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沪科版.doc
-
资源ID:1094517
资源大小:2.01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19春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十章第五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沪科版.doc
1、1第 2 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知 识 目 标1能设计实验,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2通过实验知道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教 学 重 、 难 点教学重点: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学难点: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教 具 准 备多媒体课件、动滑轮、定滑轮、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等。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效率的基本概念,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并分析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新课教学探究点 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提出问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一定的吗?利用实验测量时,需要测量哪几个物理量?怎么计算有用功,怎么计算总功?2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物体的重、滑
2、轮的重、绳重、绳与轮间的摩擦、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3设计实验:实验目的:利用测力计将安装在滑轮组中的钩码提起(如甲图、乙图所示),比较同一滑轮组在不同使用情况下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 100% 100%W有 用W总 GhFs器材:刻度尺、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甲乙两个滑轮组、长约 2m 的细绳。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G 并填入表格。分别记下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读出拉力 F 值,用刻度尺测出钩码上升的高度h 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 s,将这三个量填入表格。算出有用功 W 有用 、总功 W 总功 、机械效率 并填入表格。2
3、实验次数 G(N) h(m)W 有用(J) F(N) s(m)W 总(J) 12345.分析与论证: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1)在不同使用情况下,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是一定的。(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于 1。归纳总结:同一滑轮组,所提升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与滑轮组的绕法无关。交流讨论: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讨论后得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主要方法有:尽可能地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轻绳重和减小滑轮转轴处的摩擦等。第 2 课时 测量机械效率一、如何测量机械效率二、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本节课有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让学生充分进行展示。要求典型测不准和测很准的小组进行互相交流,通过对比分析,深刻挖掘学生测量、思考中所存在的问题,规范实验操作,反思实验过程,达到提升认识的目的。2对课堂出现的突发情况估计不足,导致课堂上,对于学生实验数据不足的突发事件处理不灵活,这也是我教学经验不足的表现。课后对突发事件的思考,带给我种种灵感,让我深刻体会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充分备课、备学生。只有充分理解并紧握住实验背后的线索即实验目的,才能很好地面对各种突发事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