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2-,命题规律,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高考对本讲内容考查较少,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法制建设和改革开放后的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 2.从社会热点看,从国家社会治理体系的布局上看,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核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政策的创新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3.从预测角度看,应重点关注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和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理解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祖国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3-,命题规律,考题扫描,考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2018课标全国,30)1956年,刘少奇
2、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答案,解析,-4-,命题规律,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以唯物史观为命题视角,通过分析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的内容,认识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的关系,同时呼应社会热点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5-,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新中国的成立 (1)前提: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发展。 (2)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3)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意义:开创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6-,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初步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正式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新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7-
4、,(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依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相关规定。 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8-,(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背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局面。 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依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正式确认。 实施: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全国共成立五个省级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5、旗)。 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了民族平等。,-9-,二、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毛泽东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乘机兴风作浪。 (2)民主法制被践踏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10-,2.新时期民主法制
6、建设 (1)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在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中国在立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11-,(2)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国家恢复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
7、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84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12-,概念阐释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叫爱国统一战线,就是把是否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分野,把爱国作为最广泛的团结基础。1979年,中共中央批准转发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指出:“这(统一战线)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统一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对发展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有利。”对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政治基
8、础以及成员的大多数来讲,可以说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属于社会主义的。,-13-,三、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背景 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含义:“一国”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4-,2.“一国两制”的实践 (1)香港回归 1982年,邓小平与撒
9、切尔夫人会谈,双方同意通过外交途径商谈解决香港问题。 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15-,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3)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分别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
10、话。 (4)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 (5)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 (6)2008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16-,辨析比较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17-,知识延伸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历史依据 (1)230年,三国时孙权派遣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2)隋朝时,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前往流求。 (3)元政府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从此,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管辖。 (4)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
1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政府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5)1885年,清政府正式将台湾建为行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18-,主题一,主题二,人民当家做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材料一 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摘编自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19-,主题一,主题二,材料二 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
12、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中国的民主发展是一个增量的过程,不搞休克式的突变性改革,而在存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最大限度地增加公民的政治权益,这种增量民主是中国民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摘编自俞可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特点。 【思路指导】,-21-,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
13、】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1)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2)特点 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相继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包含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 以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环境里就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如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都是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新中国成立后宪法几经修改,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22-,主题一,主题二,以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中国共
14、产党为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也是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要求。 适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既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又因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民族特点和文化传统相承接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能够发展完善,一方面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另一方面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其提供了源泉和动力。,-23-,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山东济宁期末
15、,13)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初,“所谓民主党派也被吸进了统一战线和政协”“在24名新政府部长中,有11人是这些小党或无党派民主人士”。其记述在客观上体现出( ) A.新中国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B.新中国各政党共同执政 C.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D.民主人士拥有政治特权,答案,解析,-24-,主题一,主题二,旷世伟作“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材料一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
16、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25-,主题一,主题二,材料二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26-,主题一,主题二,(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
17、出廖承志写作此信的主要意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一国两制”旨在解决的主要问题,并阐释其主要内涵。 【思路指导】,-27-,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推动力,-28-,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2.(2018辽宁葫芦岛协作校月考,3)下图反映了20032011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单位:百万澳门元)的变化情况。图中现象说明( )A.澳门回归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改革开放促进了厦门本地经济发展 C.世界各国可借鉴“一国两制”的方案 D.“一国两制”有利于澳门经济的发展,答案,解析,-29-,一、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比较,-30-,-31-,对点训练
18、 3.(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1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和苏联牢不可破的友谊,但却没有关于政协组织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在于( ) A.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职能即将结束 B.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组织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已基本形成 D.政协组织的职能已被人大完全取代,答案,解析,-32-,二、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异同,-33-,对点训练 4.(2018湖北百所重点学校联考,18)在“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的制定过程中,中央政府郑重做出了“中央不干预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范围的事务”的政治承诺,自我规限本来可由中央行使的某些本
19、源性权力。这反映出( ) A.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中央政府对我国统一问题的重视 C.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的权力架构 D.中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答案,解析,-34-,【典例剖析】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不同国家进行了各具特色的尝试与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伯利克里时期,将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 摘编自民主政治与古典希腊 材料二 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在欧洲倒不是新颖的思想,它们溯自中世纪美国革命使这些思想变成进
20、步的思想。美国的影响为欧洲的发展势力增添了力量,使启蒙运动后期的思想变得更加民主。合众国取代英国成为先进思想家的模范国家。 摘编自美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35-,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2005年10月)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将“宪政主义、联邦主义和有限政府”这些进步思想付诸实践的。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
21、有何启示?,-36-,参考答案:(1)公民民主(少数人的民主);直接民主。 (2)颁布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实行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4)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37-,解析:第(1)问,材料“民主政治的参与者从来没有超出世系群体的范围,从来没有延伸至包括奴隶、外邦人或者妇女”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少数人的民主;材料“权力转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直接民主。第(2)问,宪政主义强调宪法对民主政治和保障人民权利的重要意义,以
22、制定1787年宪法为体现;同时,美国1787年宪法还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是联邦制,在权力分配方面实行三权分立。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通过颁布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据此得出结论。第(4)问,由雅典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和新中国的“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可知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同时民主政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并且学习其他优秀政治文明成果。,-38-,情怀链接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 (1)民主一定要制度化、法律化。这是新中国前30年最主要的教训。 (2)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但党必须善于领导,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进程。 (4)只有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