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都匀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题一、选择题1.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张强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 ,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 ,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A. 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 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C. 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 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上涨,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增大故 C 正确考点:
2、考查了对加速度的理解点评:加速度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和物体的质量,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加速席减小,速度不一定减小2.钓鱼岛自古就是我国固有的领土,它到温州的距离为 356 km.若某天我国海监船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早上 8:00 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航行了 480 km,历时 8 时 20 分到达钓鱼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8:00 是指时间间隔。B. 8 时 20 分是指时刻。C. 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 480 km,路程为 356 km。D. 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在研究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的位移时,可以将它看成质点。【答案】D【解析】【分析】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
3、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 2 -点。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为轨迹的实际长度。【详解】8:00 是指时刻,选项 A 错误;8 时 20 分是指时间间隔,选项 B 错误;该海监船位移大小为 356 km,路程为 480 km,选项 C 错误。尽管海监船比较大,但在研究从温州出发去钓鱼岛巡航的位移时,船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可以将它看成质点,选项 D 正确;故选 D。3.下列均属于国际基本单位的是A. m,N,J B. m,kg,J C. m, kg, s D. kg,m/s,N【答案】C【解析】长度,质量,时间等为基本物理量,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长度
4、、质量、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为米、千克、秒即 m、kg、s,故选 C。4.一质点沿直线运动,从 t0 时刻开始,质点的 t 图象( x 为位移) 如图所示,可以推知( )A. 质点做匀减速运动 B. 加速度的大小是 1 m/s2C. t2 s 时的速度是 1 m/s D. t2 s 时位移是 3 m【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公式 变形可得 ,故可得图像的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所以 ,图像的斜率 ,解得 ,所以质点匀加速直线运动,A 错误 B 正确;t=2s 时的速度 ,C 错误;t=2s 时有 ,解得 ,D 错误;考点:考查了运动图像【名师点睛】5.水平面上有 A、 B 两物体(在同
5、一直线) , A、 B 相距 s=7m,物体 A 以 vA =4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 B 此时的速度 vB =10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 a =2 m/s2,那么物体 A 追上物体 B 所用的时间为: ( )A. 8 s B. 7 s C. 10 s D. 9 s- 3 -【答案】A【解析】【分析】假设经过时间 t 物块 A 追上物体 B,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结合几何关系列式求解即可。【详解】物体 A 做匀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为:x A=vAt=4t;物体 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为:x B=vBt+ at2。设物体 B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 t
6、1,有 t1= ;在t1=5s 的时间内,物体 B 的位移为 xB1=25m,物体 A 的位移为 xA1=20m,由于 xA1-Sx B1,故物体 A 未追上物体 B;5s 后,物体 B 静止不动,所以 A 追上 B,需再经过t= s=3s;故物体 A 追上物体 B 所用的时间为 t 总 =5s+3s=8s,故选 A。【点睛】本题是追击问题,特别要注意物体 B 做匀减速运动,要分清是减速过程追上还是静止后被追上;第二种情况下的位移用位移时间公式求解时要注意时间是减速的时间,而不是总时间。6.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斜面体 A 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轻绳拴住质量为 m 的小球 B 置于斜面上,整个
7、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斜面倾角及轻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均为 =30不计小球与斜面间的摩擦,则( )A. 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B. 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C. 斜面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为D. 斜面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以 B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解轻绳和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再以 B 球和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由平衡条件求出水平面对斜面- 4 -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由题目叙述得到模型图,以 B 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水平方向 ,得 ,则竖直方向 ,解得轻绳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斜面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
8、为 ,AB 错误;以B 球和斜面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则有 ,得,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斜面体对地面的作用力大小也是 ;根据可得 ,C 正确 D 错误7.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坑,其竖直截面为半圆, O 为圆心, AB 为沿水平方向的直径。若在 A 点以初速度 v1沿 AB 方向平抛一小球,小球将击中坑壁上的最低点 D 点;而在 C 点以初速度 v2沿 BA 方向平抛的小球也能击中 D 点。已知 COD60,则两小球初速度大小之比v1 v2是(小球视为质点)A. 12 B. 13 C. 2 D. 3【答案】D【解析】小球从 A 点平抛,可得 小球从 C 点平抛,可得- 5
9、 -联立解得 故 D 正确;故选 D 点睛:根据平抛运动的竖直位移求出运动的时间,根据水平位移求出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从而得出两球的初速度之比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掌握平抛运动的运动学规律8.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置在光滑半球面上,被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挡住,现水平向右缓慢地移动挡板,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且球面始终静止),挡板对小球的弹力 F、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 FN的变化情况是( )A. F 增大, FN减小B. F 增大, FN增大C. F 减小, FN减小D. F 减小, FN增大【答案】B【解析】【分析】对小
10、球正确受力分析,利用三角形观察各个力的变化情况。【详解】先对圆球受力分析,受重力、半圆球对其的支持力和挡板对其的支持力,如图: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 ;挡板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过程中,角 不断变大,故 F 变大,N 变大;故 B 正确.ACD 错误- 6 -9.如图所示,轻质光滑滑轮两侧用细绳连着两个物体 A 与 B,物体 B 放在水平地面上, A、 B均静止。已知 A 和 B 的质量分别为 mA、 mB,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则( )A. 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可能为零B. 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为 mAgcos C.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可能为零D. 物体 B 对地面的压力为 m
11、Bg mAgsin 【答案】BD【解析】试题分析:以 B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绳子的拉力大小等于 A 的重力不变根据平衡条件分析摩擦力和支持力解:以 B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作出力图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物体 B 受到的摩擦力:f=Fcos物体 B 受到的支持力:F N=mBgFsin又 F=mAg得到:f=m Agcos,F N=mBgm Agsin故选:BD【点评】本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处理力平衡问题,这是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常用的方法,中等难度10.如图所示,倾角为 的斜面体 c 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盒 b 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 7 -的定滑轮与物体 a 连接,连接 b
12、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连接 a 的一段细绳竖直, a 连接在竖直固定在地面的弹簧上,现在 b 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 a、 b、 c 位置始终保持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面对 c 的支持力可能不变B. b 对 c 的摩擦力可能先减小后增大C. 弹簧的弹力始终不变D. c 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始终向左【答案】BC【解析】【分析】绳子拉力保持不变。b 对斜面的压力等于 b 及沙子的总重力沿垂直于斜面的分力。b 所受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拉力的合力等于静摩擦力。当向 b 中缓慢加入沙子时,根据平衡条件讨论 b 受到的摩擦力的变化。整体保持静止,合力为零,保持不变。【详解】以 b 与
13、 c 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以及绳子向左上方的拉力、地面的摩擦力,在 b 盒内缓慢加入适量砂粒后,竖直向下的重力增大,而其他的力不变,所以整体受到的支持力一定增大。故 A 错误;由于不知道 b 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与细线拉力的大小关系,故不能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故随着沙子质量的增加,静摩擦力可能增加、可能减小,有可能先减小后增大。故 B 正确;a 的位置始终保持不变,可知弹簧的形变量保持不变,则弹簧的弹力不变,选项 C 正确;以 b 与 c 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支持力以及绳子向左上方的拉力、地面的摩擦力,水平方向除摩擦力外,只有绳子的拉力有一个向右的分力
14、,所以可知地面对 c 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左。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c 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右,故 D 错误;故选 BC。【点睛】本题关键通过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关键是能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注意静摩擦力可能沿着斜面向下,也可能沿着斜面向上。11.如图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 A 和 B, A 和 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拉力 F 施于 A,而 A、 B 仍保持静止,则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8 -A. 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B. 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C. 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D. 物体 A 与
15、 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答案】AD【解析】【分析】AB 都保持静止,受力都平衡,分别以整体和 B 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分别求出 A 和 B受到的静摩擦力【详解】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整体水平方向受到拉力 F 和地对 A 的静摩擦力fA,由平衡条件得到,f A=F故 A 正确,B 错误。以 B 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B 相对于A 没有运动趋势,B 不受静摩擦力,即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故 C 错误,D正确。故选 AD。【点睛】对于静摩擦力,常常根据物体的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12.一物体以 5 m/s 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加
16、速度大小为 2 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 t 时间物体位移的大小为 4 m,则时间 t 可能为( )A. 1 s B. 3 s C. 4 s D. 【答案】ACD【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求出物体运动的时间,注意物体的位移可能为 4m,可能为 ;【详解】当物体的位移为 4m 时,根据 得:解得: ,当物体的位移为 时,根据 得:- 9 -解得 ,故选项 ACD 正确,B 错误。【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物体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进行求解。二、非选择题13.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17、则。(1)如图( a),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时电子秤的示数 F。(2)如图( b),将三根细线 L1、 L2、 L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 A 和水壶杯带上。水平拉开细线 L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 O 的位置、_和电子秤的示数 F1。(3)如图( c),将另一颗墙钉 B 钉在与 O 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 L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2)中 L2的方向拉开细线 L2,使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 F2。(4)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 F、 F1、 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 F1、 F2的合力 F的图示,若_,
18、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答案】 (1). 三细线的方向(至少记录 L1、L 2的方向); (2). 结点的位置; (3). 大小与 F 相等、方向相同【解析】试题分析: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静止时电子秤的示数 F;在白纸上记下结点 O 的位置、三细线的方向和电子秤的示数 F1;手握电子秤沿着中 L2的方向拉开细线 L2,使结点 O 的位置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 F2;若 F与 F 的图示重合(或基本重合) ,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0 -14.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1)下面列出了
19、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A、天平(附砝码)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为 mm) D、低压交流电源(2)实验中,需要平衡小车和纸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正确的做法是_。A、小车放在木板上,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车放在木板上,挂上砂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砂桶的作用下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C、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
20、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3)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m 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 M 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_。这样,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时,只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就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几乎不变。(4)如图为某次实验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 S1 0.55 cm, S2 0.94 cm, S3 1.35 cm, S4 1.76 cm, S5 2.15 cm, S6 2.54 cm。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 s; 计数点“6”和“7”的位移 S7比较接近于_(填“A、B、C、D”序号)A、2.76 c
21、m B、2.85 cm C、2.96 cm D、3.03 cm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 v3=_m/s;小车的加速度 a_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5)某小组在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 a 与其质量 M 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小车加速度 a 与其质量 M 的图像,如图(甲) ,然- 11 -后由图像直接得出 a 与 M 成反比。乙同学认为应该继续验证 a 与其质量倒数 1/M 是否成正比,并作出小车加速度 a 与其质量倒数 1/M 的图像,如
22、图(乙)所示。你认为_同学(选填“甲”或“乙” )的方案更合理。【答案】 (1). (1)ACD (2). (2)C (3). (3)mM (4). (4)0.1 (5). C (6). 0.16 (7). 0.40 (8). (5)乙【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与实验器材分析答题;(2)实验前要把木板的一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绳子的拉力;(3)当小车质量远大于砂与砂桶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砂与砂桶的重力;(4)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 2可以求出加速度;(5)为方便实验数据处理,作出的图象应为直线,根据题意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答题;【详解】 (
23、1)实验过程需要测出小车质量、砂与砂桶质量,因此实验需要天平,处理实验数据时需要测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实验需要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使用低压交流电源,故选 ACD;(2)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要把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 C;(3)当小车质量远大于砂与砂桶质量时可以近似认为小车受到的拉力等于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因此实验需要满足的条件是:mM。(4)由于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所以两个计时点的时间间隔为t=50.02s=0.1s。根据前面的数据
24、可得x=x 2-x1=x3-x2=x4-x3=0.40cm,所以 x7=x6+x=2.94cm,与 C 选项- 12 -最接近。打下 3 点的速度 ,加速度 (5)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由此可知:a 与 成正比,为方便实验数据处理,应作出 a- 图象,因此同学乙的方案更合理;【点睛】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分析等问题;要掌握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与实验注意事项、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常常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应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为方便实验数据处理,要选择合适的物理量使作出的图象为直线。15.如图所示,轻绳 AD 跨过固定在水平横梁 BC 右端的光滑定滑轮挂住一个
25、质量为 10 kg 的物体, ACB30, g 取 10 m/s2,求:(1)轻绳 AC 段的张力 FAC的大小;(2)横梁 BC 对 C 端的支持力的大小及方向【答案】(1)100 N (2)100 N 方向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斜向右上方【解析】【详解】物体 M 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可判断,与物体相连的轻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取 C 点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1)图中轻绳 AD 跨过定滑轮拉住质量为 M 的物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绳 AC 段的拉力大小- 13 -为:FAC FCD Mg1010 N100 N(2)由几何关系得: FC FAC Mg100 N方向和水平方
26、向成 30角斜向右上方【点睛】本题首先要抓住绳子上张力的特点,其次要根据平衡条件,以 C 点为研究对象,按力平衡问题的一般步骤求解细绳中的张力,注意杆子上的力可以沿任意方向16.质量 M8 kg 的足够长木板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 F36 N,当木板向右运动速度达到 3 m/s 时,在木板的右端轻轻放一质量为 m2 kg 的小物块。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 10.4,木板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0.2, g 取 10 m/s2。问:(1)小物块刚放在木板上时,小物块及木板的加速度各为多大(2)从小物块放上木板开始,经过 t3 s 小物块通过的位移大小为多少?【答案】
27、(1)4m/s 2,1m/s 2;(2)13.2m【解析】【分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别对物块和木板列式求解即可得到加速度;(2)从开始到物体在木板上停止相对滑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时间,之后两者共同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解位移;【详解】 (1)对物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 ,得对木板: ,得 ;(2)物体在木板上停止相对滑动时,有相同速度 ,相对滑动经历的时间为 ,则有对物块: 对木板:得: , 秒后 M、m 有相同的加速度 a,对 M、m 整体有:得:- 14 -物块在共速前 时间内位移: 共速后至 3s 内的位移 所以物块在 3s 内的位移为
28、【点睛】该题是相对运动的典型例题,要认真分析两个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判断两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运动学基本公式求解。17.如图为“快乐大冲关”节目中某个环节的示意图,参与游戏的选手会遇到一个人造山谷AOB,AO 是高 h3m 的竖直峭壁,OB 是以 A 点为圆心的弧形坡,OAB60,B 点右侧是一段水平跑道选手可以自 A 点借助绳索降到 O 点后再爬上跑道,但身体素质好的选手会选择自 A 点直接跃上跑道选手可视为质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 g10m/s 2。(1)若选手以速度 v0水平跳出后,能跳在水平跑道上,求 v0的最小值;(2)若选手以速度 v14m/s 水平跳出,求该选手在空中的运
29、动时间。【答案】(1) (2) 0.6s【解析】试题分析:(1)选手做平抛运动,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分位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2)选手落在圆弧上,先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列式,然后结合勾股定理列式,最后联立求解即可。(1)若选手以速度 水平跳出后,能跳在水平跑道上,则: ,解得:(2)若选手以速度 水平跳出,因 ,人将落在弧形坡上下降高度: ,水平前进距离: ,且:联立解得:t=0.6s【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选手的运动性质,根据平抛运动的分位移公式多次列式,并结合几- 15 -何知识进行求解。18.如图所示,长 s=16m、倾斜角 =37 0的斜面各通过一
30、小段光滑圆弧与水平传送带和水平地面平滑连接,传送带长 L=32m,以恒定速率 v0=4m/s 逆时针运行,将一质点物块轻轻地放上传送带右端 A,物块滑到传送带左端 B 时恰好与传送带共速并沿斜面下滑,已知物块和传送带、斜面、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相同,物块最终静止在水平面上的 D 点,令物块在 B、C 处速率不变,取 g=10m/s2, (sin37=06,cos37=08)求:(1)动摩擦因数 的值;(2)物块滑到 C 点时的速度的大小;(3)物块从 A 到 D 所经历的时间【答案】 (1)025(2)12m/s(3)84s【解析】试题分析:(1)物块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ma,解得:=025;(2)从 B 到 C,由动能定理得:mgSsin-mgScos= mvC2- mv02解得:v C=12m/s;(3)在传送带上的加速度为 a=25m/s 2,到达传送带左端所需的时间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时间为从 A 到 D 经历的时间:t=t 1+t2+t3=84s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及动能定理的应用【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与运动学公式,要注意明确加速度是联系力和运动之间的桥梁;要注意体会其重要性。- 16 -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