析】14由材料及图可知,该地区山地丘陵所占比重大,平原比重小,因此,其农业用地结构中林业所占比重应该大,种植业比重应该较小;但从农业用地结构饼状
17、图中可以看出,种植业所占比重最大,而林业所占比重较小,由此可以推知,该地区是将大量的山地丘陵开垦为耕地所致,故选A。15由于该地区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山区面积广大,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植被一旦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致使生态环境恶化;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降低种植业比重,提高林业的比重,其出路必然是要调整农业结构,大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故选 D。16D 17C 【解析】16江苏和浙江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江苏以平原为主,浙江的丘陵较江苏多,D 对。根据表格内容,省区面积差异很小,A 错。江苏人口较浙江多,B 错。两地都
18、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相似,C 错。故选 D。17新疆的生物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生物量小,C 对。总量少,与人口迁入多无关,A 错。雪山面积小不是生物量少的原因,B 错。交通落后,运输不便与生物量无关,D 错。故选 C。18D 19B 【解析】18读图可知,图中甲区域原始森林位于巴西高原东南部沿海附近,甲地成为雨林区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三方面分析。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纬度低,气温高,大气环流受东南信风影响;甲地大西洋沿岸有暖流流经,受巴西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来自大西洋的东南信风被地形抬升,形成丰富的地形雨,降水多,故甲地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形
19、成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广大,故选 D。19读图可知,乙区域位于亚马孙平原地区,热带雨林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故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的水热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因此热带雨林被破坏,会导致大气中CO2 合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 、当地生物多样性减少,因此正确,故选 B。【点睛】热带雨林被破坏带来的生态危害:(1)影响全球水循环和全球水平衡,引起地表水减少,水汽蒸发、蒸腾作 用减弱,空气干燥,从而引起降水减少,气候干旱,甚至出现旱涝失调的局面。(2)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温升高,造成全球气候变暖。(3)热带雨林的破坏,还会导致雨林物种的大量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和生 物遗传基因不断减
20、少。20B 21A 22B 【解析】20图中所示山区为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地形,高差较大,而且纬度较低,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物种丰富,故 B 项正确。21图中区域多为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落差大,流速快,封山育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故 A 项正确;森林的其他功能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22图中区域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农业发展的热量条件不足,不利于农业发展,故制约农业生产的因素是热量,B 项正确。23A 24B 【解析】23该同学 01.5 千米距离内行走时速度基本不变且保持在 3 千米/小时左右,由此可判断最初线路较平坦;之后行走速度骤降,说明在走上坡路之后速度
21、又有起伏;最后速度一直增大,说明在走下坡路。由此可判断出该同学行走的路线是图甲中的 A1B1,且是从 A1 向 B1 方向行走的;结合图中的指向标便可判断出该同学是向东北方向行走的。故选 A。24由上题结论可知出发点为 A1,由图中可直接读出其海拔范围为 180200 米(注意等高距为 20 米),由图乙可知 M 点距出发点 A1 的实地距离约为 4.5 千米,对应到图上距离 A1 处大致为1.5 厘米处,经过测量可直接从图上读出 M 点的海拔在 320340 米之间,由此可计算出出发点 A1到 M 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在 120160 米之间,故选 B。25C【解析】为了提高灭蝗准确度,应该借助
22、定位系统,获取发生蝗灾的区域需要借助遥感技术,而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分析和查询,故选 C。26(1):小麦;旱地;两年三熟。:水稻;水田;一年两熟。(2)阻挡冬季风南下(削弱冬季风势力),使该区域冬季气温偏高,利于农作物越冬(减少低温危害)。(3)有利: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资源的运输损耗。不利:加大当地的环境压力。【解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为背景,考查区域发展差异,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考查区域发展方向,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区域发展差异。据图可知,地位于华北地区,
23、温带季风气候区,农作物多种植小麦,暖温带地区,熟制为两年三熟,耕地类型为旱地;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亚热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耕地类型多水田,亚热带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农作物多以水稻为主。(2)据图可知,甲地为秦岭,东西走向,冬季盛行西北风,东西走向的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削弱冬季风势力),使该区域冬季气温偏高,利于农作物越冬(减少低温危害)。(3)考查区域发展方向。对比两个方案,方案二的优点是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附加值;缓解当地的交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资源的运输损耗;不利条件是可能会加大当地的环境压力。27(1)贵或黔;云贵高原(2)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坡面物质不稳
24、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3)开发有利条件: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梯级开发;市场需求量大;位于峡谷地段,建坝工程量小;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流域内)人口少(密度小),迁移人口少;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影响:缓解用电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利于提高的防洪和抗旱能力;人海泥沙减少,淤积减缓。【解析】本题以我国西南地区为背景,考查荒漠化的成因,考查流域开发条件,考查流域开发对区域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行政区的区划及主要地形区。贵阳所在省区简称为贵或黔,所
25、在的地形区为云贵高原。(2)考查荒漠化的成因,主要从降水、岩石类型、地形地貌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表多石灰岩分布,经流水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崎岖不平,坡面物质不稳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且集中在夏季,流水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严重,土层薄。(3)考查流域的开发条件。据图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可知,该地的开发条件为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梯级开发;市场需求量大;位于峡谷地段,建坝工程量小;位于高山峡谷地区,(流域内)人口少(密度小),迁移人口少;水库淹没耕地和城镇少。该流域的开发主要影响主要从生态环境、泥沙沉积等方面分析。水电比重提高,可以缓解用电紧张状况;改善能源消
26、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水库修建可以调蓄洪水,利于提高防洪和抗旱能力;人海泥沙减少,淤积减缓。28(1)甲:草地;乙:耕地;丙:林地(2)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气温低,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3)径流量较大;径流季节变化大;有春汛和夏汛;结冰期较长;有凌汛;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慢。【解析】本题组以我国东北地区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力,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有东北地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河流的水文特征,湿地的成因,需要结合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答题。(1)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甲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降水较少,地表植被为草地;乙地位
27、于平原地区,干湿地区为半湿润地区,适合发展种植业;丙地地形为山地,适合发展林业。(2)考查湿地的成因,主要从降水、下渗、地势、蒸发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气温较低,多冻土层分布,不易下渗,地表积水形成沼泽。(3)考查河流水文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流量、季节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丰富,径流量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春汛,夏季降水丰富形成夏汛;气温较低,结冰期较长;冬春季节有凌汛发生;植被覆盖率较高,含沙量较小;地势平缓,流速较缓慢。【点睛】本题组需
28、要重视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水位:(决定于河流补给类型,以雨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由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较稳定)。流量:(以雨水补给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流域:河流集水区域,地表以山脉为分界线,即分水岭。含沙量:(决定于流域内地面植被状况)。结冰期:有无或长短(最冷月月均温)。汛期:有长短(由雨季长短决定或气温的高低决定)。水能:蕴藏量(由流域内的地形、气候特征决定,一般地形起伏越大,水流越急,水能越大。)凌汛:有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和发生在较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径流量变化。流速(短促的河流
29、流速快,长而平直的河流流速慢)。29(1)处于中低纬度(南温带);非洲大陆最南部;东、南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2)以高原地形为主;高原面地势平坦,起伏较小;地势大致东高西低;沿海向高原过渡地带高差大。(3)地势平坦;面积广阔;降水较丰富;有河流流经。【解析】(1)描述地理位置,要有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所属热量带、纬度带),海陆位置;南非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非洲大陆最南端,东、西、南海洋,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道。(2)地形特征看图示等高线及河流;大部分地区海拔高,1000 米以上,且其内部等高线稀疏,地形以高原为主;河流由东向西注入大西洋,地势大致东高西低;沿海海拔低于 200 米,为狭窄平原,
30、西北部为沙漠。(3)图中阴影部分为南非耕地最集中成片的区域,主要是这里的农业自然条件较好,图中显示阴影部分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区域面积广阔;有河流流经,且该地位于海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点睛】位置的分析包括:1、自然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所处的特殊经纬度值或纬度带和热量带;所处的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2)海陆位置:位于大陆内部还是沿岸(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岛屿、半岛、海岸线长短等。(3)相对位置:位于某大洲或某大陆的方位,以及某某地形区的某某方位等。2、人文地理位置:(1)相邻位置:与某某国家(或行政区)接壤(或位于某某边疆),或相邻的某些特殊地点(如民族)。(2)经济位置:所处(相邻)某经济区,其经济地位。(3)交通位置:所处某某交通要道(枢纽)。(4)政治位置:为某某中心(首都、省会)在地区处于某某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