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讲 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1.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 _ ,而本身的 _ 和 _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 _ 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在工业上,催化剂也叫触媒。 2.催化剂有“一变二不变”: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二不变(自身的 _ 和 _ 不变)。 3.我们不能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应该说某一种物质在某个反应中是催化剂。,速率,质量,化学性质,没有改变,质量,化学性质,返回,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拓展】 1.实验误差分析 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如果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前后质量发生了改变,可能原因有: (1)有气体物质参加了反应; (2)有气体
2、(或固体)生成物逸散到空气中去了; (3)反应后,气球胀大,造成气球所受空气的浮力增大等。 2.实验评价: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评价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主要看以下几点: (1)所选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2)所用装置是否密闭; (3)如果有物质燃烧,是否有气体缓冲装置; (4)产物是否污染空气等。,返回,1.(2017,衢州)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基本的规律之一。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2.(2018,重庆)对于2KMnO4 K2MnO4MnO2O2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O2的质量 C.MnO2
3、加快了反应速率 D.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C,3.(2018,益阳)铜能与硝酸反应,但不产生H2。根据反应方程式:3Cu8HNO3(稀)=3Cu(NO3)22X4H2O,推测X的化学式是( )A.N2O3 B.NO2 C.NO D.N2O,C,4.(2018,随州)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物质Y一定是单质 D.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5,C,5.(2018,衡阳)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
4、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A,6.(2018,黄冈)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B.8.8g C.4.4g D.4.8g,C,7.(2018,邵阳)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uFeSO4=CuSO4Fe C.2MgO2 2MgO D.Fe2O3CO FeCO2,C,8.(2017,天津)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5、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B,9.(2017,金华)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表:(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钠元素 B.碳元素 C.钡元素 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 克。,A,19.7,(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碳酸钡的质量为 95 g65
6、 g140.3 g19.7 g 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106 197x 19.7 gx10.6 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5 g10.6 g4.4 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100%29.3%,返回,【例1】 (2018,常州)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 下实验探究。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 瓶塞后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 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 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瓶塞, 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时,气球的变化是 。 (2)根据白磷引燃前后的变化,可
7、知燃烧的条件是 ;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 。 (3)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松开橡皮塞,则天平指针 (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4)白磷(P4)燃烧生成P2O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先膨胀后缩小,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向左偏,P45O2 2P2O5,1.以下是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曾开展的实验:先用天平称取质量为m1的金属锡粉;将这些锡粉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完全燃烧,生成了白色固体物质,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2;打开容器,听到了空气进入容器发出的“嘶嘶”的声响,称量所得白色物质的质量为m3;把白色物质放回原容器里(容器
8、中空气的组成恢复到初始状态),重新称量容器的总质量为m4。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锡的燃烧是 变化。 (2)罗蒙诺索夫分析数据后发现,生成白色物质的质量m3 ,于是提出了“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产物的总质量”的观点。 (3)后经多位科学家的共同努力,最终确立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从微观角度解释该定律: 。,化学,m4m2m1,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例2】 (2018,绥化)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
9、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物质Y一定是单质 B.反应后物质Q的质量为12g C.反应过程中X、Q的质量比为94 D.物质Z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2.如图的反应中,甲、乙、丙三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32,则从图示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生成物一定属于氧化物 B.原子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D.乙分子中A与B的原子个数比为12,C,【例3】 (2017,温州)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 (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 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克; 向上述
10、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如下:已知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1)分析表中数据,写出判断实验二中的样品已完全反应的理由: 。 (2)表中的m值为 。 (3)根据实验二中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150 g8 g155.8 g2.2 g 设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106 44x 2.2 gx5.3 g
11、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 g12 g158.7 g3.3 g,实验二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150 g8 g155.8 g2.2 g,实验三产生的气体的质量大于实验二,所以实验二中稀盐酸有剩余,8 g样品已完全反应,152.9,3.(2018,金华)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NaHCO3HCl=NaClH2OCO2,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 质量。 (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时带走部分水蒸气,(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3)解:设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x, 二氧化碳的质量 1.1g,NaHCO3HCl=NaClH2OCO2 84 44 3gx 1.1gx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