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1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精练(含解析).docx

    • 资源ID:1093483       资源大小:757.08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1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精练(含解析).docx

    1、1第 11 讲 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2018 课标)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 ,个人出版著作之风盛行,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说明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选 D 项。出版个人著作和士大夫之间以书为礼并不能说明学术文化水平提升,排除 A 项;材料信

    2、息无法体现士人地位的变化,排除 B 项;材料信息未涉及经世致用思想,排除 C 项。2.(2019 山东临沂模拟)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这说明了( )A.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 B.实学逐渐成为当时思想主流C.崇实致用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D.实学对儒家思想的彻底否定答案 A 由材料中“明清时期兴起的实学思潮 ,把儒学经世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可知,儒家思想蕴含着实用主义精神,故 A 项正确。明清时期思想主流为程朱理学,实学并非思想主流,故 B 项错误;明清时期实学只被一些有识之士所倡导,并未成为人们的共识,故 C项错误;实学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并非彻底否

    3、定,故 D 项错误。3.(2019 山东青岛模拟)“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下列表述最接近这一思想内涵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C.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D.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2答案 C “不离日用常行内 ,直造先天未画前”出自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 别诸生,意为那些平常说的大道理,就在(不离)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他们与生俱来(先天)的行为习惯里,这是其“致良知”思想。“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出自王阳明的咏良知四首示诸生,强调的是“致良知”的思想,故 C 项正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讲的是实践的观点,故 A 项错误;“一生未悟诚明了,百行须知孝悌先”讲的是传统的孝道,故 B 项错误;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所阐述的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思想观点,故 D 项错误。4.(2018 山西晋中模拟)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进步思想( )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答案 C 题干中黄宗羲等人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故A 项错误;黄宗羲等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体现出其对君主专

    5、制制度的批判,故 B 项错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发展,故 C 项正确;当时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 D 项错误。5.(2018 河北石家庄模拟)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名称 地点 描述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

    6、化加快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3答案 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兴“ 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政策,以“八股文”钳制人们的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中虽然出现了几个城市,但是不足以说明中小市镇大量兴起,故 B 项错误;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材料仅涉及士商阶层,未提及农工,而且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根据材料中“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可知,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 D 项正确。6.(2019 山东济宁模

    7、拟)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答案 A 题干中黄宗羲主张恢复宰相制度 ,提高宰相地位 ,是因为宰相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权,故 A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天下为主,君为客”的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健全中央机构的主张,故 C 项错误;题干中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并未提到对君主制度的否定,故 D 项错误。7.(2018 四川资阳一诊)“夫道者,路也,不止一途;性者,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

    8、已也。”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A.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B.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C.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D.基本否定了程朱理学答案 A 题干中“性者, 心所生也,亦非止一种已也”, 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释放,故 A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中国还未出现资产阶级,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在当时自称异端,可见 C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基本否定程朱理学,故 D 项错误。8.徐光启热衷于新作物的试验与推广。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并取得成功。随后写下了甘薯疏,用以推广甘薯种植。再经过整理,收入农政全书。据此可以推知,农政全书( )A.渗透近代科

    9、学思想 B.汇总历代农学成就C.介绍西方农学知识 D.突破传统科技藩篱4答案 A 历代农学成就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故 B 项错误 ;C 项与“当听到闽越一带有甘薯的消息后,他便从莆田引来薯种试种”不符,故排除;农政全书没有突破传统科技藩篱,故 D 项错误。本题选 A 项。9.(2019 广西桂林质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许多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四民必用沈氏农书耕心农话杵臼经布经等。这是因为( )A.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B.科学研究注重实用性C.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D.经世致用思想的盛行答案 C 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因此出现了大量通俗性的读物 ,故选 C项。此时科举

    10、考试内容没有变化,中国古代科学研究一直注重实用性,A、B 两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不一定意味着读物的通俗化,D 项错误。10.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答案 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材料中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中国画的特征是用景传情,即情景合一,故 C 项正确。A、D 两项明显不符合中国画的特点,B 项属于文人画的典型特征,不符合题干材料。11.(2018 湖南衡阳模拟)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

    11、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答案 A 词曲(戏曲)的内容取自 “街谈巷议”,形式“ 直说明言”,这就推动词曲(戏曲)世俗化,故 A 项正确;词曲(戏曲)生活化发展未推动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故 B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 C 项;词曲体现文学艺术的世俗化发展,不能体现雅俗共赏,故 D 项错误。12.(2017 湖北大冶月考)王夫之认为“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见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

    12、这一主张( )A.将满足欲望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B.反对“天理”是世界本原思想主张5C.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D.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答案 D 王夫之强调“理”“ 欲”的一致性,明确反对将 “天理”与“人欲”对立的“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故选 D。二、非选择题13.(2019 山东东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90 年,康熙帝设如意馆,1713 年前后建立蒙养斋算学馆,邀请西方熟悉数学、物理、天文历法、光学的传教士到此授课与研究,西方传教士称之为中国科学院。传教士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是为了让

    13、他们同已在宫中的耶稣会士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个研究院。”康熙帝把“如意馆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白晋记述了皇帝对如意馆工匠们的“各类新奇制品的强烈爱好和深刻了解”,他每天验看这些“出自新建研究院院士之手的作品”,对其中的杰作给予奖赏。现在故宫藏有的数台计算器,就是康熙年间制造的改进型帕斯卡计算器。康熙帝去世后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而且日趋衰微。材料二 1666 年,在法国皇帝路易十四的支持下,建立法兰西科学院。其成员享受津贴,研究活动受到资助。法兰西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

    14、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院士们在毗邻的皇家图书馆(有一个实验室)的房间内每周聚会两次,会议轮番讨论数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生物学、解剖学、理学和天文学等问题,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自己的研究内容。他们还组织了几次海外考察。当时知名的欧洲学者霍布斯、卡西尼、惠更斯等,都受其吸引并加入。路易十四死后法兰西科学院却一直延续下来,为法国近代科学的传播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摘编自伏尔泰路易十四时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科学院”、法兰西科学院的特点及这些特点出现的背景。(15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两国“科学院”命运不同的原因。(10 分)答案

    15、 (1)特点:中国:皇帝主导;满足于皇帝个人对新奇事物的追求;研究领域狭窄,少创造。 法国:国王支持;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运行机制;研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8 分)6背景:中国:西学东渐;康熙帝个人对西方科技产生兴趣;西方传教士的不专业性;中国工匠(技工)社会地位低下。 法国: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西方学者长期从事科学研究。(7 分) (2)中国: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儒家思想轻视科学的社会氛围;皇帝决策独断、随意。 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重视科技与人才的社会氛围。(10 分)14.中国文

    16、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体。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17、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在理学的新天地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势。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 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答案 答案要点:(1)不同:7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方文化的融合)。(2)略。


    注意事项

    本文((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四第11讲明清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精练(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