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达标作业 22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基础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 A(s)3B(g)2C(g) 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混合气体的压强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的物质的量浓度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C D解析:A 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无论是否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均不变,即不能作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标志,中各量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答案:B2在 1 L 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 N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c(N2) : c(H2)
2、 : c(NH3)1 :3 :2B一个 NN 断裂的同时,有 3 个 HH 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 v 正 (N2)2 v 逆 (NH3)解析: c(N2) : c(H2) : c(NH3)1 :3 :2 等于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之比,但没有说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不一定为平衡状态,故 A 错误;一个 NN 断裂的同时,有 3个 HH 生成,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是相等的,达到了平衡,故 B 正确;混合气体的密度 ,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守恒的,体积不变,密度始终不变,所以密度不变的状态不一定mV是平衡状态,故 C 错误; v 正 (N2)2 v 逆 (NH3)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
3、,未达到平衡,故 D错误。答案:B3炼铁高炉中冶炼铁的反应为 Fe2O3(s)3CO(g) 2Fe(s)3CO 2(g),下列说 高 温 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B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 v(正) v(逆)0C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可减少尾气中 CO 的浓度D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O 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解析:A 项,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错误;B 项,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是动态2平衡, v(正) v(逆)0,错误;C 项,提高炼铁高炉的高度不能减少尾气中 CO 的浓度,错误;D 项,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不变,CO 的体积分数基本不变,正确。答案:D4在恒温、恒容下,有
4、反应 2A(g)2B(g)C(g) 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A、B 的起始浓度均为 2 molL1 ;途径:C、D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2 molL1 和 6 molL1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途径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的反应速率B达到平衡时,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解析:反应 2A(g)2B(g)C(g) 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当满足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 A、B 时,与物质的量比值相等。途径达
5、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A 错误;途径达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故 B 错误;、两途径最终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C 正确;两种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含量相同,则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D 错误。答案:C5将 4.0 mol PCl3和 2.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 3(g)Cl 2(g)PCl 5(g)。达到平衡时,PCl 5为 0.80 mol,如果此时移走 2.0 mol PCl3和 1.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 PCl5的物质的量是( )A0.8 molB
6、0.4 molC小于 0.4 molD大于 0.4 mol,小于 0.8 mol解析:反应达到平衡后,此时移走 2.0 mol PCl3和 1.0 mol Cl2,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则此时 PCl5的物质的量为 0.4 mol;移走 2.0 mol PCl3和 1.0 mol Cl2后,相当于减小压强,故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再次达到平衡时 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 0.4 mol,C 项正确。答案:C6已知反应 CO(g)H 2O(g) CO2(g)H 2(g) 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 催 化 剂 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 K 增大B减小压强, n(
7、CO2)增加C更换高效催化剂, (CO)增大3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 n(H2)不变答案:D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某储氢反应:MH x(s) yH2(g)MH x2 y(s) H v(吸氢)解析:MH x(s) yH2(g)MH x2 y(s) H0,A、D 项错误;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大,故 b 点的平衡常数最大,C 项错误;图中曲线为等压线, p(b) p(c),在同一温度下,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即 p(a)c2,A 项错误;若 x4,则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由于起始时甲容器中 A、B 的投入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故 w3不可能等于 w1,B 项错误;起始时
8、乙容器中 A、B 的投入量是甲容器的 2 倍,两容器的容积相等,故恒有 2 1 2,C 项正确;起始时乙容器中 A、B 的浓度是甲容器中的 2 倍,故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D 项错误。答案:C能力题12.铁的氧化物可用于脱除煤气中的 H2S,反应原理如下:Fe 3O4(s)3H 2S(g)H 2(g)3FeS(s) 4H 2O(g)Fe2O3(s)2H 2S(g)H 2(g)2FeS(s) 3H 2O(g)FeO(s)H 2S(g)FeS(s) H 2O(g)6温度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压强越大,H 2S 脱
9、除率越高C温度越高,H 2S 脱除率越高D相同温度、相同物质的量的三种铁的氧化物中,Fe 3O4脱除 H2S 的效果最好解析: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H 2S 的脱除率越低,A、C 两项错误;上述 3 个反应均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B 项错误。答案:D13将 0.40 mol N2O4气体充入 2 L 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O4(g)2NO 2(g) H。在 T1 和 T2 时,测得 NO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1)T1 时,40 s80 s 内用 N2O4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 molL1 s1 。(2)
10、 H_0(填“” “ T2 ,7而在 T2 达到平衡时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小于 T1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H0。(3)a.增大 N2O4的起始浓度,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则 的比值c NO2c N2O4变小,故 a 正确;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则二氧化氮浓度增大、四氧化二氮浓度减小,故该比值增大,故 b 错误;c.向混合气体中通入 NO2,相当于增大了压强,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减小、四氧化二氮浓度增大,该比值减小,故 c 正确;d.使用高效催化剂,对化学平衡不影响,则该比值不变,故 d 错误。答案:(1)0.001
11、25 (2) (3)ac14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 4H10)脱氢制 1丁烯(C 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C 4H10(g)=C4H8(g)H 2(g) H1已知:C 4H10(g) O2(g)=C4H8(g)H 2O(g) 12 H2119 kJmol 1H 2(g) O2(g)=H2O(g)12 H3242 kJmol 1反应的 H1为_kJmol 1 。图(a)是反应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填标号)。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 D降低
12、压强图(a)图 (b)8图(c)(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 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烯产率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590 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用式式可得式,因此 H1 H2 H3119 kJ/mol242 kJ/mol123 kJ/mol。由 a
13、图可以看出,温度相同时,由 0.1 MPa 变化到xMPa,丁烷的转化率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 x 的压强更小, x0.1。由于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时,平衡正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增大,因此 A 正确、B 错误。反应正向进行时体积增大,加压时平衡逆向移动,丁烯的平衡产率减小,因此 C 错误,D 正确。(2)反应初期,H 2可以活化催化剂,进料气中 n(氢气)/ n(丁烷)较小,丁烷浓度大,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的程度大,丁烯产率升高;然后进料气中 n(氢气)/ n(丁烷)增大,原料中过量的 H2会使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产率下降。(3)590 之前,温度升高时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的丁烯会更多,同时由于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体系中会含有更多的丁烯。而温度超过 590 时,由于丁烷高温会裂解生成短链烃类,所以参加反应的丁烷也就相应减小。答案:(1)123 小于 AD(2)原料中过量 H2会使反应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丁烯产率下降(3)590 前升高温度,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升高温度时,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产生丁烯更多 温度高于 590 时则有更多的 C4H10裂解导致产率降低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