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

    • 资源ID:1084942       资源大小:218.2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

    1、1生物的进化A 组 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答案 A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 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 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 错误。2.(2018 江苏单科,4,2 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

    2、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 正确;各种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 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 错误。3.(2018 浙江 4 月选考,14,2 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 C 考查生物进

    3、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 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B 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 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 正确。2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环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这种现象体现了(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C.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

    4、料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 B 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生境较开阔生境暗,封闭生境里的深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不易被天敌捕获,在生存斗争中生存的机会多,而亮色翅膀蝴蝶的体色与环境色彩反差大,易被天敌捕获,这说明自然选择主导着进化的方向,B 正确。5.(2017 江苏单科,7,2 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答案

    5、 A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种群中的一个个体一般不会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A 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 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也会不断提高,C 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 正确。6.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

    6、是耐药菌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答案 B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 错误,B正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性无关,C、D 错误。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3A.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

    7、答案 C 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B 错误;突变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正确;抗生素只是对变异进行了选择,不能定向诱导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8.下图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 A 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标志生物的进化C.图中 B 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图中 C 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答案 B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8、,A 错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C 错误;生殖隔离指的是不同物种的个体不能相互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9.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导致基因频率改变是自然选择的具体表现B.四倍体西瓜的形成,证明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需要隔离C.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答案 D 遗传漂变、自然选择、突变等因素都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A 错误;新物种的形成一定需要生殖隔离,B 错误;单倍体到二倍体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畸变,这种可遗传变异不能决定进化方向,C 错误;环境条件发

    9、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 正确。10.大约一万年前,某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了4明显的分化,过程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新物种的形成都必须先经历 a 过程B.b 过程的实质就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只能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品系 1 和品系 2 种群基因库出现了较大差异,立刻形成物种 1 和物种 2答案 B 图中 a 为地理障碍,b 为自然选择。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障碍形成新物种,A 错误;表示物种形成过程中变异是不定向的,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C 错误;只有当品系 1

    10、 和品系 2 出现生殖隔离时,才会形成两个物种,D 错误。11.某植物种群,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 基因型个体占 30%,aa 基因型个体占 20%,则种群的A、a 基因频率分别是 。 答案 55%、45%解析 AA=30%、Aa=50%、aa=20%,根据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 基因频率=AA 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30%+1/250%=55%,a 基因频率=1-55%=45%。1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 200 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 15 人,患者 5 人,男性患者 11 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 答案 6%解析 X BXb=15、X

    11、bXb=5、X bY=11,Xb=151+52+11)2002+200100%=6%。13.某一小麦大种群中,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易染锈病(t)为显性。某群体中高秆、抗病植株=63%,高秆、易染锈病植株=21%,矮秆、抗病植株=12%,矮秆、易染锈病植株=4%,从理论上计算 DDTT 为 。 答案 9%解析 dd=16%,d=4/10,D=6/10;tt=25%,t=5/10,T=5/10。DDTT=(6/10) 2(5/10)2=9%。14.某地区的人群中 ABO 血型频率为:A 型=0.45,B 型=0.13,AB 型=0.06,O 型=0.36。请计算基因 IA、

    12、I B、i 的频率。 答案 I A=0.3 I B=0.1 i=0.6解析 I A、I B、i 为复等位基因,设 IA的频率为 p,IB的频率 q,i 的频率为 r。即 IAIA的基因5型频率为 p2,IAi 的基因型频率为 2pr;IBIB的基因型频率为 q2,IBi 的基因型频率为 2qr;ii的基因型频率为 r2;IAIB的基因型频率为 2pq。O 型血的基因型频率=r 2=0.36;A 型血的基因型频率=p 2+2pr=0.45;B 型血的基因频率=q 2+2qr=0.13;AB 型血的基因型频率=2pq=0.06。解方程即可得出 IA的基因频率为 0.3;IB的基因频率为 0.1;i

    13、 的基因频率为 0.6。B 组 能力提升1.(2018 海南单科,18,2 分)为判断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两个种群的鸟是否属于同一物种,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了解这两个种群所在地区之间的距离后作出判断B.观察这两个种群个体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现象C.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死亡率D.将两个种群置于相同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答案 B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若两个种群之间形成了生殖隔离,即两者不能交配,或交配的后代不育,则两个种群属于不同物种,B 正确。2.(2018 海南单科,24,2 分)甲、乙两物种在某一地区共同生存了上百万年,甲以乙为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的进化

    14、可能与该地区环境变化有关B.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阻碍物种甲的进化C.若甲是动物,乙可能是植物,也可能是动物D.甲基因型频率改变可能引起乙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 B 根据共同进化的观点,物种乙的存在与进化会促进物种甲的进化,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B 错误。3.某一野生动物种群的栖息场所被两条交叉的高速公路分割成 4 块,由此形成 4 个完全独立的种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这 4 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彼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高速公路的开通会诱导 4 个种群发生不同的变异及进化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

    15、 D 不同种群形成不同的基因库,4 个独立的、互不干扰的种群各自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的基因频率改变是互不相关的,A 错误;基因频率是种群内某种基因占该基因全部等6位基因的比率,如果某种群的个体数因各种原因而改变,则必然影响种群基因库中某些基因的个数和其全部等位基因的个数,所以个体的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对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有影响,B 错误;4 个种群发生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且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也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C 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从而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 正确。4.下列有关育种和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杂交除了可以选育新品种外,还可获得杂种表现的优

    16、势B.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种生物之间的转移C.基因频率是指某个基因占种群中全部基因数的比率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 C 杂交育种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进行的新品种选育方法,通过杂交获得的大量杂合子在自然界中还可表现出杂种优势,A 正确;基因工程的实质就是让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导入另一种生物的细胞内实现基因表达的过程,B 正确;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占种群中该种基因的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C 错误;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由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分属不同物种,D 正确。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统一性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种个体间无法

    17、交配,不能产生后代,被称为生殖隔离B.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C.若变异的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就可能发生作用D.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答案 A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A 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B 正确;自然选择对不同变异起选择作用,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逐渐减小,自然选择通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C 正确

    18、;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包括基因重组和突变,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生存斗争是进化的动力,D 正确。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基因重组不改变基因频率,不会影响生物进化的进程7C.在抗生素浓度较高的环境,会促使细菌产生更强的抗药性变异D.若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片段长度不相等,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D 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结果,A 错误;基因重组会影响生物进化的历程,B 错误;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而不是促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C 错误;若同源染色体之间互换的片段长度不相

    19、等,会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7.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植物,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f 没有地理隔离,也不会产生生殖隔离B.aj 所含的全部基因,称为种群基因库C.fj 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该种群基因频率有可能发生变化D.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 C a、c、f 生活在同一个区域内,没有地理隔离,但它们属于三种植物,所以存在生殖隔离,A 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而图中 aj 不是一个种群,B错误;fj 在一段时期内没有产生新的基因,但也有可能因为自然选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C 正确;该生态

    20、系统中的所有生物和周围的无机环境之和称为生态系统,D 错误。8.江汉平原盛产油菜,科技人员非常注重油菜品种的选育。如图表示油菜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数的变化情况。选择育种对高含油量油菜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 )A.定向诱导了控制高含油量基因的自由组合B.改变了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C.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D.淘汰了部分表现型,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答案 D 一般情况下,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是定向诱导的结果,A 错误;控制产油的这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为 1,是不变的,B 错误;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从每一代的变异个体中选育出含油量高的油菜品

    21、种进行繁殖培育,必然会淘汰含油8量低的类型,进而使高含油量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大,改变了油菜的基因库,但不一定产生新物种,C 错误、D 正确。9.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 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 K 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如表。若对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 )基因型 rr Rr RR对灭鼠灵的抗性 敏感 抗性 抗性对维生素 K 依赖性 无 中度 高度A.基因 r 的频率最终下降至 0B.抗性个体 RRRr=11C.基因型为 RR 的个体数量增加,rr 的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22、Rr答案 D 根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可知:由于 Rr 对维生素 K 依赖性是中度,对灭鼠灵有抗性,对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仍有基因型为 Rr 的个体活着,因此基因 r 的频率最终下降至 0 是不正确的,A 错误;抗性个体中,由于 Rr 对维生素K 依赖性是中度,而 RR 对维生素 K 依赖性是高度,所以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环境中主要是基因型为 Rr 的个体,B 错误;RR 和 rr 个体数量都在减少,C 错误,D 正确。10.2013 年 3 月,澳大利亚詹姆士库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麦维尔角地区发现一种独特的壁虎(壁虎甲)。它们有一条像叶片一样宽大的尾巴,修

    23、长的身形和四肢,还有一双巨大的眼睛,而这些特征利于该壁虎很好地适应丛林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1)麦维尔角地区还有一种普通壁虎,若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 (填“一定”或“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理由是 。 (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何解释? 。 (3)壁虎甲的某一相对性状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抽样调查得知当年雌雄个体的比例为 11,雌性个体中 XAXA、X AXa、X aXa三种基因型个体所占比例依次为60%、30%和 10%,雄性个体中 XAY、X aY 两种基因型各占 50%。该种群中

    24、A 基因的频率为 (用分数表示)。 由于不含 A 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致使该种群中这对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是 ,由9此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 (4)若壁虎甲的某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倒位。如图仅绘出相应区段的碱基序列,请在空白虚线框内写出原虚线框内倒位后的碱基序列。答案 (1)不一定 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答案合理即可)(2)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合理即可)(3)2/3 A 基因频率逐渐升高,a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4)如图所示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普通壁虎与壁虎甲能交配且能产生后代,但是不清楚该后代是否可育,因此不能判断二者是否属于同一

    25、个物种。若后代可育,则普通壁虎与壁虎甲属于同一物种,否则,属于不同物种。(2)与普通壁虎相比,壁虎甲的形态发生较大变化,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3)假设该种群中雌雄个体各有 100 只,则种群中 A 基因的频率=(602+30+50)(200+100)=2/3。由于不含 A 基因的个体易被天敌捕食,则 A 的基因频率在种群中逐渐升高,a 基因频率逐渐降低,说明该壁虎种群在不断地发生进化。(4)倒位片段的碱基序列发生了 180 度的旋转,因此倒位后的碱基序列变化为:。11.遗传现象与基因的传递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频率是指 。进化的实质是 。 10(2)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

    26、,A 和 a 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不考虑基因突变,若进行连续多代自交,A 的基因频率 (填“上升” “下降”或“不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F 3中 Aa 占 。 (3)果蝇细眼(C)对粗眼(c)显性,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假设个体繁殖力相同,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自由交配得到 F1个体 5 000 只,其中粗眼果蝇约 450 只。则亲本果蝇细眼和粗眼个体的比例为 。 (4)某病是常染色体上的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正常人群中每 40 人有 1 人是该病携带者。现有一正常男性(其父母都正常,但妹妹是该病患者)与一名正常女性婚配,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用分数表示)。 答案 (

    27、1)在种群基因库中某种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不变 2/5 (3)73 (4)239/240解析 (1)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现有基因型为 Aa 的小麦,A 和a 不影响个体生活力,且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则在自交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若进行随机交配,并且连续淘汰隐性基因纯合的个体 aa,则子一代 AAAa=12,子二代AAAa=(2/32/3)(21/32/3)=11,子三代 AAAa=(3/43/4)(23/41/4)=32,因此子三代中 Aa 占 2/5。(3)根据题意分析,果蝇自由交配后 cc 占 4505 000100%=9%,则 c 的基因频率为 30%,而自由交配后代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即亲本种群的 c 基因频率也是 30%,又因为亲本都是纯合子,因此亲本果蝇细眼 CC 和粗眼 cc 个体的比例(1-30%)30%=73。(4)根据题意分析,该遗传病在正常人群中,携带者的概率为 1/40;一正常男性的父母正常,妹妹患病,说明该男性是携带者的概率为 2/3,则该男性与一名正常女性婚配,后代发病概率=1/402/31/4=1/240,因此后代正常的概率为 239/240。


    注意事项

    本文((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20讲生物的进化夯基提能作业本(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