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九)(实验班).doc

    • 资源ID:1083071       资源大小:201.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九)(实验班).doc

    1、1寒假作业(九)一、选择题1.“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材料中“它( )A.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B.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C.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 D.宣告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2.邓小平说:“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一条线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 。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的“转变”主要表现为A.实行“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推进

    2、新型区域合作关系 D.实行不结盟政策3.1949 年 11 月,周恩来指出:“外交工作有两方面:一面是联合,一面是斗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工作的“联合”主要表现在推行“一边倒”政策 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推行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合作政策 重视加强区域合作的外交政策A. B. C. D.4.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 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5.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

    3、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 。这说明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6.原新华社国际部记者高梁在炎黄春秋上发表了一篇回忆文章:“我作为代表团先遣小组的成员,亲身经历了这些激动心弦的日日夜夜在三天之内办理了一切出国手续,赶制了行装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

    4、的做法秘书处不清楚,我国国旗的位置是按中国(CHINA)的C ,还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REPUBL-ICOFCHINA)的第一个字母P来排列。 ”材料所反映的外交事件是( )2A.毛泽东率领代表团访问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B.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C.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第 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7.俗话说:“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 “与邻为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B.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5、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8.新中国参加的某次国际会议就下面地图所示区域的和平问题达成了协议。这次会议A.推动了朝鲜战争停战协议的签署 B.促进了中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C.结束了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战争 D.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9.20 世纪 70 年代是中国外交突破期,对于这一阶段外交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 B.民间外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超越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限制 D.结伴外交使中国外交更灵活1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政策1972 年 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

    6、举动视为“越顶外交” 。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直接反应是A.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B.对侵略历史进行深刻反省、道歉与赔偿C.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的“外交关系” D.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1.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这一时期的下列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万隆会议召开中共八大的召开决定建立人民公社发动“文化大革命”A. B. C. D.12.1954 年 4 月,中印双方签署协定,第一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整写入外交文件。1955 年万隆会议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中包含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全部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进一步扩大的主要

    7、原因是该原则A.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C.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 D.有利于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发展13.下表所示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 (略表) ,它反映了2000 2006 2010 2011 2012 20133中国对中亚出口额(亿美元) 77 523 1653 1858 213 2323中国对中亚进口额(亿美元) 105 35 1358 2102 2464 2703中国对中亚国家的进出口额呈上升趋势世界银行主导下的金融合作产生积极效果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彰显活力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稳定了

    8、世界经济秩序A. B. C. D.14.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 B.苏联阻止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升 D.中国已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5.印尼开国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即狮面人身像) 、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 ”这次会议A.力图推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改变了联合国的力量对比 D.实践了不结盟运动的政策16.1

    9、975 年 3 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国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美方不能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这材料说明A.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 B.“文革”错误影响到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坚持奉行霸权主义政策17.“求同存异”的原则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内涵?A.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 B.放弃与他国的冲突,在妥协基础上达成利益一致C.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来解决问题 D.放弃冲突,以利益交换达成妥协18.2017 年 6 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

    10、,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说明“上海精神” ()A.有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B.以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为宗旨C.旨在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D.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友好合作19.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毛泽东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实行“一边倒”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反帝反修“两个拳头出击”20.1956 年,北京举办了名为

    11、“日本商品交流会”的展览,毛泽东亲自前往参观,并对展4览给予高度评价。此后,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逐渐频繁。这说明A.中日邦交已正常化 B.日本政治追随美国C.中日友好民间先行 D.中国外交发生巨变二、材料题21.国家的外交事务既是一国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 12 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

    12、,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材料二:材料三: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基本方针及建交方式的特点。5(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新中国外交成就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以及新时期我

    13、国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 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其中包括美国在朝鲜、日本、冲绳、台湾、南越、缅甸和泰国等地区保持军事基地。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71 年 7 月 6 日,尼克松总统在美国堪萨斯城对世界格局提出了“五个中心”的看法。他认为,美、苏、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的五个力量中心。美国意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面对苏联的争霸,美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

    14、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全面执行尼克松主义的一项内容,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国的战略处境,美国开始了6接近中国的过程。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材料三尽管中国人说是尼克松政府急于要求得到北京之行的准许的,但是中国自己的动机却是掩盖不住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 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绝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课本概括美国的对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采取的应对方针。(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简要分析 70 年代美国调整对

    15、外政策的原因。(3)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方面,材料二、三的认识有何不同。(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外交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7河北安平中学实验部高一年级历史学科寒假作业答案(九)1.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亚洲邻国” “周边国家”可知这一举措是为了同邻近国家积极发展友好关系而提出的,这正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不符合“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 ,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与“取

    16、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无关,排除C项;1971 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反映了美国等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2.D【详解】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根据“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苏关系交恶,且中国受到苏联的霸权威胁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 “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实行和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在 50 年代,故排除A、B项;改变“一条线”战略后中国在外交政策上的调整是实行不结盟政策,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关系是在 90 年代以后,故排除C项,故选D。3.D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7、,新中国成立初,外交上推行“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与苏联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参加亚非会议,推行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政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有所调整,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独立自主表现为不结盟政策,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故选D。4.B试题分析:题干叙述了现代中国 50 年代外交成果,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故 50 年代这些外交成果也正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A项“消除了”说法与史实不符,说法是错误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是现代中国 80 年代的外交政策,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中美关系,无法反

    18、映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和缓和,故D项错误。5.C材料前半部分周恩来总理强调了中国外交保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后半部分周总理阐明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和原则,在这次亚非会议上中国取得了外交上的重大胜利,说明了这一政策的实用性,故C项正确;中苏结盟时期中国也不是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故A项错误;与苏联结盟是保卫新中国政权,不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故B项错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仍然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故D项错误。6.D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是苏联,不存在更换旗帜景,A错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是日内瓦会议,不存在更换旗帜

    19、的做法,故B项错误;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不存在更换旗帜的做法,C项错误;材料“秘书处未再安排为我国举行升旗仪式,而是采取了更换旗帜的做法”指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和台湾当局被驱离联合国的历史事件,故选D。7.C中国不是亚太经合组织发起国家A不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全球性组织,不能体现材料中“与邻为善” ,B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邻近的中亚国家建立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以构建地区安全和经济合作为目标,C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不能体现材料中“与邻为善” ,不符合题意,排除。8.D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D正确;A是朝鲜战争英雄;B属于中

    20、日关系;C是越南战争影响。9.D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注意题干时间“20 世纪 70 年代” ,结合所学可知,20 世纪 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说明坚持一个中国是建交的重要原则,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972 年中日建交,起推动作用的是日本民间团体,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是 1953 年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坚持一大片、一条线,体现中国外交更灵活,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10.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 1972 年尼克松访华后,日本和中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中8国建立外交关系,故A正确;BC明显不符合有关主旨,故排除

    21、;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D项错误。11.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是 1955 年 4 月;是 1956 年;是 1958 年;是 1966 年;因此正确顺序是,所以答案选A。12.A万隆会议等足以证明该原则促进了亚非不同制度国家的平等合作,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尚未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也未推动亚非国家掀起民族独立浪潮,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和不结盟运动无关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C由“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其进出口的是数额都逐渐增加,故符合题意;中国与中亚国家组建了上海合作组织,进出口

    22、额的增加体现出结伴而不结盟关系下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充满活力,故符合题意;题干中的进出口是属于贸易领域的,与金融合作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中国与中亚国家和地区的多边贸易有利于稳定自己区域内的经济秩序,但不能说稳定世界经济秩序,故排除。14.A据材料“1971 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期间,为保守会谈内容机密,双方在场人员不得使用录音机,全凭耳听手记,再各自整理成文本”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受国家性质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即中美关系进程笼罩冷战阴影,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和材料无关,故CD项错误。15.A由材料可知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力图推

    23、动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故A项正确;日内瓦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和联合国的力量对比的改变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没有参加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16.D根据材料“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美方难以接受”可知美国坚持干涉中国内政的霸权主义政策,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美国极力支持台湾独立,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文革”错误影响中国外交,排除B。中美是 1979 年建立外交关系,排除C。所以选D17.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变了建国初期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 “求同存异”原则继承和发

    24、展了这一精神,故选C;任何国家的外交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国家利益,ABD表述错误,排除。18.A“上海精神”的内涵主要涉及到国家之间的和平相处与合作,这是在新时代新背景下对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建设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出有关国际争端的问题;C选项过于片面,只强调了经济问题;D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不仅仅限于亚洲,俄罗斯属于欧洲国家。19.C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寻求共同利益” 、 “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等,结

    25、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D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 。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意思衔接不紧密,不准确。而C项,中美敌对关系开始改善,是题干材料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准确体现。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20.C中日邦交已正常化始于 1972 年,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日本政治追随美国,排除B;由材料“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逐渐频繁” ,说明中日友好民间先行,故选C。D中“巨变”无体现,排除。21.(1)基本方针:一边倒;特点:强调意识形态或国家制度。(2)外交成就及其影响:图 1: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图 2:周恩来提出了“求

    26、同存异”方针,增进了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图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 4:签订和9发表中美联合公告 ,标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背景:改革开放的深化;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政策:全方位、不结盟政策(无敌国外交)特点: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2.(1)美国采取了政治不承认,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外交孤立的政策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2)变化:美国从敌视中国转变为谋求改善中美关系。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美国霸权地位严重衰落;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欧、日本崛起(3)认识角度:材料二中方认为是美国急于改善两国关系;材料三美方认为是中方急于改善关系。(4)因素:综合国力;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注意事项

    本文(河北省安平县安平中学高一历史寒假作业(九)(实验班).doc)为本站会员(testyield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