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单元 原电池 化学电源教师备用题库1.某电池以 K2FeO4和 Zn 为电极材料,KOH 溶液为电解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 Zn 电极流出,经 KOH 溶液流向正极B.正极反应式为 2Fe +10H+6e- Fe2O3+5H2OO2-4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浓度不变D.该电池工作时 OH-向负极迁移答案 D 电子由负极(Zn)流出,经导线流向正极,A 错误;电解质溶液为 KOH 溶液,故正极反应式为:2Fe+6e-+5H2O Fe2O3+10OH-,B 错误;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Fe +5H2O Fe2O3+3Zn(OH)2+4OH-,由O2-4 O2
2、-4此方程式可知 KOH 浓度增大,C 错误;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D 正确。2.新型 Na-CO2电池工作原理为 4Na+3CO2 2Na2CO3+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 是还原剂,作负极B.CO2在反应中失去电子C.CO2部分被还原D.每生成 1 mol Na2CO3,转移 2 mol 电子答案 B Na 化合价的变化为 0+1,Na 是还原剂,作负极,故 A 正确;C 化合价的变化为+40,CO 2在反应中得到电子,故 B 错误; C 的化合价降低,CO 2部分被还原,故 C 正确;每生成 1 mol Na2CO3转移 2 mol13电子,故 D
3、正确。3.(2016 浙江理综,11,6 分)金属(M)-空气电池(如图)具有原料易得、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新能源汽车和移动设备的电源。该类电池放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4M+nO 2+2nH2O 4M(OH)n已知: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指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理论上能释放出的最大电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多孔电极的目的是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氧气扩散至电极表面B.比较 Mg、Al、Zn 三种金属-空气电池,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C.M-空气电池放电过程的正极反应式:4M n+nO2+2nH2O+4ne- 4M(OH)n2D.在 Mg-空气电池中,为防止负极
4、区沉积 Mg(OH)2,宜采用中性电解质及阳离子交换膜答案 C 采用多孔电极可以提高电极与电解质溶液的接触面积,并有利于 O2扩散至电极表面,A 正确;单位质量的 Mg、Al、Zn 反应,Al 转移的电子数最多,故 Al-空气电池的理论比能量最高,B 正确;由于电池中间为阴离子交换膜,故 Mn+不能通过,则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4e-+2H2O 4OH-,C 不正确;在 Mg-空气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Mg-2e- Mg2+,为防止负极区沉积 Mg(OH)2,可采用阳离子交换膜阻止OH-进入负极区,D 正确。4.用 NaOH 溶液吸收烟气中的 SO2,将所得的 Na2SO3溶液进行电
5、解,可循环再生 NaOH,同时得到 H2SO4,其原理如下图所示(电极材料为石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 a 极要连接电源的负极B.C 口流出的物质是硫酸C.S 放电的电极反应式为 S -2e-+H2O S +2H+O2-3 O2-3 O2-4D.B 口附近的碱性减弱答案 D 根据 Na+、S 的迁移方向判断电源的阴、阳极。Na +移向阴极区,a 极应接电源负极,b 极应O2-3接电源正极,其电极反应式分别为阳极:S -2e-+H2O S +2H+O2-3 O2-4阴极:2H 2O+2e- H2+2OH -所以从 C 口流出的是硫酸,在阴极区,由于 H+放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c(
6、H +)减小,c(OH -)增大,生成 NaOH,碱性增强,从 B 口流出的是浓度较大的 NaOH 溶液。5.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 CH4+H2O 3H2+CO,每消耗 1 mol CH4转移 12 mol 电子3B.电池工作时,C 向电极 B 移动O2-3C.电极 B 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2CO2+4e- 2CO2-3D.电极 A 上 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H2+2OH-2e- 2H2O答案 C A 项,反应 CH4+H2O 3H2+CO,每消耗 1 mol CH4转移 6 mol 电子,错误;B 项,电池工作时,C 向负极移动,即向电极 A 移动,错误;C 项,在电极 B 上发生还原反应,该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3O2+2CO2+4e- 2C ,正确;D 项,电极 A 上 H2参与的电极反应为 H2+C -2e- H2O+CO2,错误。O2-3 O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