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3小青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 资源ID:1077445       资源大小:1.02M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3小青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

    1、1小青蛙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行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适用于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传递-接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旧课,问题设置为:1.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姓氏歌 ,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讲到了哪些姓氏?2.谁能完整地背诵姓氏

    2、歌?接下来,用有趣的谜语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小青蛙的距离,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学习做铺垫。 知识讲授环节主要采用多样的朗读形式,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合作读、齐读,认识生字词,增强学生的语感;通过自主交流、游戏互动等方式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巩固运用环节,给出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示范指导,提升学生的识读、书写、表达能力。在课堂结尾,随机抽查同学提问关于本节课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本课重难点,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青蛙是人类

    3、的好朋友,在学生识字学文之后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你们以后会怎么做呢?”这几个问题,让学生更加明晰“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保护它” 。而“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既巩固了儿歌的学习,又将保护青蛙的思想传递给更多的人。 布置课后作业,并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进行间隔性复习。 教材分析小青蛙是一首儿歌韵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本课的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点,以情感为基础,以识字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发展,主动探究,增2强合作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准确识读“清、晴、眼、睛、保、护、

    4、害、事、情、请、让、病”12 个生字,认识偏旁“疒” ;2.正确规范地书写“青、清、气、晴、情、请、生”7 个汉字,了解形声字。【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并背诵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准确识读 12 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 7 个汉字,了解形声字。【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主旨,培养学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纸质词卡;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1.复习旧课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课文姓氏歌 ,谁能告诉老师课文中讲到了哪些姓氏?(指名回答)2.检查背诵情况:谁能完整地背诵姓

    5、氏歌?(指名背诵,全班一齐背诵)二、 激发学习动机猜谜语(课件出示):“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 ”师:孩子们,猜猜看,它是谁?(青蛙)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小青蛙。(揭题,板书:小青蛙)(课件出示漂亮的小青蛙)同学们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吗?那就和它打个招呼吧!(学生齐读课题)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今天让就我们一起学习儿歌小青蛙 ,来认识这位新朋友吧!三、讲授新知识3(一)范读课文,识读生字。1.教师范读课文(也可播放课文范读录音) ,请学生用“_”画出以下生字,并准确识读:清 晴 眼 睛 保 护害 事 情 请 让 病2.我会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教师相机

    6、指导正音,注意平翘舌、前后鼻发音。) (二)初读课文,感知韵律。1.自读课文。 师:孩子们,在拼音帽子的帮助下,试着自由地、大声地朗读儿歌,边读边动笔把不会读的生字宝宝圈出来哦!(学生自由读)2.互读课文。 师:小朋友们你们读书的样子真可爱!下面请你和同桌合作,一人指,一人读,把儿歌读正确。 (学生合作读)3.范读课文。 师:我发现每个小朋友都读得很认真,相信你们都能读得很棒了!谁愿意将儿歌大声地读给我们听。 (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读法。 ) 4.齐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棒极了,最后让我们一齐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好吗?(师生齐读)(三)品读课文,明确内容。1.第一句: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

    7、蛙大眼睛。(1)出示课件(无拼音标注) ,指名读,齐读。(2)说一说:谁来说一说,小青蛙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晴天,水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真正的青蛙?(池塘、小河、田野,相机板书。 )(3)想一想:结合你见过的青蛙的形象,说说小青蛙有什么特点?(身子小、大眼睛、大嘴巴、绿皮肤、白肚皮相机板书。 )(4)生字学习指导:青、清、气、晴。 (结合纸质词卡指导书写、识记,引导学生发现、辨识形声字。 )2.第二句: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4(1)出示课件(无拼音标注) ,指名读,齐读。(2)说一说:谁来说一说,小青蛙最喜欢做什么好事情?(吃害虫,保护禾苗)(3)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像青蛙一

    8、样对人类有帮助的益虫?(小蜜蜂、七星瓢虫、蜘蛛,相机板书。 )(4)生字学习指导:情(形声字) 。 (结合纸质词卡指导书写、识记)3.第三句: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1)出示课件(无拼音标注) ,指名读,齐读。(2)说一说:小青蛙是田园卫士,保护着禾苗茁壮成长,说说我们该如何保护小青蛙?(3)生字学习指导:请(形声字) 、生;病,疒(病字头) 。 (结合纸质词卡指导书写、识记)4.知识拓展:领读、齐读“青”字变化歌 ,巩固学生对形声字的理解与记忆。“青”字变化歌有水方说(清) ,日出天气(晴) ;有言去邀(请) ,有心(情)意浓;有目是眼(睛) ,有虫是(蜻)蜓;换偏旁识字,你我都能

    9、行。(四)总结课文,归纳主旨。说一说:同学们,学完了这首儿歌,你对小青蛙有留下了什么印象?(生总结,师点评)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青蛙这样对人类有帮助的益虫,它们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说说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大自然的朋友呢?(保护它们、热爱它们)四、运用巩固1.读一读。出示生字词:清 晴 眼 睛 保 护害 事 情 请 让 病指导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指名范读,开火车读,齐读,巩固生字词。2.写一写。出示生字:青、清、气、晴、情、请、生,指导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诵读课文。多种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五、检查评价1.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52.检查并评价诵读情况,点拨诵读技巧,注意轻重音,读出节奏感、韵律感。3.背诵课文。总结:青蛙是捉害虫的小能手,更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好吗?回家把这首儿歌背给你们喜欢的人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保护小青蛙吧! 六、间隔性复习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教学反思略。


    注意事项

    本文(2019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一3小青蛙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roleaisle13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