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知识点一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下列有关种群基因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的基因库包括这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B.生物的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2.在豚鼠中,黑毛(B)对白毛(b)是显性,如果某豚鼠种群中 BB 占 81%,Bb 占 18%,bb 占 1%。则该种群基因库中 B、b 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A.99% 1% B.90% 10%C.81% 19% D.50% 50%3.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
2、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 1C.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大于 a 的基因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知识点二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4.2017石家庄模拟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重组并非只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突变和基因重组均能作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长期使用杀虫剂容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进而使害虫产生较强的抗药性D.隔离阻断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久
3、而久之,种群基因库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知识点三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5.2018海口模拟 下列不属于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作用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B.自然选择可诱导生物发生定向变异C.自然选择可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26.2017岳阳一模 下列哪项对种群的基因频率一定没有影响 ( )A.随机交配 B.基因突变C.自然选择 D.染色体变异7.如图 L7-2-1 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图 L7-2-1A.19501980 年间该种群
4、始终没有发生进化B.1990 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C.1990 年,a 基因的频率大幅下降导致该物种的丰富度减小D.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8.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 S 和 s 的控制,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 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 S 基因的频率很低,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桦尺蠖中S 基因的频率提高了很多,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基因频率基因19 世纪中叶 20 世纪中叶S 5% 95%s 95% 5%(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最初的 S 基因是通过 产生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 。 S 基因频率升高的遗传基础是 。 (2)
5、试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9 世纪,桦尺蠖的栖息地(树干)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的 s 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 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长,树皮暴露,并被煤烟熏成黑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的 S 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 。 3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 ,经过长期的 ,其中不利变异不断 ,有利变异则逐渐 ,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4第 2 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 1 课时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1.C2.B 解析 根据题中给出数据可计算出该种群基因库中 B、b
6、的基因频率分别是90%、10%。3.B 解析 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而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频率之和为 1。适应环境的个体得到保留,它可以是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可以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所以无法判断是 A 还是 a 的基因频率高。由于男性中只有一条 X 染色体,色盲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男性患色盲的概率大于女性,但是色盲基因在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中的基因频率是相同的。4.C 解析 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进行的交叉互
7、换,A 项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项正确;害虫抗药性变异本来就存在,杀虫剂的使用只是淘汰没有抗药性和抗药性弱的个体,C 项错误;地理隔离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久而久之,种群基因库会形成明显差异使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 项正确。5.B 解析 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之一,A 项正确;自然选择不能诱导生物发生定向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B 项错误;自然选择可使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 项正确;自然选择使有利的变异得到保存,不利的变异被淘汰,D 项正确。6.A 解析 分析可知,基因突变、自然选择、染色体变异都有可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随机交配不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8、的变化,故选 A 项。7.D 解析 19501980 年间该种群基因频率不断发生着变化,说明该种群进化了,A 错误。1990 年该生物已经进化了,但是没有形成两个物种,B 错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某物种中某一基因的频率大幅度升降不能导致物种数目的增减。1970 年以前,A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适应新的环境;1970 年以后,A 基因频率逐渐升高,说明 A 基因控制的性状有利于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变异是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D 正确。8.(1)基因突变 原材料 含 S 基因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能遗传给后代(2)浅色(ss)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色彩
9、一致,不易被天敌捕食,繁殖的个体中生存下来的多,导致 s 基因频率升高黑色个体在被污染成黑褐色的树皮上不易被天敌捕食从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导致 S 基因频率升高5不定向的 自然选择 被淘汰 积累 基因频率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 (1)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S基因频率升高的遗传基础是含 S 基因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遗传给后代。(2)环境对生物变异进行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被保留,不适应环境的变异被淘汰,19 世纪,浅色桦尺蠖的体色与环境色彩一致,不易被天敌捕食,繁殖的个体中生存下来的多,s 基因频率高。随着工业发展,污染加重,生存环境变成黑褐色,因此黑褐色的桦尺蠖容易生存并繁殖后代,导致 S 基因频率升高。由此可看出,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选择的结果是有利变异逐渐积累并遗传下去,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生物不断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