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基础排查训练一、判断题(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直接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 ( )(2)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将 DNA 和蛋白质分开,分别观察其遗传作用。 (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4)噬菌体必须在活菌中增殖培养是因为其缺乏独立的代谢系统。 ( )(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只将 DNA 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 )(6)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7)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DNA 双螺旋结构。 ( )(
2、8)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 )(9)在 DNA 双螺旋结构中,磷酸、脱氧核糖、碱基三者数目相等。 ( )(10)双链 DNA 分子中每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 )(11)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中基因的多样性。 ( )(12)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结合保证了 DNA 分子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 ( )(13)双链 DNA 分子中含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14)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 的复制仅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 )(1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发生在两条 DNA 母链之间。 ( )(16)DNA
3、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 )二、选择题2018内蒙古巴彦淖尔一中高二月考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是指 ( )A.DNA 分子中的一条链进行复制,另一条链不复制B.DNA 分子中的一半进行复制,另一半不复制C.每一个子代 DNA 分子均保留了其亲代 DNA 分子中的一条单链D.DNA 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中,一个仍为亲代 DNA 分子,另一个为子代 DNA 分子为了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有人想用含 32P 的噬菌体进行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此次实验的做法及分析,正确的是 ( )A.需用含有 32P 的培养基直接培养 T2噬菌体B.需用已被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已被标记
4、的大肠杆菌C.若此次实验上清液中出现了大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D.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2017安徽淮南二中高二期中 图 J3-1 为染色体与 DNA 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2图 J3-1A.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是染色体,化学成分主要包括和蛋白质C.一个上含有 1 个基因D.一条上通常含有 1 个 DNA 分子2017唐山一中高二期中 图 J3-2 为 DNA 分子的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图 J3-2A.和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B.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所指碱基对占的比例越大,DNA 分子越稳定
5、D.DNA 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a 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 DNA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出 b 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 )A. B. C. D. 2一个双链均被 32P 标记的 DNA 由 5000 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 20%,将其置于只含31P 的环境中复制 3 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 DNA 分子中含有的氢键数目为 1.3104个B.复制过程需要 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子代 DNA 分子中含 32P 的单链数与含 31P 的单链数之比为 17D.子代 DNA 分子中含 32
6、P 与只含 31P 的分子数之比为 13如图 J3-3 所示为真核细胞 DNA 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 J3-3A.由图示得知,DNA 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B.解旋酶能使双链 DNA 解开,但需要消耗 ATP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DNA 在复制过程中是先进行解旋,后进行半保留复制3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 A、a 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 B、b 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 )A.若这 2 对基因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2 个黄色、2
7、 个绿色荧光点B.若这 2 对基因在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色、4 个绿色荧光点C.若这 2 对基因在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2 个黄色、2 个绿色荧光点D.若这 2 对基因在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色、4 个绿色荧光点三、非选择题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或动物患肺炎或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图 J3-4 表示 1944 年美国学者艾弗里和他的同事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图 J3-4请回答:(1)实验 A,老鼠患败血症死亡。其他各组实验中,老鼠的情况分别为 B. ,C. ,D. ,E. 。
8、 (2)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 ,使它的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肺炎双球菌的毒性由荚膜引起,荚膜是一种毒蛋白,这说明蛋白质的合成由 控制。(4)这个实验说明 。 图 J3-52017河南洛阳高二期中 图 J3-5 是 DNA 分子的部分平面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序号 1 的中文名称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 分子中 交替连接,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 DNA 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 的;若以放射性同位素 15N4标记该 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 中。 (4)基因与 DNA 分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描述为 。 (5)将一个某种噬菌体 DN
9、A 分子的两条链用 32P 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 DNA 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 n 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 32P 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 2/n,原因是 。 含有 32P 或 31P 的磷酸,两者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 DNA 分子的组成,但 32P 比 31P的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 31P 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 G0代细胞。然后将 G0代细胞移至含有 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 1、2 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 G1、G 2代细胞。再从 G0、G 1、G 2代细胞中提取出 DNA,经密度梯度离
10、心后得到的结果如图 J3-6 所示。由于 DNA 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位置不同。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 DNA 分子的位置。请回答:图 J3-6(1)图中条带中的 DNA 分子所含的同位素 P 是 ,条带中的 DNA 分子所含的同位素P 是 。 (2)G0、G 1、G 2三代细胞中的 DNA 离心后的分布情况分别是图中的 、 、 。 (3)G2代细胞在条带中的 DNA 分子数的比例是 。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 DNA 的复制方式是 。DNA 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 保持相对稳定。 (5)若原第一世代 DNA 分子中共有 14 000 个脱氧核苷酸,且(A+T)/(G+C)=2/5
11、,则培养至第三世代细胞时,培养基中应至少添加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基础排查训练(三)一、(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5(14) (15) (16)解析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存在转化因子,但不能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3)两个实验都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7)沃森和克里克只是构建了 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没有利用显微镜观察到 DNA 双螺旋结构。(10)DNA 分子中所含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脱氧核苷酸之间的磷酸和脱氧核糖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14)真核
12、细胞染色体 DNA 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二、1.C 解析 DNA 分子复制时,分别以亲代 DNA 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两条子链,A、B 项错误。半保留复制是指新合成的每一个子代 DNA 分子中都保留了亲代 DNA 分子中的一条母链,C 项正确,D 项错误。2.C 解析 用含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 T2噬菌体侵染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即可得到 32P 标记的噬菌体,A 项错误。实验中应用已被标记的 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B项错误。若此次实验上清液中出现了大量放射性,原因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
13、C 项正确。离心的目的是让上清液中析出重量较轻的 T2噬菌体颗粒,沉淀物中留下被感染的大肠杆菌,D 项错误。3.C 解析 是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 项正确。是染色体,化学成分主要包括DNA和蛋白质,B 项正确。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则一个上含有许多个基因,C 项错误。一条上通常含有 1 个 DNA 分子,复制后含有 2 个 DNA 分子,D 项正确。4.D 解析 和(或)相间排列,构成了 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A 项错误。构成胞嘧啶脱氧核苷酸,B 项错误。碱基对 CG 中有 3 个氢键,CG 比例越大,DNA 分子越稳定,C 项错误。看图可知,DNA 分子一条链上相邻的两
14、个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D 项正确。5.C 解析 a 个噬菌体的 DNA 双链均被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则被标记的 DNA 单链有 2a 条。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且 DNA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所以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子代噬菌体共有 2a 个。细菌破裂释放出 b 个子代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有 2a 个,所占比例为 。26.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 DNA 分子中,A=T=10 00020%=2000(个),C=G=10 00030%=3000(个),则含有的氢键数为 20002+3000
15、3=1.3104(个);1 个 DNA 复制 3 次形成 8 个子代 DNA 分子,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 30007=2.1104(个);子代DNA 分子中含有 32P 的单链数与含有 31P 的单链数之比为 17;子代 DNA 分子中含有 32P 的分子数与只含有 31P 的分子数之比为 26=13。7.D 解析 DNA 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A 项正确。解旋酶能使双链 DNA 解开,但需要消耗 ATP,B 项正确。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C 项正确。DNA 在复制过程中是边解旋边复制的,D 项错误。8.B 解析 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数目也随之加倍,故每个四分体上的等位基因含
16、有 4 个。若这 2 对等位基因位于 1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 个黄色和 4 个绿色荧光点,A 项错误,B 项正确。若这 2 对等位基因位于 2 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1 个四分体中出现 4个黄色或 4 个绿色荧光点,C、D 项错误。6三、9.(1)能生存 能生存 死亡 能生存(2)致病的肺炎双球菌的 DNA (3)DNA(4)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解析 (1)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无毒性,故 C 组老鼠能生存;将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的 DNA放入 D 后促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故 D 组老鼠不能生存(死亡)。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故 E 组老鼠
17、能生存。(2)从(1)中得知,不致病的肺炎双球菌接受了致病的肺炎双球菌的 DNA 后,使其遗传特性发生了改变。(3)蛋白质的合成受 DNA 控制。(4)由实验可知,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10.(1)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磷酸和脱氧核糖(3)反向平行 含氮碱基(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5)一个含有 32P 标记的双链 DNA 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 DNA 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 n 个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带有标记解析 (1)由题图可知,1 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DNA 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
18、连接形成的。(3)DNA 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若以放射性同位素 15N 标记该 DNA,则放射性物质位于含氮碱基中。(4)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5)由于 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含有 32P 标记的双链 DNA 分子经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到两个噬菌体的双链 DNA 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 n 个噬菌体中只有 2 个带有标记。11.(1)31P 31P 和 32P (2)A B D (3)011(4)半保留复制 遗传特性 (5)6000解析 (1)由两条均含 31P 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是轻 DNA,离心后在试管的上层;由一条含31P、另一条含 32
19、P 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是中 DNA,离心后在试管的中层;由两条均含 32P 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是重 DNA,离心后在试管的下层。(2)根据 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G 0代细胞中的 DNA 全部是轻 DNA,离心后所有的 DNA 分子都在上层,如试管 A 所示。G 1代细胞中的 DNA 是以 G0代细胞中的 DNA 为模板,以含 32P 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形成的,全部为中 DNA,离心后在试管的中层,如试管 B 所示。G 2代的 DNA 分子中,有一半 DNA 分子是一条链含 31P,另一条链含 32P,为中 DNA;另外一半 DNA 分子的两条链全含 32P,是重 DNA,离心后,有一
20、半的DNA 分子在中层,另一半在下层,如试管 D 所示。(3)如上分析,G 2代轻 DNA 没有,中 DNA 与重DNA 数量相等。(4)由细胞的代数及 DNA 分子中同位素 P 的含量可知,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这对维持物种遗传特性的稳定有重要意义。(5)由题干“原第一世代 DNA 分子中共有 14 000 个脱氧核苷酸,且(A+T)/(G+C)=2/5”可推知(A+T)/(A+T+G+C)=2/(2+5),A=T,则 T 占碱基总数的 1/7,即一个 DNA 分子中含有 2000 个 T。培养到第三世代,DNA 复制 2 次,DNA 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虽然产生 4 个子代 DNA 分子,但是相当于新合成 4-1=3(个)DNA 分子,所以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0003=6000(个)。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