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达标作业 21 化学反应速率基础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的每一次碰撞都能够发生化学反应B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C反应物用量增加后,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增大D催化剂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解析:活化分子只有发生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A 项错误;增加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反应速率不变,C 项错误;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原来不是活化分子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D 项错误。答案:B2100 mL 浓度为 2 molL1 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
2、A加入适量 6 molL1 的盐酸B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C加热D加入少量金属钠解析:加入适量的 6 molL1 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氢气增多,A 不选;加入少量醋酸钠固体,生成醋酸,氢离子浓度变小,反应速率减慢,B 不选;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生成氢气的总量不变,C 选;加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的总量增多,D不选。答案:C3对于可逆反应 A(g)3B(g)2C(g)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5 molL 1 min1B v(B)1.2 molL 1 min1C v(C)0.4 molL 1 min1D v(C)1.1 molL
3、 1 min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可根据 来判断。A 项,v化 学 计 量 数 0.5;B 项, 0.4;C 项, 0.2;D 项, v A1 0.51 v B3 1.23 v C2 0.42 v C20.55,D 项比值最大,即反应速率最快。1.122答案:D4化学反应 4A(s)3B(g)2C(g) D(g),经 2 min,B 的浓度减少 0.6 mol/L,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 )A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0.4 mol(Lmin)1B分别用 B、C、D 表示的反应速率其比值是 3 :2 :1C2 min 末的反应速率用 B 表示是 0.3 mol(Lmin
4、)1D2 min 内, v 正 (B)和 v 逆 (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逐渐减小的解析:物质 A 是固体,浓度不变,不能用 A 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A 错误;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v(B) : v(C) : v(D)3 :2 :1,B 正确;2 min 末的反应速率为即时速率,用 B 表示速率 0.3 mol/(Lmin)是 2 min 内的平均速率,C 错误;B 是反应物,浓度降低,C 是生成物,浓度增大,D 错误。答案:B5下列四支试管中,在不同条件下反应:Fe2HCl= =FeCl2H 2判断产生 H2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试管 盐酸浓度 温度 铁的状态 0.5 mol
5、L1 20 块状 0.5 molL1 20 粉末状 1 molL1 35 块状 2 molL1 35 粉末状A. BC D解析:温度越高,浓度越大,接触面积大,则反应速度越大,D 项符合题意。答案:D6如图所示为 800 时 A、B、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浓度的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2A(g)2B(g) C(g)B前 2 min A 的分解速率为 0.1 molL1 min1C开始时,正逆反应同时开始D2 min 时,A、B、C 的浓度之比为 2 :3 :1解析:根据图像,反应过程中 A 的浓度减小,B、C 浓度增大,因此 A 为反应物,B、C3
6、为生成物,根据浓度的变化量可以确定反应为 2A(g)2B(g) C(g),A 说法正确。前 2 min, v(A) 0.1 molL1 min1 ,B 说法正确。开始0.4 molL 1 0.2 molL 12 min时加入的物质为 A 和 B,没有 C,C 说法错误。根据图像,2 min 时,A、B、C 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L1 、0.3 molL 1 、0.1 molL 1 ,因此 D 说法正确。答案:C7将 4 mol A 气体和 2 mol B 气体在 2 L 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 ,若经 2 s 后测得 C 的浓度为 0.6 m
7、olL1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 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3 mol(Ls)1用物质 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 0.6 mol(Ls)12 s 时物质 A 的转化率为 70%2 s 时物质 B 的浓度为 0.7 molL1 ,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v(A)2 v(B) v(C), v(C) 0.3 mol/(Ls),则 v(A)0.3 mol/(Ls), v(B)0.15 mol/(Ls)。0.6 molL 12 s2 s 时消耗 A 的物质的量为 0.3 mol/(Ls)2 s2 L1.2 mol, A 的转化率为1
8、00%30%。2 s 时消耗 B 的物质的量为 0.15 mol/(Ls)2 s2 L0.6 1.2 mol4 molmol,所以 2 s 时 B 的浓度为 0.7 molL 1 。2 mol 0.6 mol2 L答案:B8在 2 L 恒容容器中投入 2.0 mol X(g)、4 mol Y 发生如下反应:X(g)Y(?)3Z(g)测得 X 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时间/min 1 2 4 6 8X 物质的量/mol 1.5 1.2 1.0 0.9 0.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 Y 的质量,反应速率一定加快B04 min 段 Z 的平均速率为 molL1 min138C24 min
9、 段 X 的平均速率为 molL1 min1110DX、Y 的反应速率一定相等解析:Y 的状态不确定,若 Y 为液态或固体,Y 的量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A 项错误;4v(Z) 3 molL1 min1 ,B 项正确; v(X) 2.0 1.0 mol2 L4 min 38 molL1 min1 ,C 项错误;Y 可能与 X 的状态不相同,所以, 1.2 1.0 mol2 L2 min 120X、Y 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D 项错误。答案:B9将 6 mol CO2和 8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发生反应CO2(g)3H 2(g)CH 3OH(g)H 2O(
10、g) H0。测得 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该反应在 810 min 内 CO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5 molL 1 min1B0.1 molL 1 min1C0 molL 1 min1D0.125 molL 1 min1解析:由题图可知,该反应在 8 至 10 min 内,H 2的物质的量在对应的 c、 d 点都是 2 mol,因为 v(H2)0 molL1 min1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为 0,则 v(CO2)0 molL 1 min1 ,故 C 正确。答案:C10已知某化学实验的结果如下表:反应物实验序号 大
11、小相同的金属片 酸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速率v/molL1 min11 镁条 1 molL1 盐酸 v12 铁片 1 molL1 盐酸 v23 铁片 0.1 molL1 盐酸 v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v1v2v3 B v3v2v1C v1v3v2 D v2v3v1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自身的性质,由于镁的活动性比铁强,所以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镁条放出氢气的速率大;反应物浓度也影响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速率与浓度成正比,故 v2v3。5答案:A11一定温度下,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HI(g)H 2(g)I 2(s) H0,若015 s 内 c(HI)由 0.
12、1 molL1 降到 0.07 molL1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5 s 内用 I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I2)0.001 molL 1 s1B c(HI)由 0.07 molL1 降到 0.05 molL1 所需的反应时间小于 10 sC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D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析:I 2为固体,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 错误; v(HI)0.002 molL1 s1 ,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0.1 molL 1 0.07 molL 115 st 10 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0.07 molL 1 0.05 mol
13、L 10.002 molL 1s 1速率减慢,所用时间应大于 10 s,B 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 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 正确。答案:D12可逆反应 mA(g) nB(g) pC(g) qD(g)的 v t 图像如图甲所示,若其他条件都不变,只是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 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a1 a2 a1t2 t1 t2 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图乙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以上所述正确的为( )A BC D解析:使用催化剂仅仅是加快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故正确。答案:A13一定量的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向反应混合液中加
14、入某些物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水,产生 H2速率减小,H 2体积减小B加入 NH4HSO4固体,产生 H2速率不变,H 2体积不变6C加入 CH3COONa 固体,产生 H2速率减小,H 2体积不变D滴加少量 CuSO4溶液,产生 H2速率变大,H 2体积不变解析:加入少量水,减小了 H 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v(H2)减小,生成 H2体积不变,故 A 错误;加入 NH4HSO4固体,增大了 H 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反应速率加快,生成 H2体积不变,故 B 错误;加入 CH3COONa 固体,结合生成醋酸,减小了H 的浓度,锌粒的物质的量不变,则 v(H2)减
15、小,生成 H2体积不变,故 C 正确;滴加少量CuSO4溶液,构成 CuZn 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锌粒的物质的量减少,则 v(H2)增大,生成 H2量减少,故 D 错误。答案:C14在一定的条件下,某反应 X(g)=Y(g)Z(g)分解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反应时间/min0 10 20 30 40 50c(X)/molL1 0.100 0.090 0.080 0.070 0.060 0.050反应时间/min60 70 80 90 100c(X)/molL1 0.040 0.030 0.020 0.010 0.00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 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BX 的浓度越大,消耗一
16、半时所用的时间越短CX 分解的速率与其浓度无关DX 的分解速率先快后慢解析:由表可知每隔 10 min,X 浓度变化量相同,故单位时间内 c(X)变化量为定值,故分解速率不变,A、D 错、C 正确;B 项,浓度越大,消耗一半所用时间越长。如0.10.05,所用时间为 50 min,而 0.080.04,所用时间为 40 min,故 B 错误。答案:C能力题15.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_(填“增大” 、 “减小”或“不变)。7(2)600 时,在一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在反应进
17、行至10 min 和 20 min 时,分别改变了影响反应的一个条件,反应过程中 SO2、O 2、SO 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前 10 min 正反应速率逐渐_(填 “增大” 、 “减小”或“不变”);前 15 min 内用 SO3表示平均反应速率为_。(3)图中反应进程,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的时间段是_。(4)根据如图判断,10 min 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填写编号,下同);20 min 时改变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容积c降低温度 d增加 O2的物质的量解析:(1)降低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减小。(2)前 10 min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物 SO2和
18、 O2的浓度不断减小,正反应速率减小,前 15 min 内用 SO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1.3310 3 0.04 mol2 L15 minmolL1 min1 。(3)反应过程中 SO2、O 2、SO 3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的时间段,即 1520 min 和2530 min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4)1015 min 三条曲线的斜率突然增大,说明反应速率突然加快,其原因可能是加入催化剂或缩小容器容积。反应进行至 20 min 时,曲线发生的变化是 O2的物质的量突然增大,平衡发生移动,引起 SO2、SO 3的物质的量随之发生变化。答案:(1)减小(2)减小 1.3310 3 molL1 mi
19、n1(3)1520 min,2530 min(4)ab d16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 O3对海水中 I 的氧化。某科学小组进行 O3与含 I 溶液反应相关研究。(1)O3将 I 氧化生成 I2的过程由 3 步反应组成:8I (aq)O 3(g)=IO (aq)O 2(g) H1IO (aq)H (aq)HOI(aq) H2HOI(aq)I (aq)H (aq)I 2(aq)H 2O(l) H3用热化学方程式表示 O3氧化 I 生成 I2的反应_。(2)O3在水中易分解,在一定条件下,O 3的浓度减少一半时所需的时间( t)如下表所示。已知:O 3的起始浓度为 0.021 6 molL1 。pH t
20、/min T/ 3.0 4.0 5.0 6.020 301 231 169 5830 158 108 48 1550 31 35 15 7在 30 、pH4.0 条件下,O 3的分解速率为_ molL 1 min1 。pH 增大能加速 O3分解,表明对 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_。根据表中数据,推测 O3在下列条件下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_(填字母代号)。a40 、pH3.0b10 、pH4.0c30 、pH7.0解析:(1)将所给的三个反应相加,即可得总反应:2I (aq)O 3(g)2H (aq)=I2(aq)O 2(g) H2O(l) H H1 H2 H3。(2) v 1.0010 4 molL1 min1 ;pH 增大,则 c t 0.010 8 molL 1108 minOH 浓度增大,pH 增大能加速 O3分解,表示对 O3分解起催化作用的是 OH ;由表中数据可知,40 、pH3.0 时,所需时间在 31158 min 之间;10 、pH4.0 时,所需时间231 min;30 、pH7.0 时,所需时间15 min,则分解速率依次增大的顺序为b、a、c。答案:(1)O 3(g)2I (aq)2H (aq)=I2(aq)H 2O(l)O 2(g) H H1 H2 H3(2)1.0010 4 OH bac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