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资源ID:1093038       资源大小:2.02MB        全文页数: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1、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有中国近代竹枝词云:“寿头最怕请西餐,箸换刀叉顶不欢。”意即:寿宴上最忌讳使用西餐刀叉,影响寿宴喜庆的氛围。从文明史观看,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东西方文明的冲突B.近代中国人对西方饮食的抵制C.西餐已经普遍盛行D.近代中国饮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之所以在寿宴上反对西餐是因为“刀叉”的使用影响了寿宴喜庆的氛围,因为“刀叉”跟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喜庆”的文化相矛盾,材料中的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东西方文化、文明的冲突,故 A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饮食的抵制,只是说在寿宴上不喜欢用西餐中的“刀叉”,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西

    2、餐普遍流行,故 C 项错误;中国人不喜欢在寿宴上用“刀叉”是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本质上是中西文明的冲突,故 D 项错误。2.下图框内所述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答案: C解析: 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信息,可知该现象出现于中华民国时期,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互换约指”“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可知青年男女都是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故 B 项错误;材料中“宣读婚约”“携手同归”“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等婚姻习俗,体现了婚姻自由,男女平等,故 C 项正确;宣传民主科学

    3、思潮出现于 1915 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时间与材料信息不符,故 D项错误。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1982 年为144.6 千克,2002 年降至 78.5 千克。这表明( )A.自然灾害致使粮食产量下降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C.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2答案: C解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没有发生过大面积、持续性的自然灾害,所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与自然灾害无关,故 A 项错误;1982 年之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粮食产量连年增加,故 B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

    4、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膳食结构由以粮为主向多样化转变,故 C 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 1992年中共十四大之后,这与题干中“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呈持续下降趋势”不符,故 D 项错误。4.下表为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技术门类 上海 重庆铁路 1876 年 1934 年电报 1871 年 1886 年电灯 1882 年 1906 年A.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B.西方先进技术的迅速应用C.社会生活变迁的不平衡性D.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答案: C解析: 西方列强大量输出资本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

    5、近代化,但是题干中上海与重庆之间的差异无法体现,故 A 项错误;西方先进技术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传入中国的,近代中国接受西方先进的技术是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所以“迅速应用”不符合史实,且无法体现题干中上海与重庆之间的差异,故 B 项错误;根据部分科技发明在东部沿海城市上海与西南内陆城市重庆之间应用的时间对比,可以看出重庆比上海要晚,故 C 项正确;重庆也存在近代工业,而且沿海城市只是列举了上海,所以“近代工业集中于沿海地区”是以偏概全,故 D 项错误。5.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

    6、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半殖民地特征答案: B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共和观念,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可知铁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故 B 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提到仿效西方的“蜜月旅行”,不是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肯定和效仿,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中国的铁路建设受制于帝国主义,因此并未体现出半殖民地的特征,故 D 项错误。6.18741877 年,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这是中国新闻史上力度最大、时间最长的冤案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

    7、反。这反映了( )A.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B.申报的主要功能是时政评论3C.大众传媒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D.申报促进晚清司法制度改革答案: C解析: 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不能说明大众传媒开始关注民众生活,故 A 项错误;“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不属于时政事件,故 B 项错误;申报连续刊载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进展的相关消息,“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促成了该案的平反”,这说明大众传媒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司法制度改革,故 D 项错误。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士”的形象为人们树立了榜样,在潜

    8、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向善发展。忠君是每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统治者提倡“忠”,还把是否忠君作为评价人忠奸的标准。教化剧中塑造的忠臣形象,为人们展示了什么是“忠”,他们的忠君行为维护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也维护了等级制度。摘编自闫红艳明前期教化剧研究材料二 无论是孔孟的仁政王道,还是后世儒者倡行的内圣外王、修齐治平、存理灭欲的一整套道德纲常秩序,都嵌入每一时代的仪典制度,以正统意识限制、筛选、整合、打压违背官方意志的戏剧活动。祀神演剧因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安宁,成为民间社会的一种象征性秩序。而这恰恰是官方正教对与宗教同源同体而“同罪”的民间演剧活动严酷禁毁的原因。以西厢记牡丹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敢于面

    9、对人性,切入人的真实生命状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这就是艺术理想对纲常之理的一种否定和颠覆。产生于庶民社会的戏剧活动,作为中国戏剧非常珍贵的一种活态传承方式,却因为它表现出的俗文化品格,一再遭到官方权力的打压和上层社会的贬黜。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材料三 光绪六年(1880 年)申报报道:“香港既为英管辖,自当事事悉从西律。泰西各戏馆,均有女子登台,从未申禁。”光绪二十年(1894 年),“上海出现第一家京剧女班戏园美仙茶园以后陆续又有霓仙群仙女丹桂云仙玉仙等女戏园开班”,沪上女伶渐多,女班遍地。摘编自丁淑梅中国古代禁毁戏剧史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教化剧的主要功能,并分析教化剧着力塑造“忠臣、孝子、节妇、义士”这些形象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官方禁毁部分戏剧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上海出现“女伶渐多,女班遍地”现象的原因。参考答案: (1)功能:娱乐,教化。影响:有利于改良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维护了封建等级秩序;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禁锢人的思想。(2)原因:部分戏剧违背官方意识形态;表现人的情感欲望;表现世俗化文化品格。(3)原因: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报纸等大众传媒的宣传与引导;妇女觉悟的提高。4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2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doc)为本站会员(orderah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