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6 讲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时间:45 分钟 分值: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 12 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处可能形成海沟BE 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 处岩石年龄较 F 处轻DF 处地壳运动较 E 处活跃2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解析:第 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F 处位于板块生长边界,不会形成海沟;E 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岩石年龄较 F 处老,所以 B 正确。第 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板块西侧为岩石,东侧为板块生长边界,所以甲
2、最有可能是美洲板块,D 正确。答案:1.B 2.D(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据此完成下题。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A BC D解析:选 C。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2却凝固而成的。图中喷出地表形成,则为岩浆,为喷出岩,是由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 C 正确。(2016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据
3、此回答 45 题。 4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B由西向东倾斜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D由北向南倾斜5该地区 5 000 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B气候持续性变暖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D地壳阶段性下沉解析:第 4 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 C 项正确。第 5 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 A 项正确。如果是
4、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 B、D 项错误。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 C 项错误。答案:4.C 5.A(2019湖南师大附中模拟)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 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 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 3),完成 67 题。36图 1 中甲、乙之间区域( )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B岩层向下弯曲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7图 3 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 2 中的( )Aa BbCc Dd解析:第 6 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
5、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 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 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 错。第 7 题,根据图 2中有三个箭头指向 d 判断 d 为岩浆,c 为岩浆岩,则 a、b 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 3 中花岗岩为岩浆岩。答案:6.C 7.C(2019南昌联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图。读图完成 89 题。8关于图中四地地貌成因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向斜谷地 乙背斜山地B甲向斜谷地 乙向斜山地C丙向斜平原 丁背斜山地D丙背斜平原 丁向斜山地9图中有可能形成溶洞和发现恐龙化石的岩层分别是( )A和 B和C和 D和解析:第
6、8 题,甲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表现为中间低,两侧高,所以甲地为向斜谷地;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地表海拔较高,崎岖不平,所以乙处为向斜山地;丙处地下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地表平坦广阔,所以丙处为向斜平原;丁处地下为明显4的断层构造,在地表上表现为崎岖的山地,故该地为断块山。第 9 题,溶洞常形成在地下,内部往往有大量的地下水汇集,故适合溶洞发育的地质构造为向斜结构,(石灰岩)岩层断裂发育明显,渗水性强,符合溶洞形成条件;恐龙化石往往形成于年代相对久远(中生代)的沉积岩中,图中的(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不符合恐龙化石形成条件,(页岩)内部分层明显,适合恐龙化石的保存。答案:8.B 9.C(2
7、019宝鸡质检)日本鸟取沙丘(下图)能实现人们领略沙漠风情的愿望。鸟取沙丘东西长约 16 km,南北宽约 2.4 km。鸟取沙丘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该“沙漠”下了很大力气。据此回答 1011 题。10鸟取沙丘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可能是(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C夏季风 D冬季风11当地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最有可能是指( )A植树种草 B持续除草C修筑防浪堤 D从外地运沙解析:第 10 题,日本地处中纬度地区,不受东北信风影响;为季风气候,基本不受盛行西风影响;鸟取沙丘所在的本州岛西南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中部高、南北两侧低,鸟取沙丘位于山地的北侧,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夏
8、季风对鸟取沙丘影响相对较小,且对沙丘的形成体现为反作用;日本冬季盛行的西北风,可以将海边沙滩的沙粒吹向该地形成沙丘。第 11 题,根据日本气候类型及其特点,结合鸟取沙丘所处的位置可知,鸟取沙丘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适合草木生长,为保护“沙漠”必须持续除草,人们才能领略“沙漠”风情。答案:10.D 11.B二、综合题(共 46 分)12(2019南昌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 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读图回答问题。(22 分)5(1)结合地形条件
9、,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6 分)(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8 分)(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8 分)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 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10、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13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4 分)(1)说出该区域的褶皱形态及判断依据。(6 分)(2)说出图中甲城镇所处的地形类型,并分析成因。(6 分)(3)该地打算修建一条连接聚落丙、丁的公路,请在图中设计一条较为合理的线路。(4分)(4)指出图示区域铁路选址的原则,并说明原因。(8 分)解析:(1)结合图例可判断出该区域岩层中间为形成时间早的石灰岩,两侧为形成时间6晚的砂岩和花岗岩,因而为背斜构造。(2)结合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出甲城镇地处盆地,其成因为背斜成谷。(3)线路的设计尽量沿等高线延伸。(4)从图中可以看出铁路沿河谷和盆地延伸,其目的是降低建设成本和难度。答案:(1)背斜。理由:岩层中间老,两翼新。(2)盆地。成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形成低地。(3)绘图略。(4)铁路选址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原因:在山区修建铁路,成本高,难度大,该选址原则可降低修建成本和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