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专题二 议论文阅读,第1节 议论文文体知识类考点,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2018安顺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7题。(23分),让人,乃众妙之门,阅读能力1对1辅导,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
2、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
3、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文章解构我来填】,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以沈从文的事例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论述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
4、会让人,列举沈从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 研究服饰史的事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对比论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展的重要途径,【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中的“1.议论文三要素”中的“论点”)(1)明确中心论点的特点,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简明的表肯定或否定观点的判断句。(2)根据论点提出的方式进行提炼。在标题或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名言警句等引出论点。,(3)位置“四看”法提取。看题目:有的文章题目直接表明了观点,如应有格物
5、致知的精神;看开头:有的文章则在开篇处亮明观点,紧接着进行阐释、论证,如敬业与乐业;看结尾:有的是在文章结尾处总结观点,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应该”“必须”“由此可见”“因此”“总之”等;看直接表述句: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4)论据反推论点: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问题就是中心论点。注:上述几种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综合起来运用,会使解题更加快速和准确。当文中没有确定的语句可以作为论点时,就要根据全文的内容提取概括。,1.(2018安顺22题改编)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案】_,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变式设问】(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
6、上尉的信)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在文中勾画出来。,【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中的“2.论证方法及作用”)解题步骤:(1)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设问是针对全文还是某一段或某几段,是问一种还是多种论证方法,题干设问有没有具体到某种论证方法。(2)通过标志词辨别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再结合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和文章内容具体分析不同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2.(2018安顺24题)选文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任选其中一种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_ _,(1)举例论证,以沈从
7、文不能写小说后大度忍让转而潜心研究服饰史为例,证明“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的观点。(2)对比论证,假设“不退让,事业可能会就此终结;让人,事业就会焕发新的生机”正反对比,证明本段论点。(3)比喻论证,用“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时焕发生机”比喻事业在遭遇挫折后又有了新的发展,说理具体形象。(4)道理论证,分析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懂得让人可以在困难中有所发展的道理,证明本段论点。(5)事实论证,用沈从文事业发展受挫后懂得退让而发展新的事业的事实材料证明本段论点。,【变式设问】(敬业与乐业)本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17黔西南)说说文章第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简析这种论证方法在
8、文中的作用。,分析论证思路(铜仁2013、2012),【方法指导】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即论述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论证论点的经过,回答时需紧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特点,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一些诸如“首先”“然后”“接着”和“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1)找论点,分析文章论点的提出方式。是直接提出论点、通过某一现象提出论点还是通过某一道理引出论点。,(2)析结构,理清论证层次间的关系,注意先后和主次。分析首先论证什么,接着论证什么,然后论证什么,最后如何总结全文(段)。总结时注意答出以下几方面内容:强调中心论点,得出的结论;充分论证了的论点,使论证更严密;发出的号召或劝勉人们(可根据语境“
9、对号入座”)。(3)找出主要的论证方法和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的:指出摆了什么事实(或论据),讲了什么道理,如何从正面或反面证明了什么观点。,答题规范:论点在开头: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通过写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引出的论题、提出的论点;接着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引用了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或引用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然后得出的结论/证明了观点;最后发出的号召/提出的希望。,3.(2018安顺26题)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答案】_ _ 【变式设问】(2018
10、河南)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 (2018临沂)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本文首先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自然引出文章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接着从“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三个方面分别论证本文中心论点;然后说明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论据(铜仁2013),【方法指导】考向1 分析论据(铜仁2013)(1)剖析论据。剖析题干要求分析的论据材料(有时已给出论据类型),明确其所论述的内容和所能达到的论述效果,从而明确材料所要论述的论点。(2)明确文章
11、论点。要清楚文章的中心论点,各段是否有分论点,分别是什么,为分析论据做准备。(3)判断并表述。判断材料中的论据所论证的论点与选文论点或分论点是否一致,并具体表述理由。,考向2 补写论据(1)明确题干要求补写的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补充事实论据时,可举名人事例,更有说服力,并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补充道理论据时,要明确观点,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2)一定要围绕论点进行补写。论据补写“三要”: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要真实,材料虚假、张冠李戴或不完整的,都
12、不能有效证明论点。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方法指导】(1)审题干。题干若要求判断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则需先根据内容特点判断其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然后联系文章内容分析作用;若要求提取文中使用这一表现手法的内容,则需根据某一表现手法的具体特点判断文中哪些内容与之符合,然后提取概括即可。(2)了解常见的表现手法及其特点,判断表现手法或概括这一表现手法的内容。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体会出作者构思的妙处。(具体知识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中的“9.常见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铜仁7年3考:2017、2015、2013,2018三州联考),4.(原创)下列材料,哪一条可
13、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请简要分析。(3分) 材料一 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贝多芬 材料二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孔子 材料三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巴金 材料四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增广贤文 【答案】_ _ _,材料四可作为本文的论据。材料一的名言是关于真诚的,材料二是告诉我们要“不让”,材料三是关于奋斗的,材料四是关于“忍让”的,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材料四与本文的论点相符。,【变式设问】(敬业与乐业)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
14、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13铜仁)根据文中表达的基本观点,判断下面两则名言能否作为本文的论据,并说明理由。 名言一:好读书,不求甚解。陶渊明 名言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方法指导】具体知识见“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中的“5.论证方式”作答论证方式题时,首先应明确议论文的论证方式分为立论和驳论;其次,在仔细阅读文章的基础上,看文章所阐明的见解和主张,是以正面论述为主还是以批驳片面的、错误的言论为主,由此即可得出论证方式。,表现手法(铜仁2012),5(原创)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式?(2分) 【答案】_,立论。,6. (2
15、018安顺23题)选文第段中加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3分),【真题补充我来填】,豁达大度,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7. (2018安顺25题)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4分),(1)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避免了议论文的枯燥,开头有吸引力,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3)沈从文的事例同时也是本文论点的有力论据,论证了中心论点。 (4)开头从沈从文的故事写起,与第四段再举沈从文的事例相互呼应,构成文章重要的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本文观点。(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第2节 灵活考法,(2017铜仁改编)阅读下文,完成17题。(28
16、分)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命题。古人认为: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庄子内篇中所称摄生、道生、保生,讲的就是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养生百法,首重养心。,古人很重视人的“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强调“心性”的文化。古代先贤普遍认为,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强调:“心者,身之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者”乃“生之本、神之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寿世青编是一部养生专著,由清代名医尤乘撰写。作者指出:“古神圣之医,能疗人之心,预使不至于有疾。今之医者,惟知疗人之疾,而不知疗人之心,是犹舍本逐末也。”那么,古人是
17、如何养心的呢?,其一,养神以养心。古人认为,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体强健。反之,则身体羸弱。道家思想认为,人的生命是魂(精神)与魄(形体)的统一。如果能使精神与形体合一,则形神相依,可以长寿。老子提出两个原则:一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少私,是减少私心杂念;寡欲,即降低对名利和物质的欲望。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贪得。”一个人如果私心太重,欲望不止,就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久必会扰动心神,影响健康。二是“致虚极,守静笃。”养神须凝神敛思,用心专一,才可使思想高度集中而不分散,维护心神的安定状态。所以,道家在养生观上既主张养形,更主张养神。儒家也强调“寡欲”。孟子说:“养心莫
18、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意思是说,最好的养心就是减少欲望,欲望少的人,存不下什么的少;欲望多的人,能存下什么的也少。,其二,怡情以养心。儒家认为主要是通过改变自己性格、纠正错误认知、调节负面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一是要“情志中和”,喜怒哀乐皆应保持安和适中,情感的发泄也要有节有度,不宜太过。二是“移情易性”,移情即排遣情思,改变内心情绪的指向性;易性即通过排除内心的杂念和抑郁,改变不良情绪和习惯。“移情易性”的方法很多,可根据自身条件、环境等,采取不同措施灵活运用。如北史崔光传说:“取乐琴书,颐养神
19、性”;千金要方说:“弹琴瑟,调心神,和性情,节嗜欲。”,其三,修德以养心。古人把道德修养作为养生一项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重义轻利、乐善好施的德行。东晋名医葛洪说:“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药王”孙思邈指出:“若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这些观点都是强调重视道德修养,宽以待人。儒家的养生学说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孔子提出“德润身”“仁者寿”的理论。他认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会中正仁和。西汉大儒、思想家董仲舒说:“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心。”一个人如果内心平和中正,自然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自取烦恼。相反,那些品格不高的人整天盘算的
20、就是争权夺利、勾心斗角,其内心世界往往失去平衡,身心健康就会受到伤害。,古人的养心之道告诉我们:最好的养生莫过于养心。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很多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压力较大,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压力和挑战,就会带来诸多心理问题。近年来,自杀率、精神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就是例证。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人类已从“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精神疾病时代”。养心,对今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古人以养心为核心的养生文化,对今人来说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摘自半月谈2016年第17期(有改动),【文章解构我来填】,最好的养生是养心(或“养生百法,首重养心”“最好的养生莫过于养心”),古人认为“最好的养生是养心”,养神
21、以养心、怡情以养心、修德以养心,最好的养生莫过于养心,第段引用王阳明和黄帝内经中的话,论证古人很重视“心性”,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心性”的文化。,对比论证,品析议论文的语言(铜仁2017),【方法指导】考向1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铜仁2017) (具体知识见“议论文文体知识梳理”中的“4.议论文的语言特点”)(1)做判断。判断能否删去,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删。(2)解释词语。分析句中词语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对文意的限制。,(3)作比较。比较删去该词后句子意思表达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事实、是否符合逻辑等。(4)结论。总结答案中应有“删掉后,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与事实不符,使论证
22、缺少说服力”等语句。答题规范:不能删去,加点词语从方面对内容加以限制,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去掉后就可能与事实不符。,考向2 词语指代 理解指代词的内容,我们应做到:明确、辨认、归纳。(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指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短语、句子、句群甚至是段落。(根据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指代词所指代内容在上下文没有固定的位置,大体可分为两种: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前;指代内容在指代词后。(“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3)归纳指代的内容:具体方法有:找关键词;找关键句(即中心句);无关键词、句时,先要通览指代词附近的相关内容,再用简
23、洁的语言进行概括。最后,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考向3 分析词语的含义(1)分析加点词语的本义。(2)揣摩语境,具体分析。一般多从修辞的角度和用词的准确性、严密性角度分析。(3)将本义和语境义相结合,组织语言作答。答题时如果该词语使用了修辞,一定要点出使用了哪种修辞,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1.(2017铜仁21题)选文画线句加点部分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早提出“养生”理念的是道家。 【答案】_ _,【变式设问】(2018襄阳)第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不能去掉(1分)
24、,加点词句从国别、时代、领域、时间各方面对提出养生理念的内容进行了限制,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2分),去掉后就可能与事实不符(1分)。,2(原创)第段中加点词语“这些观点”具体指代什么内容?(3分) 【答案】_ _ 【变式设问】(2016安徽)第段中加点词语“这样说”具体指代文中哪一句话?,“这些观点”具体指前文东晋名医葛洪和唐代“药王”孙思邈提出的观点。,信息提取与概括(铜仁2015),【方法指导】(1)审清题干,从题干中找出关键字词,确定搜索答案的范围和答题方向。(2)议论文的信息提取一般都和论点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一定注意把握论点,筛选主要内容。全文范围:在文章中找与题干要求相关的语句
25、,明确中心论点。再紧抓每段的第一句或段尾总结性的语句,找出分论点。注意表关系、总结性的关键句,如“因为”“所以”“总而言之”“一般来说”等;段落范围: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找到题干要求的段落,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给段落分层,筛选出需要的内容。(3)组织概括得出答案即可。,3.(原创)阅读选文,概括古人是如何养心的。(3分) 【答案】_ _,【变式设问】(敬业与乐业)认真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 (16黔东南)联系上下文,试简要概括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阅读的不同特点。 (2018常州)阅读两段,概括网络文学评论的特点。,例一:要达观,
26、要有理想信念。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自己健康的人格。例二:要恬淡,要淡泊名利。心境保持平和宁静,不受物欲诱惑。例三:要怡情,要情绪健康。有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健康的兴趣爱好。,拓展提升(必考),【方法指导】此类试题虽然开放,但从根本上来说,考题一般紧扣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因此我们要紧扣论点,明确答题方向,再按照题目要求结合自身或现实展开作答。问法不同,答题方向也有所侧重: 考向1 谈看法类(铜仁2015、2013、2012)首先学生要对所给选文有准确的把握,然后充分调动已有知识和经验,并把它们迁移到文段中来。注意题干是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谈,还是结合实际回答,作答时要注意准确审题。,考向2 拓展探究(
27、提建议)类(铜仁2017)(1)审题,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提建议。(2)紧扣阅读材料;要合理,具有可操作性; 陈述理由,能自圆其说。(3)答案组织分条陈述,一目了然。,4.(2017铜仁22题)读了本文,请你对家人朋友提两条科学养生建议。(4分) 【答案】_ _,最好的养生是养心(或“养生百法,首重养心”“最好的养生莫过于养心”)。,【变式设问】(敬业与乐业)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2018达州)不少同学假期一边努力地克制自己做功课,一边不时地发信息谢绝同学的邀约,结合
28、文章,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看法。,仿写(铜仁2012),【方法指导】解答仿写题,具体答题步骤如下:(1)看题干,明确要求,即仿写的内容要符合什么样的主旨。(2)分析例句,明确句式、修辞、用词等方面的特点。(3)结合原文内容仿写。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将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整理出来,仿照例句进行仿写。,5.(原创)仿照示例,再写两个句子,说说如何做到“怡情以养心”。 (4分)示例:书画是纸上太极,提笔挥毫可使人凝神静气,物我两忘。 【答案】_ _,示例:音乐是山间微风,浅吟低唱可使人身心舒畅,陶冶情操。下棋是头脑对弈,进退之间可使人纵览全局,安然处之。,【变式设问】(2018西宁)仿照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_, 能_; 谅解是_, 能_。,6. (2017铜仁19题)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4分),【真题补充我来填】,最好的养生是养心(或“养生百法,首重养心”“最好的养生莫过于养心”)。,7. (2017铜仁20题)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分),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 例:引用清代名医尤乘的名著寿世青编的观点证明了“人的身体健康与否,归根结底是由心性决定的”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