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 资源ID:1094316       资源大小:2.09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1基础排查训练一、判断题(1)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突变产生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3)在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 a 基因的频率。 ( )(4)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 ( )(5)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 ( )(6)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决定新基因的产生。 ( )(7)基因突变的方向、自然选择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一致的。 ( ) (8)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2、更适应环境。 ( )(9)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 )(10)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 )(11)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 )(12)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二、选择题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B.生

    3、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却在种群个体的繁殖过程中代代相传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D.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库的组成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 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 J7-1 所示。以下推断正2确的是 ( )图 J7-1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B.F 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C.FF 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中 F 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2017佛山一中高二期中 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 SS(黑色)占10%、Ss(黑色)占 10%、ss(浅色)占 80%。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

    4、色个体的生存,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 10%,两种基因型黑色个体每年均增加 10%。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 )A.Ss 25.5%B.SS 18%C.ss 76.6%D.S 25%;s 75%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一个物种包括很多种群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能相互交配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是一个物种地理隔离一旦形成,新物种即形成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是同时出现的A. B. C. D.如图 J7-2 所示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 J7-2A.是生物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3B.是自然选择C.是自然选择学说

    5、D.是物种的多样性2017广西百色田阳高中高二月考 关于害虫的抗药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B.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C.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农药使害虫产生了基因突变D.害虫的抗药性是害虫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D.自然选择和遗传三、非选择题2017湖北黄石三中高二期中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群体遗传学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1)如果大熊猫仍

    6、然呈现较多相对性状,实际上反映了 。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对某地一个大熊猫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得该种群中基因型为 AA、Aa、aa 的个体有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假设该种群是一个理想种群,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 Aa 的频率 N 的数值范围是 。 2017辽宁鞍山一中高二期中 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人员指出,两个种群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图 J7-3 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4图 J7-3(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 分

    7、别表示 、 ,b 的实质是 。 (2)的存在说明 。 (3)下表为种群 1 和 2 中的不同基因型个体数。基因 D 在种群 1 中的频率为 。你认为造成种群 2 的基因型如此分布最可能的原因是 。 基因型 种群 1(个) 种群 2(个)XDXD 200 0XDXd 50 160XdXd 100 200XDY 180 0XdY 170 270将某地的一年生植物 a 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再移植回原产地,4 月份开花植株比例如图 J7-4 所示,回答下列问题:图 J7-4(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2)在对 b 植物的某一种群

    8、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 70%(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4%和 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 ,理由是 。 (3)预测上述 b 植物中 D 基因的频率可能会如何变化? 5。 。 。 (4)若要使 c 植物的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则除了具有庞大的种群外,还应具有哪些条件?基础排查训练(七)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 (1)细菌的抗药性突变在接

    9、触青霉素以前就已经发生,青霉素只是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3)在无自然选择、突变等情况下,在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 a 基因的频率。(5)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7)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9)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12)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随机发生的,所以即使环境没有改变,也可能会因基因突变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同时个体的迁入、迁出同样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二、1.A 解析 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A 项正确。东北虎和华南虎不存在生殖隔离,属于同一个物

    10、种,B 项错误。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但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仍然存在生殖隔离,C 项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存在着生殖隔离,二者的基因库不相同,D 项错误。2.C 解析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的总和构成种群的基因库,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属于基因库的一部分。3.B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 A 项错误。据题图可知,F 基因的频率不断增加,说明其决定的性状更适应环境,故 B 项正确。根据题图不能确定基因型为 FF 和 Ff 的幼体存活率高低,故 C 项错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 D 项错误。64.C 解析 假设某一年该种群总数目

    11、为 100,由于环境的选择,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 10%,由此可知,第二年浅色个体 ss 的数目为 80(1-10%)=72,黑色个体 SS 的数目为 10(1+10%)=11,黑色个体 Ss 的数目为 10(1+10%)=11。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ss=72/(72+11+11)100%76.6%;S 的基因频率为(211+11)/2(11+11+72)100%17.6%,s 的基因频率=1-S 的基因频率=1-17.6%=82.4%。5.A 解析 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种群,正确;物种是能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物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

    12、,正确;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错误;在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般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才能导致出现生殖隔离,错误。6.C 解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7.B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A 项错误。害虫中有些个体本身就具有抗药性,农药只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B 项正确。害虫的抗药性产生是由于害虫发生了不定向的变异,农药只是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C 项错误。害虫的抗药性是自发产生的,不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D

    13、 项错误。8.D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对有利变异进行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可以通过遗传得到积累。三、9.(1)基因的多样性(2)种群 隔离 (3)0 N50%解析 (1)如果大熊猫仍然呈现较多相对性状,实际上反映了基因的多样性。(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由题意可知,该种群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因此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根据 A 和 a 的基因频率( p 和 q)计算 Aa 基因型频率的公式是 Aa=2pq=2p(1-p)=-2(p-1/2)2

    14、+1/2,因此 Aa 的基因型频率大于 0,且小于或等于 1/2,即 0N50%。10.(1)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变异是不定向的(3)60%(或 0.6) 含 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解析 (1)图中 a 表示地理隔离,c 表示生殖隔离,b 表示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图中表示生物变异的结果,由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变异是不定向的。(3)基因 D 在种群 17中的频率= 100%= 100%=60%。种群 2 中缺少基因型为 XDXD、X DY 的个体,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含 XD的雌配子不能存活。11.(1)种群 自然选择(2)否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变化(3)若 D

    15、基因控制的性状更能适应环境,则 D 基因的频率增大若 D 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适应性差,则 D 基因的频率减小若环境对各性状无选择作用,则 D 基因的频率不变(4)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个体间自由交配,无基因突变。解析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3)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那么其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那么其基因频率会减小;如果环境对该性状无选择作用,那么其基因频率不变。(4)理想状况一般是种群规模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都能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不起作用,基因不发生突变。


    注意事项

    本文(2019年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础排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fuellot2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