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达标作业 20 电解池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基础题1.关于如图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中电子移动的途径是:负极FeM 溶液石墨正极B若 M 为 NaCl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可能有 NaClOC若 M 为 FeCl2溶液,可以实现石墨上镀铁D若 M 是海水,该装置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解析:装置中电子移动的途径是:负极Fe 电极,然后是溶液中的阴离子在阳极(石墨)放电电源的正极,A 错误;若 M 为 NaCl 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阳极产生 Cl2,溶液中的 NaOH 与阳极产生的 Cl2发生反应生成 NaCl 和 NaClO,所以溶液中可能有 NaClO,B
2、 正确;若 M 为 FeCl2溶液,在阳极,溶液中的 Fe2 失去电子变为 Fe3 ,所以不可能实现石墨上镀铁,C 错误;若 M 是海水,该装置是电解池,是通过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使铁不被腐蚀,不是通过“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错误。答案:B2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d 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 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 22H 2O4e =4OHCd 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 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 2e =H2解析:A 项,当 d 为石墨时,铁片为负极,腐蚀加快,正确;B 项,当 d 为石墨时,石墨为原电池的正极,其电极反应为 O
3、22H 2O4e =4OH ,正确;C 项,当 d 为锌块时,铁片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受到保护,称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正确;D 项,当 d 为锌块时,铁片为正极,电极反应为:O 22H 2O4e =4OH ,错误。答案:D3下列装置的线路接通后,经过一段时间,溶液的 pH 值明显下降的是( )2解析:A 项,该装置是原电池装置,H 放电生成氢气,溶液的 pH 增大,错误;B 项,该装置是电解池,Cu2H 2O Cu(OH)2H 2,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 = = = =电 解 pH 增大,错误;C 项,电解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使溶液的 pH 增大,错误;D 项,电解硫酸铜实质是电解水和硫
4、酸铜,水中的氢氧根离子放电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pH 减小,正确。答案:D4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图 1 装置处理银器表面的黑斑(Ag 2S),银器表面发生的反应为Ag2S2e =2AgS 2B用图 2 装置电解一段时间后,铜电极部分溶解,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基本不变C图 3 装置中若直流电源的 X 极为负极,则该装置可实现粗铜的电解精炼D图 4 装置中若 M 是铜,则该装置能防止铁被腐蚀解析:题图 1 装置中,银器、铝与食盐水构成原电池,银器是正极,银器上的 Ag2S 发3生还原反应生成银,A 项正确;题图 2 装置中,铜电极是阴极,铜不参与电极反应,B 项错误;
5、题图 3 装置中若 X 极为负极,则粗铜是阴极,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应作阳极,C 项错误;题图 4 装置中,铁作负极,铁被腐蚀,D 项错误。答案:A5电解法精炼含有 Fe、Zn、Ag 等杂质的粗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时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精铜作阳极B粗铜与电源负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C阴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Cu2 2e =CuD电解后 Fe、Zn、Ag 等杂质会沉积在电解槽底部形成阳极泥解析:根据精炼池原理,粗铜作阳极,比铜活泼的 Zn、Fe 等杂质发生氧化反应,在阳极底部沉积比 Cu 不活泼的金属单质,如 Ag、Au 等;精铜作阴极,只发生Cu2 2e =Cu。答案:C6用石墨电极完成下
6、列电解实验。实验一 实验二装置现象a、d 处试纸变蓝;b 处变红,局部褪色;c 处无明显变化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n 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 )Aa、d 处:2H 2O2e =H22OH Bb 处:2Cl 2e =Cl2Cc 处发生了反应:Fe2e =Fe2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 m 处能析出铜解析:A 项,a、d 处试纸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氢氧根离子剩余造成的,正确;B 项,b 处变红,局部褪色,说明是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同时与 H2O 反应生成 HClO 和 H ,Cl e H 2O=HClOH ,错误;C
7、 项,c处为阳极,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正确;D 项,实验一中 ac 形成电解池,bd 形成电解池,所以实验二中形成 3 个电解池,n(右面)有气泡生成,为阴极产生氢气,n 的另一面(左面)为阳极产生 Cu2 ,Cu 2 在 m 的右面得电子析出铜,正确。答案:B47电浮选凝聚法处理污水的原理如图所示。电解过程生成的胶体能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成团而除去,电解时阳极也会产生少量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铝片或铜片代替铁片B阳极产生的气体可能是 O2C电解过程中 H 向阳极移动D若污水导电能力较弱,可加入足量硫酸解析:电解原理是铁作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 Fe2 ,阴极水中 H 放电生成
8、 H2,阳极区生成胶体吸附水中悬浮杂质沉降而净水。A 项,铜盐无净水作用,错误;B 项,阳极可能有少量 OH 放电,正确;C 项,H 在阴极放电,错误;D 项,加入的硫酸会与胶体反应,错误。答案:B8用 Na2SO3溶液吸收硫酸工业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离子交换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X 为直流电源的正极,Y 为直流电源的负极B阳极区 pH 减小C图中的 ba,C 错误;阴极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D 错误。答案:B9工业上用电解法处理含镍酸性废水并得到单质 Ni 的原理如图所示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Ni 2 在弱酸性溶液中发生水解氧化性:Ni 2 (高浓度)H Ni2 (低浓度)A碳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4OH 4e =O22H 2OB电解过程中,B 室中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将不断减小C为了提高 Ni 的产率,电解过程中需要控制废水 pHD若将图中阳离子膜去掉,将 A、B 两室合并,则电解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解析:电极反应式为阳极:4OH 4e =2H2OO 2阴极:Ni 2 2e =Ni2H 2e =H2A 项正确;B 项,由于 C 室中 Ni2 、H 不断减少,Cl 通过阴离子膜从 C 室移向 B 室,A 室中 OH 不断减少,Na 通过阳离子
10、膜从 A 室移向 B 室,所以 B 室中 NaCl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断增大,错误;C 项,由于 H 的氧化性大于 Ni2 (低浓度)的氧化性,所以为了提高 Ni 的产率,电解过程需要控制废水的 pH,正确;D 项,若去掉阳离子膜,在阳极 Cl 首先放电生成 Cl2,反应总方程式发生改变,正确。答案:B能力题10.某模拟“人工树叶”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能将 H2O 和 CO2转化为 O2和燃料(C 3H8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A该装置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电能B该装置工作时,H 从 b 极区向 a 极区迁移C每生成 1 mol O2,有 44 g CO2被还原Da 电极的反应
11、为:3CO 218H 18e =C3H8O5H 2O解析:A 项,该装置是电解池,在电解和光的作用下 H2O 在光催化剂的表面转化为 O2和 H ,故该装置是将电能和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错误;B 项,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则,该装置工作时,H 从阳极 b 极区向阴极 a 极区迁移,正确;C 项,该电解池的总反应式为:6CO 28H 2O 2C3H8O9O 2。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 = = = =电 解 每生成 1 mol O2,有 mol CO2被还原,其质量为 g,错误;D 项,a 电极为阴极,发生23 883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3CO 218H 18e =C3H8
12、O5H 2O,错误。答案:B11(1)离子液体是一种室温熔融盐,为非水体系。由有机阳离子、Al 2Cl 和 AlCl 7组成的离子液体作电解液时,可在钢制品上电镀铝。钢制品应接电源的_极,已 4知电镀过程中不产生其他离子且有机阳离子不参与电极反应,阴极电极反应式为_。若改用 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则阴极产物为_。(2)电解 NO 制备 NH4NO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 NH4NO3,需补充物质 A,A 是_,说明理由:_。(3)化工生产的副产氢也是氢气的来源。电解法制取有广泛用途的 Na2FeO4,同时获得氢气:Fe2H 2O2OH FeO 3H 2,工作原理如图
13、 1 所示。装置通电= = = = =电 解 24后,铁电极附近生成紫红色 FeO ,镍电极有气泡产生。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高,铁电24极区会产生红褐色物质。已知:Na 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 H2还原。7电解一段时间后, c(OH )降低的区域在_(填“阴极室”或“阳极室”)。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其原因是_。 c(Na2FeO4)随初始 c(NaOH)的变化如图 2,任选 M、 N 两点中的一点,分析 c(Na2FeO4)低于最高值的原因:_。解析:(1)电镀时,镀件作阴极,即钢制品作阴极,接电源负极,根据阴极生成 Al 可知反应式为 4Al2Cl 3e =
14、Al7AlCl 。若改为 AlCl3水溶液作电解液,阴极反应为 7 42H 2e =H2,产物为 H2。(2)根据电解 NO 制备 NH4NO3的工作原理图知:阴极反应式为 3NO15e 18H =3NH3H 2O,阳极反应式为 5NO15e 10H 2O=5NO 20H ,总反应式为:8NO7H 2O 4 33NH4NO32HNO 3为了使电解产生的 HNO3全部转化为 NH4NO3应补充 NH3。= = = = =电 解 (3)根据题意,镍电极有气泡产生是 H 得电子生成 H2,发生还原反应,则铁电极上OH 参加反应,溶液中的 OH 减少,因此电解一段时间后, c(OH )降低的区域在阳极
15、室。H 2具有还原性,根据题意:Na 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易被 H2还原。因此,电解过程中,须将阴极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 Na2FeO4与 H2反应使产率降低。根据题意Na2FeO4只在强碱性条件下稳定,在 M 点: c(OH )低,Na 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在 N点: c(OH )过高,铁电极上有 Fe(OH)3生成,使 Na2FeO4产率降低。答案:(1)负 4Al 2Cl 3e =Al7AlCl H 2 7 4(2)NH3 根据反应:8NO7H 2O 3NH4NO32HNO 3,电解产生的 HNO3多= = = = =电 解 (3)阳极室 防止 Na2FeO4与
16、 H2反应使产率降低 M 点: c(OH )低,Na 2FeO4稳定性差,且反应慢或 N 点: c(OH )过高,铁电极上有Fe(OH)3(或 Fe2O3)生成,使 Na2FeO4产率降低12某混合物浆液含 Al(OH)3、MnO 2和少量 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2CrO4不易完全被水浸出,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如图所示),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铬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和中的问题。8固体混合物分离利用的流程图.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1)反应所加试剂 NaOH 的电子式为_,BC 的反应条件为_,CAl 的制备方
17、法称为_。(2)该小组探究反应发生的条件。D 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 Cl2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 Cl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_。a温度 bCl 的浓度 c溶液的酸度(3)0.1 mol Cl2与焦炭、 TiO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2xH2O 的液态化合物,放热 4.2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含铬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4)用惰性电极电解时,CrO 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24_,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_;阴极室生成的物质为_(写化学式)。解析:由电解装置分析及题目信息可知:阳极电极
18、反应式为4OH 4e =2H2OO 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 4H 4e =2H2。混合物浆液中的 Na 向阴极移动,CrO 向阳极移动,最终混合物浆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 Al(OH)3、MnO 2。24(1)向固体混合物 Al(OH)3、MnO 2中加入足量 NaOH(其电子式为 ),Al(OH)3与 NaOH 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所以溶液 A 中含有的溶质为偏铝酸钠和 NaOH,再通入CO2得到的沉淀 B 为 Al(OH)3,Al(OH) 3受热分解可得到固体 C(Al2O3),电解熔融的 Al2O3可得到 Al;固体 D 为 MnO2,MnO 2可与浓盐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 Cl2。所以反应所加
19、试剂NaOH 的电子式为 。BC 的反应条件为加热(或煅烧),CAl 的制备9方法称为电解法。(2)由题意“反应发生的条件。D 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 Cl2生成”说明温度对反应有影响;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MnO24H 2Cl Mn2 Cl 22H 2O 可知,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 = = = = 时仍有 Cl 剩余,H 浓度减小至反应停止,此时滴加硫酸,提供 H ,H 浓度增大,故反应又开始产生 Cl2。由此判断 H 对反应有影响。综上所述,故选 ac。(3)由所给数据不难计算,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l2(g)TiO 2(s)2C(s)=TiCl4(l)2CO(g) H 85.6 kJmol1 。(4)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室生成 O2和 H 、移动过来的 CrO ,在酸性条件下242CrO 2H =Cr2O H 2O,所以分离后含铬元素的粒子是 CrO 和 Cr2O ,阴极室24 27 24 27生成的物质为 NaOH 和 H2。答案:(1) 加热(或煅烧) 电解法(2)ac(3)2Cl2(g)TiO 2(s)2C(s)= =TiCl4(l)2CO(g) H85.6 kJmol 1(4)在直流电场作用下,CrO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向阳极室移动,脱离浆液 CrO24和 Cr2O NaOH 和 H22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