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六专题九日齐山登高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 资源ID:1082569       资源大小:42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六专题九日齐山登高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1、1九日齐山登高学习目标:1、了解杜牧,理解诗歌内容。2、赏析诗歌,领会其独特的情感表现。3、掌握方法,提高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学习过程:一知人论世。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1、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高门士族,是宰相杜佑之孙,二十六岁时考中进士,任弘文馆校书郎。不久,任江西、淮南等节度使幕僚,以后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及黄州、池州、睦州

    2、、湖州刺史,终中书舍人。2、晚唐社会动荡,杜牧经世之才不得施展,偏寓池州,处于一身中最困踬时期。3、这首七律是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所作,是诗人和友人张祜的酬唱之作。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二、 “登高”题材诗表达的情感:登柳州城楼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柳宗元 王维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是音书

    3、滞一乡登 高 与诸子登岘山杜甫 孟浩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登幽州台歌 登岳阳楼陈子昂 杜甫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情感总结:不得见用之愁 忧国忧民之心 思归思乡之情 吊古伤今之叹 知音难觅之憾 功成身退之志 贬谪异乡之苦三朗读诗歌,思考:1、 初读诗歌, 感受诗意。1. 从尾联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诗中还有哪里可以看出?2. 有人说这首诗“语虽达观而意含抑郁” ,也就是说,在旷达的语句中交织着抑郁的情感。那么,找出相关含有抑郁情感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33. 比较本诗与杜甫的登高在思想情感和意境上的差异?4.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四诗歌鉴赏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练习。蜀中九日登高(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注那:奈何,为什么。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说:“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读之,初似常语,久而自知其妙。 ”你认为这两句妙不妙?为什么?


    注意事项

    本文(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语文第六专题九日齐山登高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