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1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docx

    • 资源ID:1080007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1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docx

    1、1第一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基础题组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两题。1.图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答案 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灌溉增大了土壤湿度,使局部区域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2.该示意图体现了(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答案 B 该示意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 CO2,而森林土壤是

    2、 CO2产生的重要来源,土壤 CO2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呼吸、植物根呼吸和土壤动物呼吸。某科研小组对武夷山同一海拔、同一坡向、同一优势树种(米槠林)的土壤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三题。森林土壤 CO2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枯枝落叶量的关系示意图3.(2018 广东韶关二模)武夷山森林土壤 CO2排放量最高值出现在( )A.12 月 B.45 月C.78 月 D.1011 月答案 C 图示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速率与土壤温度、含水量、枯枝落叶量呈正相关,而武夷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则夏季排放量最大。24.(2018 广东韶关二模)同海拔、同树种的武夷山东坡比西坡的土壤 CO2排放量大

    3、,其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多 B.蒸发较大C.气温较高 D.枯枝落叶较多答案 A 东坡为夏季风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则土壤含水量东坡大于西坡,使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东坡大于西坡。5.(2018 广东韶关二模)研究表明,天然米槠林土壤比人工米槠林土壤 CO2排放量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土壤温度较高 B.土壤湿度较大C.土壤含水量较高 D.枯枝落叶量较多答案 D 天然林一般要比人工林更稠密,则土壤光照较少而温度可能较低,土壤含水量一般相差不大;但因稠密而枯枝落叶量更多,故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冈底斯山脉的次高峰冈仁波齐峰是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名山之一(海拔 6 656 米),形似金字塔

    4、,被多种宗教信徒奉为“神山”。219 国道南侧的玛旁雍错与拉昂错位于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纳木那尼峰之间,两湖相距不远且有地下水道连接,前者是淡水的“圣湖”,后者却是咸水的“鬼湖”。读图完成下面两题。6.(2018 辽宁五校期末)冈仁波齐峰南坡白雪皑皑而北坡积雪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南坡( )坡度较小 光照更强降雪更多 风力更大A. B. C. D.答案 D 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对;光照强,雪容易融化,积雪少,错;南坡属于迎风坡,降雪更多,积雪多,对;风力大,不利于积雪的保存,错。故选择 D 项。7.(2018 辽宁五校期末)与玛旁雍错相比,拉昂错盐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5、 )A.湖面风力较大 B.汇入淡水较少C.湖水流出较多 D.蒸发量较大答案 B 读图可知,与玛旁雍错相比,汇入拉昂错的河流较少,汇入淡水也就较少,从而导致拉昂错盐度较高,故选择 B 项。提升题组3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8.(2018 河北保定模拟)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答案 C 据图分析,黑土分布在东北地区,褐土、棕壤分布在华北平原,黑垆土紧邻华北平原的西部边界,故黑垆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9.(2018 河北保定模拟)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A.海拔高,热量充足B.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C.

    6、海拔低,光照充足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答案 B 青藏高原东南部为雅鲁藏布江谷地,纬度、海拔都比较低,热量条件好;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水热充足,故发育成红黄壤。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冻土是指温度在 0或 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10.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4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答案 D 活动层与永冻层的界线应该是 7 月份(气温最高

    7、月)0等温线。全球气候变暖,该界线下降,活动层变厚、永冻层上界下降,A、C 项错误;全球变暖,春耕播种时间提前,B 项错误;活动层增厚,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D项正确。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11.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 )A.温暖湿润 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 D.高温干燥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候特征。由图中纬度位置可知,该岛纬度低,气温高;由“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可知该地干燥,降水少,D 项正确。1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 分)材料一 图为我国陕西省地理事物示意图

    8、,图为西安建成区面积与城镇人口变化图。图5图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位于陕北的延安市森林覆盖率不足 10%。20 世纪 90 年代后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森林覆盖率由 1996 年的 16.3%猛增到 2015 年的 46.35%,增速为全国第一。市内河流输沙总量也由1996 年的 268 亿吨减少到 2015 年的 1.93 亿吨。材料三 陕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目前该省矿产资源主要有露天开采和矿井采掘两种开采方式。(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延安市植树造林对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4 分)(2)说出陕西省矿产资源开采对当地水资源的主要影响。(4 分)答案 (1)固定土壤,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

    9、;截留降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侵蚀;阻挡坡面径流,降低流速,减轻流水侵蚀;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减轻水土流失。(2)矿渣堆放,污染水源;地下采矿,影响地下径流,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露天开采,破坏了河流水系,导致水资源短缺;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植被的作用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根据材料二信息得出,延安市森林覆盖率增加,河流输沙总量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释植物对水、土的作用即可。植物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森林及枯枝落叶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减轻了雨水对地面土壤的侵蚀;植树造林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减轻水土流失。(2)本题主要考查

    10、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根据材料三可知,陕西省矿产资源开采方式主要有矿井采掘和露天开采,开采方式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量”的方面,矿井采掘影响地下径流,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露天开采破坏了河流水系,导致水资源短缺,同时露天开采还会破坏地表植被,使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而矿渣堆放,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质”的方面,会导致水源污染、水质下降等。13.下图为 R 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6R 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 1 600 m。R 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 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 100 mm。甲国在 R 河干支流上修

    11、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发展。(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减小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2)R 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答案 (1)径流量减小,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2)大峡谷深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解析 第(1)题,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揭示了构成环境的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故某一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河流径流量减小,会影响地下水的水位、水质,影响沿岸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河口地区的渔业生产,影响河口地区的外力作用。第(2)题,根据 R 河大峡谷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出影响大峡谷不同部位的气流状况,从而得出不同部位降水量的差异,进而分析不同部位植被差异的原因。从图中可知大峡谷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且河谷受下沉气流影响,大气增温减湿,从而形成荒漠景观。峡谷两壁植被差异由降水差异引起,由此可判断是迎风坡与背风坡的差异所造成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1第一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夯基提能作业湘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rimleave22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