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1084296       资源大小:14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1、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选择题(每题 4 分,12 小题,总共 48 分.)1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 世纪史中写到:如果说,20 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A 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B 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C 国际间的合作日趋密切D 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答案】C【解析】点睛:明确国际主义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所学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2下列不属于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的有:A 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B 欧盟的建立C 日本争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答案】A【解析】【详解】亚太经合组织的成立属于

    2、经济区域组织,不是政治多极化表现,故 A 项错误,符合题意;欧盟和日本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故 B 项和 C 项正确;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点睛】当今世界格局特点3剑桥美国史:“在冷战的背景下,复杂的问题得以简单化,美国的主要威胁来自里根所称的邪恶帝国苏联。1991 年苏联的解体摧毁了这个框架,开启了通往乔治布什乐观地称为新世界秩序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也许不可避免地注定是一条混乱之路。”这段话旨在强调A 冷战客观上缓和了国际局势B 美苏对抗导致世界秩序稳定C 新旧秩序转换中的局势动荡D 美国主导新世界秩序的重建【答案】C【解析】【

    3、详解】4有学者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因为正是由于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这说明苏联解体产生的主要影响是导致A 两极世界最终解体B 美国失去战略对手C 世界形成多极格局D 资本主义内部对抗3【答案】A【解析】【详解】5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 20 世纪 50 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一一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A 经济全球化势头

    4、正猛B 世界己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D 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各国、地区势力的兴起可知“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故 B 项正确;经济全球化势头正猛是两极格局解体之后,故 A 项错误;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是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故 C 项错误;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一格局至今没有形成,故 D 项错误。点睛:46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 2014 年已占到全球经济的 21%,在 2005-2014 年的十年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 50%。金砖国家正在获得更多的财富、专业技术、消费能力和政治影响力,

    5、并且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重新安排世界制度。这表明A 全球经济一体化扩展到金融领域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C 中国成为新的世界秩序的主导者D 多极化格局面临着严峻挑战【答案】B点睛: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但到目前为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目前的国际局势是处于由旧格局终结向未来将要形成的新格局的转变过程中。世界格局的多极化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两极格局终结对多极化的影响是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在加速发展,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多极化中的“化”,就是指一种发展趋

    6、势,并非指现实,在多极格局形成之前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期。7有学者预言,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这说明A 两极格局已经解体B 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C 世界政治新秩序已建立D 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二十一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并立的局面,以及“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的描述可知,全球已经不再是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新的力量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5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不断显现。故 D 项正确。

    7、A、B 两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故 C 项错误。82011 年,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材料中“根本性变化”是指,当今世界A 发达国家已日趋衰落B 东西方差距逐渐消失C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D 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答案】D9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说:“目前的多极化趋势将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 欧盟努力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B

    8、日本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C 俄罗斯不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成挑战D 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并努力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答案】C【解析】从材料“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中可以看出,多极化为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促进了世界新秩序的形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的发展、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发展都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 AB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 项说法错误,俄罗斯在军事方面对美国的地位仍有挑战,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10下面是根据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综合国力课题组的研究报告整理的 1998 年世界七大国的综合国力值对比表。这些数据6

    9、A 可以解释当时国际关系格局特点B 与当时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完全致C 体现了美俄特殊地位的原因D 与各国经济发展速度排名相一致【答案】A【解析】11以下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 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 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C 两极格局即将结束 D 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答案】B【解析】1991 年苏联解体意味着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故排除 C;两极格局解体后,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但是还没有形成多极格局,故 A 排除;目前是多极化趋势加强背景下的“一超多强”局面,故选 B;多极格局和两极格局是相对的,所以不可能并存,故 D 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12史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

    10、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A 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B 战争与革命再次成为世界主题C 俄罗斯与中国结盟挑战美国霸权D 美国丧失干涉地区冲突的实力【答案】A7二、非选择题(每题 12 分,1 小题,总共 12 分.)13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后初期西欧国家共产党的势力得到很大发展。法共在 1946 年 11 月国民议会大选中获得 182 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意共在 1946 年 6 月的议会选举中也成为第三大政党。在“马歇尔计划”实行的两年零

    11、九个月中对西欧的全部援助中有 88 亿美元用于采购货物:粮食、饲料、化肥、原料和半成品通过大量的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为其过剩的经济能力找到了出路。为了更好地实施“马歇尔计划”,在美国的要求下,1947 年,英、法等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1950 年 9 月,参加“马歇尔计划”的十六个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摘编自浅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的影响材料二:1980 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认真做好援外工作的几点意见指出过去对外援助的种种弊端。与此相应,我国的对外援助政策也进行了改革和调整,突出了“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

    12、1997 年,中国开始主动参与国际组织的多边援助。2000 年中国向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提供了多边援助。中国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海啸及日本地震时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摘编自努力开创援外工作新局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析“马歇尔计划”产生的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援助与“马歇尔计划”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两种援助实质的不同之处及原因。【答案】(1)作用:恢复西欧经济;遏制共产主义,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促进西欧联合;为美国开拓市场。(2)相同之处:注重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不同之处:“马歇尔计划”带有“

    13、冷战”性质,意图控制西欧,具有与苏联争霸色彩;我国对外援助注重大国责任与形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原因:二战后“冷战”形成,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经济全球化,合作发展与共赢成为共识。【解析】8【详解】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产生的作用、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援助与“马歇尔计划”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和实质上的不同之处及其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对外援助与“马歇尔计划”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中的“对外援助的经济意义超越了对政治利益的诉求”可以看出是注重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两种援助实质的不同之处,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平等互利、形式多样、注意实效、共同发展”,并联系所学有关内容,从“马歇尔计划”带有“冷战”性质、意图控制西欧、具有与苏联争霸色彩,而我国对外援助注重大国责任与形象、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等方面来回答。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应当联系各自的时代背景,从二战后“冷战”形成、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以及随着两极格局解体和经济全球化、合作发展与共赢成为共识等方面来回答。


    注意事项

    本文((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towelfact22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