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1084186       资源大小:89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1、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选择题(每题 4 分,12 小题,总共 48 分.)1符合“形成民族国家克服专制权力走向工业革命”现代化轨迹的是A 英国B 美国C 德国D 日本【答案】A【解析】【详解】2英王乔治三世(17601820)改变了之前两任先王不问国事的惯例开始直接干预政治,通过封官许愿、收买贿赂的方法在议会中造成一个“国王之友”派,并且根据个人喜好在不停地更换政府首相,但是乔治三世又不得不接受一些他不喜欢的辉格党人到内阁中供职并为此而苦恼。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 议会的合法权力遭到了破坏B 王权重新凌驾于议会之上C 代议制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

    2、材料中的信息说明英王乔治三世时期出现国王直接干预政治,内阁首相权力受到国王的干2涉,说明此时英国的代议制仍需进一步完善,故项正确;此时议会仍然是权力中心,并没有受到破坏,故项错误;王权在权利法案颁布之后就受到限制,国王权力逐渐下降,故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代议制和经济的问题,故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 。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所淘汰。该观点表明英国A 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地位提高 B 君主立宪制存在严重

    3、弊端C 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 D 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答案】C【解析】4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 1761 年达到顶峰” ,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 ”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A 资产阶级革命的迫切性B 工业革命的必然性C 殖民霸主形成的可能性D 议会改革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详解】“贵族权力在 1761 年达到顶峰” , “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说明了英国民主政治已经显现出弊端,体现了议会改革的必要性,故 D 项正确;1688 年,英国已经完3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故 A 项

    4、错误;工业革命的必然性在于市场的扩大,这和材料无关,故B 项错误;殖民霸主的形成和材料也无关,故 C 项错误。5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认同绝对王权应该淡出英国的政治舞台,人类的幸福应该构筑在宪政的基础之上。这说明当时英国A 意识形态的矛盾日益尖锐B 英国高层斗争比较激烈C 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D 确立立宪体制有必然性【答案】D【解析】【详解】6在中世纪的英国,最高的法律是抽象的“上帝的法律” 。1534 年议会制定的法律则宣布,一切宗教法规如果没得到英国实体法的承认,便没有效力, “在上帝之下,英国不承认除国王陛下以外的任何权威,而只服从本国制定的法律。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英国A

    5、 君权神授观念动摇B 议会作用有所加强C 法治原则得到确立D 王权开始走向衰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议会制定的法律规定,除国王外,其他诸如宗教法规都需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说明当时英国议会的权力加强,其制定的法律具有很高的权威性,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而是强调议会作用有所加强,A 项错误。材料中仅仅强调议会有权制定法律并未说明英国确立法治原则,C 项错误。王权开始走向衰落是在 1688年光荣革命后,D 项错误。71689 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4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 。这一新誓词反映出A 议会

    6、至上原则B 先王法律被废弃C 国王统而不治D 内阁专横局面出现【答案】A8 “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之一,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英国这一惯例在近代A 制约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权力B 意在为国王的过失进行开脱C 对英格兰政治传统有所捍卫D 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原则【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来看, “国王不能为非”原则是对国王权力的制约,由于要保证国王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国王实际上不能作出任何决策,体现了“国王统而不治”原则。故答案为 D 项。这一原则制约

    7、了国王的权力,排除 A 项;B 项对这一原则理解错误,排除;这一原则与英格兰政治传统无关, “国王不能为非”是近代英国著名的宪法原则,排除 C 项。点睛:在英国,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的产生与存废以议会为基础,国家的行政权力掌握在内阁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君主只做一些礼仪性、程序性的工作,具有“虚位元首”的性质, “临朝不理政” ,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591820 年,曼彻斯特、伯明翰、利兹三个市(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总计 50 万,却从未派出一名议员;而衰败选邑老萨勒姆已成为无人居住的农田,却拥有 7 张选票。这表明A 英国议会改革势在必行B 英

    8、国政府不重视工业的发展C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弱小D 新兴工业城市不愿派出议员【答案】A1017 世纪 40 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发生更替B 社会发生转型C 国力对比变化D 文化途径迥异【答案】B【解析】材料“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反映了当时中西方社会不同的演变趋势,中国明清时期仍然处于小农经济主导的封建专制社会,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故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社会转型,故 B 正确;政权更替属于表面现象,不是本质,故 A 错误;

    9、国力对比与社会转型相比,并不是最本质的问题,故 C 错误;文化差异属于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之一,故 D 错误。故选 B。111872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投票祛案 ,将口头表决改为秘密投票。这表明英国A 扩大选民投票范围B 民主政治的确立C 保护选民投票自由D 确保人民投票权利6【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关于英国选民投票方式的变化可以得知,随着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与完善,政府更加注重保护选民的投票自由,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选民投票范围,故排除 A 项。英国民主政治早已经确立,故排除 B 项。英国的举措无法确保人民投票权利,故 D 项错误。121689 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宽容法案

    10、 。其中, 宽容法案授予几乎所有新教徒群体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英国通过上述两个法案A 确保了议会的基本权利B 把国王置于“统而不治”的境地C 继承了传统的政治规则D 使公民权利和君主权力达到平衡【答案】D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二、非选择题(每题 12 分,1 小题,总共 1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

    11、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 ,约法省刑,简易疏阔。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废止了部分肉刑,反映了司法的进步。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13 世纪初,7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英王签署大宪章 。 大宪章共 63 条条款,部分如下:第 12、14 条:除传统封建捐税外,任何赋税必须经“全

    12、国公意许可” ,为取得全国公意许可,需召开大会议;第 30 条:未经自由民同意,任何郡长或执行吏都不得擅取其车马作为运输之用;第 61 条:贵族须推选出 25 位代表,监督大宪章的落实;第 63 条:教会应享有自由,英国臣民及其子孙后代充分而全然享受大宪章所述各项自由、权利与特权。据程汉大与英国宪法的起源等(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各自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各自特点产生的原因【答案】 (1)汉律:崇尚宽简;强调皇权至上(或皇权高于法律) ;礼法并用(或刑礼一体);儒家思想成为法律的基础。大宪章:法律至上,王权有限(或以法律约束王权) ;保

    13、护私有财产;重视监督和落实;保障臣民自由与权利(2)原因:汉律: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大宪章:英国具有法治传统;中世纪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王权与贵族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意识的产生;人文精神的发展。【解析】【详解】(2)根据材料一“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得出原因之一,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同时结合所学,汉律的制定及体现出的特点与汉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及汉代儒学的发展概况有关,由此分析得出答案。根据材料二“英国是一个法治传统悠久的国家国王和贵族之间维系着一种双向契约关8系中世纪后期,英王不断加强王权,危害到贵族们的封建权益”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


    注意事项

    本文((同步精品课堂)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0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测)(提升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lawfemale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