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docx

    • 资源ID:1084985       资源大小:76.75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docx

    1、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2016 江苏单科,6,2 分)如图为一种溶质分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载体逆浓度运输溶质分子B.载体具有 ATP 酶活性C.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D.载体转运溶质分子的速率比自由扩散快答案 B 载体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溶质分子的,方式为主动转运,A 正确;载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的,方式为易化扩散,不消耗 ATP,B 错误;载体和转运方式不同,C正确;易化扩散有载体蛋白的协助比自由扩散速度快,D 正确。2.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2、:培养瓶中气体 温度() 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 17 100氮气 17 10空气 3 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 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答案 A 由培养条件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为 17 的两组实验可知,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吸收,A 项正确,D 项错误;由培养条件为 17 和3 且培养瓶中气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2项错误;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厌氧

    3、呼吸产生的 ATP 来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 项错误。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B.mRNA 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答案 B 抗体、分泌蛋白都是大分子物质,其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都为胞吐,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A、C、D 不符合题意;mRNA 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不属于胞吐作用,B 项符合题意。4.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

    4、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答案 D 被细胞胞吞的主要是大分子物质和颗粒物质,但并不一定是固体物质,A 错误;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属于胞吐,B 错误;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易化扩散或主动转运,C 错误;胞吐过程会发生分泌泡和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正确。5.在细胞生命活动中,不可能发生的过程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分泌到胞外B.mRNA 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C.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D.O2通过主动转运进入线粒体答案 D 本题综合考查细胞内某些生理活动发生的场所、条件和过程。氧气等气体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扩散,D 错误。6.关于植物细

    5、胞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所需矿质元素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B.低温不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C.主动转运矿质元素离子的过程只发生在活细胞中3D.叶肉细胞不能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通过主动转运方式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相关知识。由于植物细胞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载体蛋白种类不同,载体蛋白的数量也可能不同,因而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可能不同;主动转运需要消耗 ATP,低温可抑制呼吸作用酶的活性,进而影响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速率;死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产生 ATP,不能主动转运矿质元素离子;叶肉细胞能以主动转运方式吸收

    6、矿质元素离子。7.人肝细胞合成的糖元储存在细胞内,合成的脂肪不储存在细胞内,而是以 VLDL(脂肪与蛋白复合物)形式分泌出细胞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LDL 的合成与核糖体无关B.VLDL 以扩散方式分泌出细胞外C.肝细胞内糖元的合成与分解可影响血糖含量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元的合成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结构、功能和代谢。VLDL 是脂肪与蛋白的复合物,其蛋白部分在核糖体上合成,VLDL 是大分子化合物,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细胞内糖元的分解,升高血糖浓度;肝细胞内糖元的合成可降低血糖浓度,肝细胞内糖元分解可升高血糖浓度。故 C 项正确。8.人体肝细

    7、胞内 CO2分压和 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 O2分压和 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 )A.CO2 B.O2C.K+D.Na+答案 C 此题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O 2、CO 2等气体通过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A、B不符合题意;许多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可以借助载体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称为易化扩散,本题中的 Na+就可以通过易化扩散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D 不符合题意;K +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逆浓度梯度运输,需消耗能量,为主动转运,C 正确。9.蛙的神经元内、外 Na+浓度分别是 15 mmol/L 和 120 mmol/L。在膜电位由

    8、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 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Na+流入是被动转运、排出是主动转运B.Na+流入是主动转运、排出是被动转运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转运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转运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神经元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形成的机制。神经细胞在适宜刺激下,4细胞膜对 Na+的通透性增加,Na +大量内流,导致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此时 Na+以被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排出细胞,此时 Na+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属于主动转运。选项 A 正确。10.相对细菌和植物细胞而言,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更需

    9、关注培养基的渗透压,这是因为动物细胞( )A.没有细胞壁,对培养基的渗透压更敏感B.渗透压远高于细菌或植物细胞的渗透压C.没有成熟大液泡,渗透压调节能力差D.生长缓慢,各生长阶段对环境的渗透压要求不同答案 A 细胞内外溶液的渗透压之差是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动力。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相比没有细胞壁的保护,容易因吸水过多而涨破,A 选项正确。11.回答下列问题:(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中, (填

    10、“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本尼迪特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红黄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 答案 (1)被动运输(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低(2)不会(3)还原糖(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及还原糖的鉴定有关知识。(1)水分以扩散方式进行跨膜运输,马铃薯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渗透压降低。(2)死细胞的原生质层变成全透性,故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中不会发生质壁分离。(3)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故该实验现象说明马铃薯匀浆中含有还原糖。12.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1、下列问题:5(1)漏斗内溶液(S 1)和漏斗外溶液(S 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 h,此时 S1和 S2浓度大小关系为 。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 。 (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 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 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 X 和 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

    12、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 X和 Y 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 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 (填代号)。 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 ,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 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 。 (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 (1)S 1S2(2)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而半透膜不能(3)X 标号 蒸馏水 质壁分离(4)KNO3溶液中的细胞质壁分离后会自动复原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13、渗透作用、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相关知识。(1)题图状态下,S 1和 S2浓度大小关系应为 S1S2。(2)渗透作用装置中的半透膜相当于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原生质层为选择透过性膜,能主动转运有关物质,这个功能是半透膜不具备的。(3)根据两套渗透装置的设置可知,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为 X,而Y 中由于 KNO3溶液中的 K+和 N 都可通过半透膜,最终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同,漏斗内6外液面高度一致。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的顺序: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标号1、2;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蒸馏水;再在其中放置撕取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最后盖上盖玻片。由于提供的蔗糖溶液和 KNO3溶液的浓度均高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所以浸润在两种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都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4)KNO 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说明 K+和 NO3-能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上述现象充分验证了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性。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6讲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教师备用题库(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周芸)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