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共 50.0 分)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 如果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B. 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C. 时人口数量比时少 D. 时人口数量比时多2. 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 B. C. D. 下图表示台湾省 1951 年、1991 年和 2031 年(预测)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完成下面
2、各题。3. 图中依次表示( )A. 1951 年、1991 年、2031 年 B. 1991 年、2031 年、1951 年C. 2031 年、1991 年、1951 年 D. 2031 年、1951 年、1991 年4. 预测到 2031 年台湾省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 人口增长速度快C. 就业压力太大 D. 性别结构严重失衡25. 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十年内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老年人数会有所下降 B. 出生人口性别趋衡C. 家庭抗风险能力降低 D. 城市就业压力增大6. 几千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加快迅速”的过程,证明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
3、于( )A. 医疗卫生条件 B. 妇女就业状况 C.生活风俗习惯 D. 生产力发展水平7. 下面图 1 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图 2 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回答问题图 1 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与图 2 人口增长阶段对应正确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89 题。 8. 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 从欧洲迁往非洲 B. 从北美迁往拉美 C. 从亚洲迁往拉美 D. 从非洲迁往西亚9.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北流向四 B. 从湖南
4、流向广东 C. 从山东流向甘肃 D. 从新疆流向内地10. 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一位陕西英语教师到英国进修两个月 B. 加拿大人到中国定居3C. 到欧洲、澳大利亚“十日游”D. 空间移动距离在 100 千米以上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 1112 题。 11. 影响王琴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因素 B. 政治文化 C. 交通运输 D. 自然环境12. 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资源开发 B. 宗教信仰 C. 气候优越 D. 水源充足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据此回答问题13.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
5、自然环境好 B. 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小C. 城乡收入差距大 D. 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低14.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A. 土地资源浪费 B. 农业发展水平提高 C. 城乡协调发展 D. 农村老龄化程度降低15.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因此,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A. 科技水平 B. 资源总量 C. 人均物质消费量 D. 人均精神消费量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区域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没有生态赤字的省份是( )A. 新疆 B. 西
6、藏 C. 山西 D. 河北17. 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 )A. 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 B. 人口密度小C. 自然灾害少 D.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4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 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交通 C. 水资源 D. 宗教19. 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 青藏地区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内蒙古地区 D. 新疆地区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 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B. 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小于人口合理容量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D. 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来自俄罗斯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消息显示,2013 年俄罗斯人口实现了自苏联解体之后的首次自然正增长1 月到 11 月俄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多出近 2.27 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21. 下列属于俄罗斯长时期人口负增长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 )A. 社会治安混乱 B. 劳动人口不足问题C. 城市人口过多问题 D. 失业人口增加22. 俄罗斯人口出现了自苏联解体之后的首次自然正增长,带来的影
8、响最可能是( )A. 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B. 使得人口增长模式转型C. 人口老龄化趋势得到减缓 D. 加剧性别不均衡状况5处在干旱、半干旱内陆盆地的某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等人口密度线的分布及变化。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3. 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西北多东南少 B. 南多北少 C. 东北多西南少 D. 均匀分布24. 若 A 地人口密度明显大于周边地区,就自然条件看,它最可能是( )A. 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平原 B. 湖滨周围的低山丘陵C. 水源充足的山麓冲积扇平原 D. 气候温暖湿润的绿洲25. 假如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人口变化以自然增长为主,那么当地人口变化
9、最可能引起的问题包括( ) 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土地承载力大幅度增加荒漠化加剧附近的胡杨林干枯死亡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0 分)26. 读“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6 分,每空 2 分)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2)图中处于人口再生产“高低高”模式阶段的是_和_(填字母)。目前按经济发展水平,_国家或地区从总体上看应属于该类型。(3)图中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的是_(填字母)。(4)图中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世代更替缓慢的是_阶段(填字母)。(5)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接近“_”型模式,这种转变主要是因为我国大力开6展_工作。27.
10、 下图为“2000 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1)我国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 ;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是_ _。(2 分)(2)试从地理角度分析我国中部地省成为人口净迁出地区的原因(至少写二点)(4 分)(3)试分析人口迁移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至少三点)(8 分)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我国人口发展已进入关键的历史节点,人口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应由数量控制转向结构优化。材料二:左图是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的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其中阶段为预测段。右图为我国青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变化预测图。(人口抚养
11、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以百分数表示。一般以 15 岁至 64 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4 岁以下和 65 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7(1)与现阶段相比,我国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并说明理由。(6分) (2)描述我国 2020 年-2060 年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4 分) (3)为遏制老年人口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有人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对此,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6 分) 8高一地理月考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 B 2. C 3. A 4. A 5. B 6. D 7. B8. D 9. B 10. B 11. A 12. C 13. C
12、 14. A15. B 16. B 17. B 18. A 19. B 20. D 21. B22. C 23. A 24. C 25. C26. (1)人口自然增长率(2 分)(2)B (2 分) C (2 分)发展中国家(2 分)(3)B (2 分)(4)D (2 分) (5)现代型 计划生育(2 分)27. (1)广东省 四川省(2)中部省区农业人口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充足;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交通便利。(3)有利:为东部地区提供了劳动力、人才,促进了经济发展;大量人口的迁入,带动了东部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不利:造成东部地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引起东部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增大。28. (1)不会发生变化 出生率上升的同时,由于人口老龄化,死亡率也在上升,自然增长率依旧较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2)总抚养比呈上升趋势 2020 年-2040 年时间段上升速度较快,之后上升速度下降。(3)同意:缓解养老压力;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平均寿命延长;充分发挥经验等优势。9不同意:增加年轻人就业负担;不利于社会公平,尤其是中低收入者;老年人平均健康状况下降;工作效率降低;有些职业不适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