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湘教版.doc

    • 资源ID:1082352       资源大小:2.64M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湘教版.doc

    1、1考点规范练 33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2018 山西联考)成都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条件,积极发展国际贸易。据此完成第 12 题。1.上图示意 2009 年到 2012 年成都市不同商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比重增加较大的产业是( )交通工具类产业 机械设备产业 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业 电气电子产业A. B. C. D.2.成都市发展国际贸易的优势条件有( )能源、矿产品产量大 交通较便利 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 高等教育较发达,人才集中A. B. C. D.答案 1.B 2.C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以看出,2009 年到 2012 年,成都市比重增加较大的产业是计算机

    2、及通信技术产业和机械设备产业。第 2 题,成都市在国际贸易中出口商品以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产业、机械设备产业为主,这些产品研发需要知识和人才,成都高等教育较发达,人才集中;产品出口量大,在国际贸易中占优势,主要是成都劳动力资源丰富,商品价格低;成都深居内陆,没有出海通道,国际贸易的交通不占优;出口商品不是矿产和能源。下图为浙江省 20002016 年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图。据此完成第 34 题。23.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城镇化率的是( )A. B. C. D.4.图示期间浙江省( )A.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B.城镇化率与第二产业变化同步C.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D.目前处于高水

    3、平均衡发展状态答案 3.C 4.C解析 第 3 题,现阶段中国城镇化率不断上升,图中折线符合变化趋势。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 100%,选取某一年的比重之和分别与相加,等于 100%的为,说明代表城镇化率,图中代表三次产业。比重最低,呈下降趋势,为第一产业;在 2014 年前占主导,比重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为第二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在 2014 年后占据主导,为第三产业。第 4 题,浙江省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经济总量上升,其产值不断上升,A 项错;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与第二产业变化不完全同步,B 项错;根据图示可知第三产业增速超过第二产业,C 项正确;根据目前浙江省三次产业的变化及比重可判断,浙

    4、江省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区域发展呈现不均衡发展状态,D 项错。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 570 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 450 万人,这些“归雁”对活跃农村经济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据此完成第 57 题。5.在我国,“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3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A. B. C. D.6.“归雁”经济对“归雁”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城市环境污染加剧B.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C.城市失业率提高D.乡村

    5、土地撂荒,无人耕种7.“归雁”经济创业者们具有的优势是( )A.市场竞争意识强,营销渠道广B.创业理念先进,愿望强烈C.具有务工、经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D.拥有广阔的融资渠道答案 5.A 6.B 7.C解析 第 5 题,根据材料可知,原就业地的经济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压力较大,正确;“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增强,成为“归雁”经济的拉力,正确;“归雁”经济指农民工返乡创业,气候几乎没有影响,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不会出现水平下降,错。第 6 题,结合材料,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二、三产业比重上升,B 项正确。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发展经济不一定导致

    6、城市环境污染加剧,A 项错;经济发展不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和乡村土地无人耕种的现象,C、D 两项错。第 7 题,“归雁”经济创业者们一般都是在城市打拼过的务工、经商人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较当地居民有很大优势,C 项正确。创业者的文化层次一般较低,市场竞争意识、营销渠道、创业理念、融资渠道等方面不具有优势,A、B、D 三项错。(2018 河北衡水中学检测)“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和川渝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第 810 题。48.与川渝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资金充足 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土地和用工成本低技术力量

    7、雄厚A. B. C. D.9.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西电东送工程中川渝地区应重点开发的能源是( )A.水能 B.煤炭、天然气C.核能 D.太阳能10.在与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川渝地区应重点发展( )A.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C.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答案 8.B 9.A 10.A解析 第 8 题,川渝地区土地面积大,价格低廉;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劳动力丰富且价廉。长江三角洲地区资金充足、技术力量雄厚。第 9 题,川渝地区水力资源丰富,西电东送工程中川渝地区应重点开发水电。第 10 题,川渝地

    8、区土地、劳动力、矿产、水能等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下图为 2014 年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的总人口、城镇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对比图。读图,完成第 1112 题。511.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 )人口规模 城市化水平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区域面积A. B. C. D.12.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群的发展战略重点对应正确的是( )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 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A.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

    9、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B.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C.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D.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答案 11.C 12.D解析 第 11 题,根据图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可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上、中、下游依次递增的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市化水平。第 12 题,成渝城市群应发展成重要经济中心和开放高地,内陆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发展为综合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江淮城市群应建设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长江三角洲城

    10、市群应建成全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一带一路”总枢纽。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域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变化图。据此完成第 1314 题。613.该省级行政区域最有可能是( )A.广州 B.江苏 C.台湾 D.辽宁14.该省级行政区域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 )科技发展缓慢 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 服务业快速发展 矿产资源枯竭A. B. C. D.答案 13.C 14.D解析 第 13 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该省级行政区域工业所占比重总体下降,服务业所占比重总体上升,说明该省级行政区域的经济水平高。结合图中年代和比重值大小分析,图示省级行政区域

    11、服务业比重大,最有可能是台湾,C 项正确。第 14 题,台湾科技发展较快,错;工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差距越来越大的原因是随着经济水平提高,生产成本上升,工业向外转移,对;城市化水平高,服务业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枯竭与服务业比重高没有必然联系,错。D 项正确。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一般而言,湾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阶段。粤港澳大湾区陆地面积、常住人口、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分别占全国的 0.6%、0.5%、12.1%,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

    12、告将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是泛珠江经济协作区规划的升级,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示意图。7港珠澳大桥总长 55 千米,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 6.7 千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和长达 22.9 千米的桥梁工程组成,隧道两端建有东、西两个人工岛。(1)简述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2)根据深圳港湾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为其经济持续发展提出建议。(3)从自然环境角度简析建设港珠澳大桥面对的主要困难。答案 (1)粤港澳地理位置优越,海运条件好,对外经贸合作便利;通

    13、过发达的水路交通网,能带动广阔经济腹地(泛珠江流域)的发展;工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国家政策支持,对外联系经验丰富,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强。(2)提升港口服务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创新设计的服务业);加强区内外合作,加工环节向西部地区转移,利用香港对外经贸的渠道(开拓对外经贸集道);注重环境保护;加大开放力度。(3)海洋多风浪、大雾,施工和保障难度较大;海洋沉积物深厚,桥墩埋设深度大;处于多台风地区,工程防台风标准高;海洋空气中的水汽盐分高,桥梁防腐蚀标准高。解析 第(1)题,粤港澳成为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主要条件一般与位置、交通、

    14、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及自身地位、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有关,据此结合区域具体情况作答。第(2)题,深圳港湾经济发展应向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迈进,因此应注重提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区域开放水平等。第(3)题,本区修建大桥要考虑到海域多风浪、大雾,海洋沉积物深厚,多台风,大气中的水汽盐分高,从而在施工和桥梁建设上采取相应的对策。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82016 年昆山市再次荣登中国百强县之首。昆山市产业优化和升级之路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是苏南模式的突出代表。昆山,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西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京沪铁路直穿开发区,昆山至上海乘高铁约 25 分钟直达。昆山产

    15、业结构变化图(1)1978 年,昆山是地地道道的农业县;2008 年之后,昆山是实实在在的工业城。指出昆山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产业的变化趋势。(2)1978 年至 1985 年,昆山市第二产业迅速发展,主要承接了纺织、化学原料、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简述昆山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3)1990 年至 2000 年,昆山市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房地产市场兴旺,零售业、餐饮等服务业火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4)2000 年之后,昆山市不断向外转移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建设高新技术园区。解释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答案 (1)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城郊农业兴起等

    16、。(2)距离上海市近,地理位置优越,依托上海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发展经济;交通便捷;土地成本低;劳动力廉价。(3)伴随着第二产业的急速发展,外来人口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增强。(4)随着经济的发展,昆山市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劳动力价格上升,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不适应昆山经济发展;昆山市利用其科技水平的提升、交通便利等条件,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园有集聚效应,土地利用效率高,能满足大规模协作化工业生产需求。解析 第(1)题,从昆山产业结构变化图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重逐年降低;由于昆山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不断发展,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城郊农业兴起。第(2)题,从位置、交通、土地、劳动力等9方面分析昆山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第(3)题,从经济发展、人口、消费市场的角度分析房地产、餐饮、零售等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第(4)题,从区位因素变化的角度,分析昆山市向外转移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现代制造业,建设高新技术园区的原因。


    注意事项

    本文(广西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湘教版.doc)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