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盐 化肥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序号 物质 选用试剂 操作方法A KCl(MnO2)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B H2(HCl) NaOH 溶液 通入足量 NaOH 溶液后干燥C Na2CO3(NaHCO3) 加热至质量不再减少D KCl(K2CO3) 盐酸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结晶2下列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自制汽水 B 晾晒海水得到粗盐C 配制波尔多液 D 酸或碱溶液改变花的颜色3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水和双氧水加二氧化锰 B二氧化碳和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C氯酸
2、钾和二氧化锰看颜色 D石灰水和水通二氧化碳4磷酸二氢铵是用量较大的一种化肥,其有效成分是 NH4H2PO4,它属于( )A钾肥 B磷肥 C氮肥 D复合肥5Na 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酸钠在水中会电离出 OH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的 pH 降低C碳酸钠溶液中存在 OHD往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6某硫酸溶液的酸性太强,现要调节硫酸溶液的 pH,使其变大,但不能高于 7,下列方法中能确保达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加入硝酸钡 C加入氢氧化钠 D用水稀释7钾肥可助庄稼抗倒伏,下列属于钾肥的是()AK 2SO4BCa(H 2PO4)
3、2C (NH 4) 2CO3DCO(NH 2) 28某氯化钙样品中可能混有氯化铁、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2取该样品 11.1g 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得到 29.7g 白色沉淀,则该样品组分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既无氯化铁,也无碳酸钠 B只有氯化镁,没有氯化钠C肯定有氯化镁,可能有氯化钠 D肯定有氯化镁,也肯定有氯化钠9星期天,小明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ANH 4NO3BCO(NH 2) 2CCa(H 2PO4)
4、2DKCl10下列物质能在 pH=1 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aNO 3、NaCl、KNO 3、(NH 4)2SO4 BKOH、BaCl 2、KCl、NaNO 3CKCl、Na 2SO4、Fe 2(SO4)3、NaNO 3 DK 2CO3、K 2 SO4、CaCl 2、 Na NO 3二、填空题11认识厨房中的化学。(1)食盐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_。(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在医学上,可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原理为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炒菜时油锅着火,常用的灭火方法是_。12锌和硝酸铜溶液反应:_13下列物质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大理石熟石灰稀
5、硫酸小苏打硫酸亚铁氯化钾硝酸铵活性炭按要求填空。(1)庄稼出现了倒伏情况,应该给庄稼补施的化肥是。 (填序号)(2)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合物有 (填序号)(3)上述物质或主要成分,按物质的分类属于盐的有;(填序号)(4)两种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5)利用上述物质能生成气体的复分解反应有个。14AF 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A、B、C、D 和 CaCO3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 B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胃液中含有 F。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相互转化。请回答:3(1)A 的俗称是_。(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DC_;BCaCO 3_。(3)从微观角度考虑,B 和 F 反
6、应的实质是_和_结合生成水;该类反应我们常常称为_反应。三、实验题15化学课上教师演示了加热炭粉(过量)和氧化铜混合物的实验,课后课外活动小组同学对教师演示中获得的灰红色粉末样品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D 中盛放的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主要原理:称取样品粉末 Wg,放入 C 中;D 中装入 ag 药品;反应结束,冷却后,称量 D 中药品质量为 bg。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w(ba)12/44/w请回答下列问题。主要实验内容实验讨论装置 E 中盛放的试剂是(15) ,其作用是(16) 。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不精确,你认为是(17) (填:偏大、
7、偏小、或不能确定) ,原因是(18) ,如果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对该装置改进的方法是(19) 。416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CaCO 3)和稀盐酸制 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 5 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体积 1/3 的稀盐酸(1:1) ;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2)取上层清液,用 pH 试纸测得溶液 pH=2,说明溶液显酸性;【实验思考】反应剩余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 pH=2 的有哪些?【实验探究】 (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 CaCl2的可能性。简述
8、其实验方案_。(2)乙同学将 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 pH5,。(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实验思考】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 CaCO3?【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 ,又有大量气泡产生。(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_。【拓展延伸】 (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 pH 增大,其主要原因是盐酸有挥发性,溶质氯化氢挥发了。(2)假如用 100g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 CO2质量_(选填“
9、” 、 “” 、 “=”)8.8g。四、推断题17AJ 及 X 均为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其中 C 为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 为蓝色沉淀,H 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 和 X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E 为蓝色溶液,J 为浅绿色溶液,B、D、E、G、J的溶液中只含一种溶质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5(1)物质 H 的化学式为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B+Na 2CO3C+D_。(3)D+EF+G 的基本反应类型_。18某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含有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硝酸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其溶质成分,某化学小组设计如下方案:(I
10、). 取原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接着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且溶液仍为红色;(II). 向(I)中得到的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A 和红色滤液 A;(III).取白色沉淀 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IV). 取红色滤液 A,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2)步骤(I)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的原因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红色滤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4)原溶液中仍然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_,为进一步确认该物质是否存在,设计方案为:取原
11、溶液少许,先滴加_,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某溶液观察是否产生白色沉淀即可.五、计算题19小明年前在迎春花市挑了盆叶色浓绿,郁郁葱葱的盆景摆放在自己的房间,可是最近发现叶子发黄,他根据所学化肥知识对此进行研究。(1)该盆景缺_肥。(2)小明查到网上售卖的磷酸氢二铵是一种白色的晶体,化学式为(NH 4)2HPO4,是一种常用的复合肥。于是他进行了一系列计算后决定购买它,请你完成:磷酸氢二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其中氮元素和磷元素的质量比为_。买 66g 的磷酸氢二铵,可给他的盆景补充氮元素_g。20对化肥的销售,国家规定了明确的质量要求。某农业科技人员对农民买来的钾肥进行了检测,称取 4.0g 样
12、品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后,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反应。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K2SO4+Ba(OH)2=BaSO4+2KOH)通过计算钾肥中硫酸钾的6质量分数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包装说明?1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可溶于水,用过滤法能将氯化钾溶解不能得到氯化钾;B.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得到氢气;C.碳酸钠加热时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水和二氧化碳加热时会变成气体,得到纯净的碳酸钠;D.碳酸钾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盐酸
13、及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在蒸发时变成气体,从而得到纯净的氯化钾.考点: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酸碱盐的性质2B【解析】【详解】A、自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晾晒海水制粗盐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配制波尔多液过程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钙,属于化学变化;D、酸或碱溶液能改变花的颜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B。【点睛】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B【解析】【详解】A、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
14、,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A 正确;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 B 错误;C、取样品,观察颜色,白色晶体的是氯化钾,黑色粉末的是二氧化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C 正确;D、取样品,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的是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 D 正确。故选 B。4D【解析】试题分析:磷酸二氢铵的有效成分是 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2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5A【解析】A、碳酸钠溶于水不能电离出 OH ,故错误;B、往碳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二者会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变为中性,硫酸过
15、量溶液变为酸性,所以后溶液的 pH 降低,正确;C、Na 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存在 OH ,正确;D、Na 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蓝色,正确;故选:A【点评】Na 2CO3属于盐类,它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点要特别注意6D【解析】A、蒸发溶剂时,硫酸的浓度变大,能使硫酸的酸性更强,错误;B、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溶液体积不会明显变化,所以酸性几乎不变,错误;C、碳酸钠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加入的碳酸钠过量时能使溶液显碱性,错误;D、硫酸加入水稀释时,硫酸的酸性减弱,pH 始终小于 7,正确。故选 D。点睛:酸性溶液的 pH
16、 值7;中性溶液的 pH 值=7;碱性溶液的 pH 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 值7 为酸性,pH 值7 为碱性,pH 值=7 为中性。 ”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 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 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7A【解析】试题分析:A、K 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 A 正确;B、Ca(H 2PO4) 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 B 错;C、 (NH 4) 2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C 错;D、CO(NH 2) 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 D 错故选 A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8AC【解析】试题分析:取该样品 11.1g
17、 溶于适量水中,得到澄清的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肯定不含氯化铁;可能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碳酸钠。由于不能判断出样品的成分,可假设 11.1g 的样品是纯物质的质量。3(1)设纯净的 11.1g 氯化钙生成的沉淀质量是 xCaCl22AgCl11128711.1gx=28.7g(2)设纯净的 11.1g 氯化镁生成的沉淀质量是 yMgCl22AgCl9528711.1gy=33.5g(3)设纯净的 11.1g 氯化钠生成的沉淀量是 zNaClAgCl58.5143.511.1gz=27.2g根据题意:因为氯化钙生成的沉淀量小于 29.7g,所以另一种物质的生成的沉淀量要大于29.7g,即该混合物中
18、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钠;根据分析可以知道,在该混合物中没有碳酸钠和氯化铁,故 A 正确;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 B 错误;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 C 正确;根据上述解答可以知道,在氯化钙中一定含有氯化镁,而氯化钠可能含有也可能没有,故 D 错误。故选 AC。考点: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9D【解析】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说明缺乏钾元素,应该增施钾肥10A【解析】pH 为 1 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 H+;A、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
19、项正确;B、氢氧化钾能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及钾盐,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硫酸铁在溶液中显黄色而题中的溶液是无色的,故选项错误;D、K 2CO3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及钾盐,K 2CO3和 CaCl2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点睛:4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就是指当不同的离子或物质存在于同一溶液中时,如果不能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则说明它们是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硝酸钾在同一溶液中是能够共存的。如果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等特殊物质的话,则说明它们是不能够共存的;例如,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在同一溶液
20、中是不能够共存的(因为其中的氢氧离子和氢离子能够相互结合生成水) 。11氯化钠(或 NaCl)NaHCO 3 + HCl = NaCl + CO2+ H 2O 用锅盖盖灭(答案合理即可)【解析】 (1)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生活中的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2)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HCO 3 + HCl =NaCl + CO2+ H 2O;(3)家里炒菜时油锅着火,最好的灭火方法是用锅盖盖灭,利用的是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点睛:灭火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ZnCu(NO 3)2=Zn(NO3)2Cu_【解析】
21、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与铜,反应方程式为:ZnCu(NO 3)2=Zn(NO3)2Cu13 (1);(2);(3);(4)H 2SO4+Ca(OH) 2=CaSO4+2H2O;(5)3【解析】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可知, (1)庄稼出现了倒伏情况,应该给庄稼补施的化肥是氯化钾;(2)能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合物有硫酸亚铁;(3)上述物质或主要成分,按物质的分类属于盐的有;(4)两种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SO4+Ca(OH) 2=CaSO4+2H2O;(5)利用上述物质能生成气体的复分解反应有稀硫酸和大理石、熟石灰、小苏打发生复分解反应。考点: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14生石灰 C
22、aCl2+2AgNO3Ca(NO 3) 2+2AgClCO 2 +Ca(OH)2 =CaCO3+H 2OH+OH 中和【解析】B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B 是 Ca(OH)2,胃液中含有 HCl,故 F 是 HCl,则 D 是CaCl2,A 是 CaO,C 是 Ca(NO 3) 2。 (1)A 是 CaO,俗称是生石灰。 (2)D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 2+2AgNO3=Ca(NO 3) 2+2AgCl,B CaCO 3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a(OH)2 =CaCO3+H 2O(3)从微观角度考虑,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H+、OH 结合生成5水,酸碱之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点睛:熟知
23、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15(12)2H 2O2 2H2O+O2(13)C 中的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14)2Cu+O 2 2CuO(15)澄清石灰水(16)检验 D 装置是否完全吸收了二氧化碳(17)偏小(18)水蒸气通过 C 被 D 中碱石灰吸收,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19)在装置 B 与 C 之间接一个与 D 相同的装置【解析】试题分析:打开 A 的上塞、活塞,慢慢滴加溶液 B 中产生气泡,说明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对 C 进行加热。当 C 中药品充分反应后,关闭 A 的活塞,停止加热。产生的现象为 C 中的灰红色粉末变成黑色,说明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4、铜被氧化成氧化铜;实验讨论未验证产物是否吸收完全,E 中盛放的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按上述实验,得到铜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水蒸气通过 C 被 D 中碱石灰吸收,测得二氧化碳质量偏大;要得到了较正确的结果在装置 B 与 C 之间接一个与 D 相同的装置。考点:碳的化学性质16实验探究 I(1)另取 CaCl2溶液,测得其显中性。 (3)盐酸实验探究 II(1)剩余固体中含有 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2)盐酸的浓度增大了,反应又能进行了拓展延伸【解析】试题分析:实验探究 I(1)另取 CaCl2溶液,测得其显中性,排出氯化钙的可能性;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
25、 pH5,说明不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原因,故剩余液还有盐酸;实验探究 II(1)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 ,又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剩余固体中含有 CaCO3,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6CaCO3+2HCl=CaCl2+H2O+CO2 ;(2)盐酸的浓度增大了,反应又能进行了;【拓展延伸】由探究可知,当盐酸的浓度较低时,碳酸钙与盐酸不能继续反应,故最终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 8.8g。考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17 BaSO 4Ca(OH)2 + Na2CO3 =CaCO3 + 2NaOH 复分解反应【解析】C 为常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又是沉
26、淀,则 C 是 CaCO3,CaCO 3 CaO+CO2,高温=则 A 是 CaO,CaO+H 2O=Ca(OH)2,B 是 Ca(OH)2,Na 2CO3 + Ca(OH)2 = CaCO3+ 2NaOH,D是 NaOH。F 为蓝色沉淀,F 是 Cu(OH)2,G+Ba(NO 3)2H,H 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H 是 BaSO4,E 是 CuSO4。I 和 X 为常见的金属单质,J 为浅绿色溶液,则 x 是 Fe,I 是Cu,J 是 FeSO4。(1)物质 H 是 BaSO4。(2)B+Na 2CO3C+D 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CO3 + Ca(OH)2 = CaCO3+ 2Na
27、OH(3)D+EF+G 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 + CuSO4 = Cu(OH)2+ Na2SO4,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点睛:要顺利解决推断题,就要熟练掌握物质的特点、性质、用途、常见的化学反应。蓝色溶液一定含有铜离子,浅绿色溶液一定含有亚铁离子。碳酸钙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氯化银、硫酸钡。18NaOH, Na2CO3, Na2SO4HCl+ NaOH= NaCl+H2ONaNO3,Ba(NO 3) 2, NaOH, NaCl;NaCl 过量硝酸与硝酸钡溶液;【解析】(I).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
28、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取原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接着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且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中有剩余的氢氧化钠;(II). 向(I)中得到的红色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的硝酸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 A 和红色滤液 A,说明有硫酸钠或碳酸钠,或同时含有硫酸钠和碳酸钠;(III).硫酸钠钡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钡沉淀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而溶解,同时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取白色沉淀 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气泡,说明沉淀是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原溶液中同时有碳酸钠和硫酸钠;(IV). 取红色滤液 A,先滴加足量的稀硝酸,再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
29、滤液 A 有氯化钠,但由于加入盐酸时生成氯化钠,故无法证明原溶液中是否有氯化钠。(1)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酸钠和硫酸钠、氢氧化钠;(2)步骤(I)中滴加稀盐酸,无7气泡产生的原因在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HCl+ NaOH= NaCl+H 2O;(3)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有剩余;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红色滤液 A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硝酸钠、氯化钠和过量的硝酸钡;(4)原溶液中仍然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钠,为进一步确认该物质是否存在,设计方案为:取原溶液少许,先滴加过量硝酸与
30、硝酸钡溶液,除尽碳酸钠和硫酸钠,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钠;反之,没有氯化钠。19氮 13228:3114【解析】(1)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叶色浓绿、提高产量;说明该盆景缺乏氮元素,即缺氮肥;(2)磷酸氢二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14)2+1+31+164=132;磷酸氢二铵中氮元素与磷元素的质量比为(142)31=2831;66g 的磷酸氢二铵,所含氮元素的质量为 66g 100%=14g。14232087% 符合产品包装说明【解析】解:设 4.0g 钾肥样品中含有硫酸钾的质量为 x,K2SO4+Ba(OH)2=BaSO4+2KOH174 233x 4.66g17423.6gx=3.48g则这种钾肥样品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100%87%,由于 87%86%,该钾肥中3.480g硫酸钾的质量分数符合产品包装说明;答:该钾肥中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87%,该产品符合包装说明。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