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确保顺利完成到2020年承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2019年02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介绍中央一号文件相关情况。韩长赋介绍说,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交汇期,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六个
2、突出:突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抓手、突出围绕硬任务抓落实、突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解决农民生活后顾之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咬定脱贫目标,落实脱贫政策,到2020年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
3、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抓好粮食生产,要藏粮于技,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 4.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5.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共同富裕原则。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4、体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不搞私有化,保障农民财产权益。,6.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 7.购买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推进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扩大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和“保险+期货”试点。,8.财政的作用。 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各级财政优先加大“三区三州”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统筹衔接。 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
5、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建立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机制。,9.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做好科学的宏观调控。按照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取向,完善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10.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11.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
6、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推进并支持农业走出去,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1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做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 13.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14.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立足国内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统筹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主动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培育一批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提高农业对外合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