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龙泉中学 2019 届高三年级 12 月月考物理试题二、选择题:本大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 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如图,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 A、 B、 C、 D 为交点,三点处的电势分别为 A、 B、 C、 D 一电子由 A 点运动到 C 点过程中,电场力做正功,则A A B = D CC电子由 C 点运动到 D 点,电场力做负功D电子由 A 点运动到 B 点,电场力做负功15在外力 F 作用下, A、 B 两物块开始
2、沿竖直墙面的一侧加速下滑, A、 B 两物块始终相对静止,且质量分别为 mA和 mB,墙壁与 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墙壁对 B 的弹力不一定为 FB加速下滑阶段,系统的加速度为 BAmFgaC若力 F 逐渐增大, A 所受的合外力先逐渐减小后不变D若力 F 逐渐增大, B 所受的合外力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然后突变为零16一辆轿车和一辆卡车在同一公路上均由静止开始同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3 m/s2和 7 m/s2,两车能达到的最大速度均为 30 m/s,刚开始运动时两车距离为 20 m,轿车车身全长 5 m,卡车车身全长 20 m,则两车的错车时间为A
3、11 s B10 s C12 s D17 s17如图所示,绕同一恒星运行的两颗行星 A 和 B, A 是半径为 r 的圆轨道, B 是长轴为 2r 椭圆轨道,其中 Q到恒星中心的距离为 Q 到恒星中心的距离的 2 倍,两轨道Q- 2 -相交于 P 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 和 B 经过 P 点时加速度不相同B A 和 B 经过 P 点时的速度相同C A 和 B 绕恒星运动的周期不相同D A 的加速度大小与 B 在 Q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6:918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导轨下端接一阻值为 R 的电阻,导轨所在空间有垂直于导轨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有一质量为 m、电阻为
4、r 的金属棒 ab 垂直放在导轨上且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其余部分电阻不计要使金属棒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能是图中的19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固定不动,套在杆上的弹簧下端固定,将套在杆上的滑块向下压缩弹簧至离地高度 h0.1m 处,滑块与弹簧不拴接,现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传感器测量到滑块的速度和离地高度 h 并作出滑块的 Ek-h 图象,其中高度从 0.2m 上升到 0.35m 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取 g=10m/s2,由图象可知A小滑块的质量为 0.1kgB轻弹簧原长为 0.2m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 0.5JD小滑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
5、和最小为 0.4J20如图所示,空间有一垂直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0.5T 的匀强磁场,一质量为 0.2kg 且足够长的绝缘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木板右端无初速放置一质量为 0.1kg、电荷量 q=+0.2C 的滑块,滑块与绝缘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5,滑块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 t=0 时对滑块施加水平向左、F=0.6N 的恒力, g 取 10m/s2则A木板和滑块一直做加速度为 2m/s2的匀加速运动B滑块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最后做 10m/s 匀速直线运动- 3 -C木板先做加速度为 2 m/s2的匀加速运动,再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
6、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 t=1s 时滑块和木板发生相对滑动21如图所示, AB、 CD 为两个平行的水平光滑金属导轨,处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 AB、 CD 间距为 L,左右两端均接有阻值为 R 的的电阻质量为 m、长为L,且不计电阻的导体棒 MN 放在导轨上,甲、乙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弹簧的一端与 MN棒的中点连接,另一端均被固定,导体棒 MN 与导轨接触良好。开始时弹簧处于自然长度,导体棒 MN 具有水 平向左的初速度 v0,经过一段时间,导体棒 MN 第一次运动到最右端,这一过程中 AC 间的电阻 R 上产生的焦耳热为Q,则A初始时刻导体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 vLB
7、02B 从初始时刻至导体棒第一次到达最左端的过程中,整个回路产生的焦耳热为 32QC当导体棒第一次到达最右端时,每根弹簧具有的弹性势能为 mv2041D当导体第一次回到初始位置时, AC 间的电阻 R 的热功率小于 RLB20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17 小题,共 174 分)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 (6 分)用如下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圆形桌子透明桌面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滑轮,其中,滑轮 P1固定在桌
8、子边,滑轮 P2、 P3可沿桌边移动第一次实验中,步骤如下: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数量的钩码,并使结点 O 静止;B在白纸 上描下 O 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 O 点为起点,作出三拉力的图示;- 4 -C以绕过 P2、 P3绳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 O 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 P1绳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1)这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的质量为 m,另一根绳挂的质量为2m,则第三根绳挂的质量一定大于 且小于 (2)第二次实验时,改变滑轮 P2、 P3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使结点平衡,绳的结点(填“必须”
9、或“不必” )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 O 点重合实验中,若桌面不水平 (填“会”或“不会” )影响实验的结论23 (9 分)图甲为某同学测量某一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为用毫安表改装成双量程电流表的电路已知毫安表的内阻为 10,满偏电流为 100mA,电压表 V 为理想电压表、量程为 3V, R0、 R1、 R2为定值电阻,其中 R0=3 乙甲(1)若使用 a 和 b 两个接线柱,电流表量程为 0.6A;若使用 a 和 c 两个接线柱,电流表量程为 3A由题中条件和数据,可求出 R1= , R2= (2)实验步骤: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开关 S2拨向 b,将滑动变阻器 R
10、的滑片移动到 端(填“左”或“右”),闭合开关 S1;多次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记下相应的毫安表的示数 I 和电压表示数 U(3)数据处理:- 5 -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画成了图乙所示的 U-I 图象;由图象得电源的电动势 E= V,内阻 r= (结果均保留 2 位有效数字)24 (14 分)如图所示,斜边长 6m 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 37,质量为 1kg 的小物块 A 以8 m/s 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同时质量也为 1kg 的小物块 B 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经过一段时间后两物块发生碰撞,碰后两物块粘在一起运动。若两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5求:(
11、g 取 10 m/s2,sin 370.6,cos 370.8)(1)两物块碰撞前运动的时间;(2)两物块碰撞后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25 (18 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形绝缘轨道的内壁,有质量分别为 m 和nm(n 已知且大于 1)的 A、 B 两个小球用长为 R 的绝缘细杆连接在一起, A 球不带电, B 球所带的电荷量为- q( q0) 。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 A 球处在与圆心等高的位置,现由静止释放, B 球刚好能到达轨道右侧与圆心等高的位置 C。求:(1)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 E;(2)当 B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 P 时,两小球的动能分
12、别是多少;(3)两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最大速度的大小。33 物理选修 3-3 (15 分)(1)(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一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多晶体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B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组成它们的物质微粒排列结构不同C在合适的条件下,某些晶体可以转化为非晶体,某些非晶体也可以转化为晶体D固体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些晶体在不同的方向上有不同的光学性质E烧热的针尖接触涂有蜂蜡薄层的云母片背面,熔化的蜂蜡呈椭圆形,说明蜂蜡是晶体- 6 -(
13、2)(10 分)如图所示,左端封闭、内径相同的 U 形细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管中封闭有长为 L20 cm 的空气柱,两管水银面相平,水银柱足够长已知大气压强为 P075 cmHg, 若将装置缓慢翻转 180,使 U 形细玻璃管竖直倒置(水银未溢出),如图 b 所示当管中水银静止时,求左管中空气柱的长度;34物理选修 34(15 分)(1)(5 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2 分,选对 2 个得 4 分,选对 3 个得 5 分每选错 1 个扣 3 分,最低得分为 0 分)A做简谐振动的物理,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可能不同的物理量是速度B科学家通过比较星球与地球上同种
14、元素发出光的频率来计算星球远离地球的速度是利用了多普勒效应C声波能绕过某一建筑物传播而光波却不能绕过该建筑物,这是应为声波是纵波,光波是横波D肥皂泡呈现彩色条纹是光的干涉现象造成的E两列振动方向相同、振幅不同的相干简谐横波相遇,某时刻波峰与波谷相遇处质点以后的位移总是小于该时刻波峰与波峰相遇处质点以后的位移(2) (10 分)如图所示,一个盛有某种液体的槽,槽的中部扣着一个正三角形的薄壁透明罩 ACB,罩内为空气,整个罩子侵没在液体中,槽底 AB 的中点处有一个点光源 D。 P 为 BC 边的中点,若要在上方只能够看到被照亮的透明罩的上半部分,试求槽内液体的折射率应为多大?龙泉中学、宜昌一中
15、2019 届高三 12 月联考理综试题参考答案物理14 15 16 17 18 19 20 21- 7 -C D B D C BC CD ACD22.(1)m;3m;(2 分) (2)不必;不会 (4 分)23.(1) 0.4 1.6(4 分) (2)左(1 分) (3)3.0 1.3-1.7(4 分)24.解析:(1)根据题意, A 上滑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1 /8cossinmga(1 分)B 下滑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2 /4cossinga(1 分)设 A、 B 碰撞前运动的时间为 ,运动的位移分别为 、 ,碰撞前的速度分别 、 ,则tx2122101tax (1 分)2
16、2tx(1 分)ta101(1 分)ta2(1 分)Lx21(1 分)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01sm/42x1碰撞前运动的时间为 st(1 分)(2)设两物块碰撞后的速度为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速度为34由动量守恒定- 8 -律 (23212)(m分)得 s/3此后两物块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12324xa(2 分)得 sm/64(2 分)25.解析:(1) B 刚好到达 C 的过程中,系统转过的角度为 120,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60.由动能定理可得:06sin60sin60sinEqRmggR(2 分)得: qE)1((2分)(2) AB 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大小始终相等,则 (2 分)ABKnE在
17、运动到 p 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可得:BAKERqERmgRg )60cos()60cos(30si(3 分)联立解得: . )1(23;)1(2nmgnEBAKK(2 分)(3)设 OA 转过的角度为 时,两球有最大速度,则由动能定理可得:2)1(30cos)cos()(sin mnREqmggR (3 分)- 9 -整理得: 2)1(23)0sin(3mnmgR(2 分)当 时,有最大速度,最大速度为60 (2 分)13maxngR33.(1)BCD (5 分)(2) 解析 将装置缓慢翻转 180,设左管中空气柱的长度增加量为 h,由玻意耳定律得 p0L( p02 h)(L h) (4
18、分)解得 h0 或 h17.5 cm (3 分)则左管中空气柱的长度为 20 cm 或 37.5 cm (3分)35.(1)ABD (5 分)(2)本题可用图示平面内的光线进行分析,只讨论从右侧观察的情形,如图所示,由点光源发出的光线 DP 恰好在液面发生全反射,由折射定理 (2 分)sini (2 分)C1i其中 (2 分))(2sincos)cos(inC由上式可得: 22i1)i(1由此 nnnC1sicossisi2有几何关系有: (2 分)003,- 10 -带入解得: (2 分)321n由图及上式可以看出, 越大则射到液面的入射角越小。因此 DP 光线恰好能发生全发射,DP 以上的光线都能从液面上方射出。由此满足上面公式中的 n 即为符合条件的折射率。把代入,联立解得003,321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