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课 抗日战争,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全民族抗战: 1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日本全面侵华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人民奋起抗战。 2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即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所在地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1)平津作战:七七事
2、变后,日本大举进攻华北,中国守军顽强抵抗,最终北平、天津失陷。日本占领平津后,向华北、华中两个方向发动攻击,妄图三个月内灭亡中国。国民政府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 (2)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威胁南京。中国军队为打退日军对上海的进攻,先后投入40万兵力,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地区激战三个月,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进行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三、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
3、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组织领导:国共合作,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两党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敌。 (2)民众因素:中国共产党制定全面抗战路线,使抗日战争成为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 (3)战略战术:中国共产党制定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开辟
4、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和运动战,配合正面战场,最后赢得战争胜利。 (4)国际因素: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阵营正式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易错易混】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内合作,是指共产党只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所谓党外合作,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归纳概括抗日战争中的两个战场,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素质拓展】 1、史料与史证 史料主题1: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 【史
5、料】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产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亦曾感此必要,遵行此决议。 中共三大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案 史证:史料表明以党内合作为突出特征的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仅是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没有提出对革命和军队的领导权问题,为后来犯右倾错误埋下了隐患,最终导致第一次合作破裂。,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史料】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共赴国难。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承诺:承认三民主义并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
6、的暴动政策;取消苏维埃政府名义;取消红军名义,并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史证:史料表明日本侵华,国土沦丧,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危机的形势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便成为历史的必然,这促使国共两党由内战对抗走向合作抗战。,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2、史料研习与应用 21:史料主题:国共两党的合作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
7、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
8、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23:史料应用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了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
9、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
10、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裂。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解题技巧指导】 咬文嚼字从试题主题语中获取有效信息 新课标下的高考,大多数考题设置了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有效信息中,主题语是最关键的。所谓“主题语”就是一道题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可以称作“题眼”。比如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一句话,在阅读材料时,要寻找其中的特殊性,获取有效信息,弄清试题究竟要判断什么或者要求回答什么?这种咬文嚼字、把握主题有助找寻正确答案。,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技巧体验:,第16课 抗日战争【重难点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