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

    • 资源ID:1097380       资源大小:2.19M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

    1、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 “当时的情况”是指( )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解析:选 D。1952 年,新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具备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故 A 项错误;

    2、首先发展轻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故 B 项错误;计划经济体制是 1956年才确立的,故 C 项错误;“一五”计划(19531957 年)的出发点是世界处于冷战之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故 D 项正确。2(2019郑州模拟)1953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 年 9 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 )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 B。19531957 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确立了优先发展

    3、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政府在 19531954 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 B 项正确。3(2019广安、眉山模拟)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 年)。年度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粮食产量增长率(%)14.34 8.05 12.34 1.74 1.59 7.84 4.57 1.2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2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D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

    4、业发展解析:选 D。材料反映了 19501952 年土地改革期间年粮食产量增长率都超过了8%,19551956 年农业合作化期间年粮食产量增长率都超过了 4%,说明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故 D 项正确。4(2019济宁高三期末)下图为 19531957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 )A人民生活已得到重大改善B国民经济的比例趋于协调C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D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解析:选 C。1953 年至 1957 年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经济总量的逐年增长正说明了“一五”计划这一国家战略决策富有成效,故 C 项正确。5(2019晋中高三高考适应性调研测试题)

    5、1956 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 ”这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C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D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解析:选 B。据材料中毛泽东的话可以得出其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故 B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没有说明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故 A、C、D 项错误。6(2019湖北稳

    6、派教育高三联考)1958 年 10 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的目标。这一目标( )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3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解析:选 C。 “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一目标与当时中国文化落后的情况是不相适应的,超过当时的水平,故 C 项正确。7(2019中原名校质评)1962 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査了 1958 年、 1959 年

    7、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 “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 “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败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解析:选 A。材料中“重点检查了 1958 年、1959 年两年中的错误口号” ,反映出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故 A 项正确。8(2019石家庄模拟)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 ,据此可知当时( )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析:选 C。 “

    8、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是在 1976 年,漫画的时间是 1979 年,故 A 项错误;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是在 1960 年,故 B 项错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在 1978 年 12 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故 C 项正确;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 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故 D 项错误。9(2019长春模拟)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传统的农业对经济的发展是做不出很大贡献的,但是现代农业则可以,给予农业足够重视的国家都取得较大的成绩。”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这主要得益于(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乡镇企业的

    9、迅速发展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选 A。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土地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农民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从而使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扩大,故 A 项正确。10(2019济南模拟)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 )4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大中城市 小城镇1979 18 495 18.96 216 2 3611986 26 366 24.52 347 10 7181995 35 174 29.04 640 17 532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

    10、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解析:选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契合表格的内容,故 C 项正确。11(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下面是 19702010 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 B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D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解析:选 B。根据“19702010 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可知出现价格高峰的时间分别为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和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20 世纪 70 年代末进行了经济体制改

    11、革,20 世纪 90 年代初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B 项正确。12(2019皖南八校联考)1985 年 1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此决策( )A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D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解析:选 C。从材料中“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可知,此决策有利于促进当地工农业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9江西省红色

    12、七校高三联考)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515 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 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 1487 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

    13、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 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的“一带一路” ,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涉及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 10 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 65 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

    14、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 年 2 月 13 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 “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其建设的重大意义。(9 分)解析:(1)需要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贸易方向、客观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二者的相同之处;然后再从二者所处的时代、目的、交往方式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不同之处。

    15、(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地域范围、合作范围、开放性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相同之处: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不同之处:背景不同丝绸之路的背景是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目的不同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是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交往方式不同丝绸之路以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多。影响不同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新航路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化

    16、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带来民族灾难。(答对任意三点即可)(2)新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意义: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设“一带一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6要举措,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当今世界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加强该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答对任意两点即可)14(2019滨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19491958 年护照中的外文先

    17、后有法文、英文、俄文标识。护照号码多为 6 位印刷号码,护照签发量不大,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防伪手段几乎为零19591978 年逐渐将护照中的俄文改为法文,外文为英文、法文两种文字。护照开始增加简单防伪特征,如水印、凹版印刷等。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处于停滞阶段19781990 年这一时期护照将之前护照中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文字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护照号码也逐渐升至 7 位数号码,新中国迎来了公民因私出国的第一个高潮。1980 年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签证条例 ,才有了专门的法律规定护照的颁发管理19902000 年中国护照逐渐按照

    18、国际民航组织的护照标准设计,97 版采用数码技术、激光打印等防伪手段。护照号码也由 7 位升为 9 位2000 年以后普通护照签发数量又迎来一次新的高潮,2005 年签发的 400 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2006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法 ,对申领护照的当事人和相应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详尽规定。2012 年 5 月启用电子护照,我国护照签发已迈入全数字化的新时代据李悦勤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与发展探析等上表能够反映我国护照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 分)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首先必须根据以上材料,围绕我国护照变化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如:护照

    19、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 6 位到 7 位再到 9 位,签发数量的高潮);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等。然后结合史实说明这种变化趋势形成的历史原因。答案:示例趋势一:护照签发的数量由少变多(护照号码由 6 位到 7 位再到 9 位,签发数量的高潮)。历史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同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有限,护照签发量不大。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7改变;政治上中国逐步实行

    20、全方位外交,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多,对外联系日益增多,涌现了出国热潮,使护照签发数量剧增。趋势二:因私护照所占比重增大(20 世纪 60、70 年代因私护照几乎为零,20 世纪 80年代以后因私护照不断增多)。历史原因:20 世纪 80 年代之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比较封闭,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政治上强调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公民出国受到严格限制。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观念发生改变,自费留学、出国旅游等日益增多,公民因私出国逐渐增多。趋势三:护照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防伪手段、电子护

    21、照)。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对护照的制作成本投入也相应增加;随着教育的发展以及对科技人才的培养,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对外开放,特别是留学、探亲、旅游等因私出国大潮的涌起,持用伪假护照现象增多,为预防犯罪行为,护照的防伪手段也应不断提高;为使出入境更加便捷。趋势四:护照的管理更加规范(护照制度建设基本停滞、护照条例、护照法)。历史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重点在发展经济,各项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文化大革命”期间, “左”倾错误导致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后,拨乱反正,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随着护照签发数量的增多,护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加,需要相应的法律加以规范。趋势五:护照的对外交往范围在不断扩大(苏联东欧、俄文改为法文、前往世界各国有效)。历史原因:20 世纪 50 年代由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政策,主要是同社会主义国家有外交关系,多前往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前期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也体现了中苏关系的恶化以及与西方国家的建交热潮;20 世纪 80 年代护照上不再注明使用的限定范围,反映了中国已走上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道路。8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新探究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单元过关检测(含2019届新题,含解析)岳麓版.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