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doc
-
资源ID:1089973
资源大小:1.96M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五章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案(新版)沪科版.doc
1、1*第四节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学习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和电阻关系,并能运用其解决有关问题。2进而利用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表改装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归纳、小结把知识系统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在学习中灵活变通和运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重点:电阻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难点:难点是电表的改装。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复习上课时内容(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先让学生回忆初中有关这方面(串、并联电路的规律)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将串联和并联
2、加以对比,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老师点拨:一是要从理论上认识串、并联电路的规律,二是过程分析的不同,引入电阻来分析。学生自己先推导有关结论,老师最后归纳小结得出结论:(并适当拓展)(1) 串联电路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I=I1=I2=I3=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U=U1+U2+U3+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R=R1+R2+R3+电压分配: U1/R1=U2/R2 U1/R1=U/Rn 个相同电池(E、r)串联: En = nE rn = nr(2)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U=U1=U2=U3=2电路中的总电流强度等于各支路电流强度之和。
3、 I=I1+I2+I3+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的倒数之和。1/R=1/R1+1/R2+1/R3+ 对两个电阻并联有:R=R 1R2/(R 1+R2)电流分配:I 1/I2=R1/R2 I1/I=R1/Rn 个相同电池(E、r)并联:E n = E rn =r/n再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几个相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为一个电阻的几分之一;若不同的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其中最小的电阻;若某一支路的电阻增大,则总电阻也随之增大;若并联的支路增多时,总电阻将减小;当一个大电阻与一个小电阻并联时,总电阻接近小电阻。2电压表和电流表 -串、并联规律的应用常用的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 G(表
4、头)改装而成。(1)表头 G:构造(从电路的角度看):表头就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与其他电阻的不同仅在于通过表头的电流是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来的。(2)描述表头的三个特征量(三个重要参数)内阻 Rg: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 I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流(另介绍半偏电流)满偏电压 Ug:电表指针偏转至最大角度时的电压,与满偏电流 Ig 的关系 Ug=IgRg,因而若已知电表的内阻 Rg,则根据欧姆定律可把相应各点的电流值改写成电压值,即电流表也是电压表,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刻度盘的刻度不同而已。通过对 P52 的“思考与讨论”加深这方面的认识。(3)表头的改装和扩程(综合运用串、并联
5、电路的规律和欧姆定律)关于电表的改装要抓住问题的症结所在,即表头内线圈容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g)或允许加的最大电压(Ug)是有限制的。让学生讨论,推导出有关的公式:要测量较大的电压(或电流)怎么办?通过分析,学生能提出利用电阻来分压(或分流)。然后提出:分压(或分流)电阻的阻值如何确定?通过例 1、2 的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计算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得出一般公式。(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板书设计1电阻的串联和并联32电压表和电流表教学反思应让学生明确:串联和并联的总电阻是串联和并联的等效电阻,电阻 R 的作用效果与R1、R 2串联使用或并联使用时对电路的效果相同,如教材图 243 和 244 所示。分析电路时要学会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