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祖先的摇篮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 ,深情地回想我们祖先,回想我们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的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作为本单元的首篇课文, 祖先的摇篮这首诗突出的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重要的主题。【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9 个生字
2、;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2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出示原始森林图片)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二、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朗读课文。(2)自学生字新词。(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
3、意是什么?(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2学习动词。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1)齐读短语。(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3(4)学
4、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四、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2指名读课文第 1 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3分组讨论:第 1 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五、指导写字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描红、临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2认读词语卡
5、片。(做“找朋友”的游戏)3齐读课文。二、品读课文,理解感悟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1)指名回答。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2学习第 2.3 小节。(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4(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6、)(4)教师范读第 2.3 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5)学生练读第 2.3 小节。(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 2.3 小节。(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 2.3 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1)自由组合练习读。(2)展示个性指名读。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三、拓展延伸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板书设计:23 祖先的摇篮摘野果和野兔赛跑掏鹊蛋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捉红蜻蜓采野蔷薇逮绿蝈蝈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教学反思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