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选择题提速练 1115 为单选,68 为多选1京沪高铁全长 1 318 km,全线为新建双线,设计时速 350 km/h,2012 年通车后,北京至上海的行程缩短至五小时以内列车提速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是增加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已知列车所受阻力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 Ff kv2(k 为比例系数)设提速前最大速度为 150 km/h,则提速前与提速后机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之比为( B )A. B. C. D.37 27343 949 812 401解析:当速度最大时牵引力和阻力相等,则 P Fv Ffv kv3,所以, ,B 项正确P1P2 v31v32 273432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 R1
2、为定值电阻, 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两个电压表(内阻极大)的示数随电路中电流变化的完整过程图线如图乙所示则( D )A图线 a 是电压表 V1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线B电源内电阻的阻值为 10 C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1.5 WD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功率为 0.9 W解析:将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 P 从最右端滑到最左端,总电阻减小,电流增大,V 1示数线性增大,A 错误;根据图线 a, R2 20 ,根据图线UI 4 V0.2 Ab, R1 5 ,0.2 A ,0.6 A ,解得 r5 , E6 V,BUI 1 V0.2 A ER1 R2
3、 r ER1 r错误;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1.8 W,C 错误;当 R2 R1 r 时滑动变阻器 R2的功率最E24r大,为 0.9 W,D 正确23下图为示波管的示意图,以屏幕的中心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xOy,当在 XX这对电极上加上恒定的电压 UXX 2 V,同时在 YY电极上加上恒定的电压 UYY 1 V 时,荧光屏上光点的坐标为(4,1),则当在 XX这对电极上加上恒定的电压 UXX 1 V,同时在 YY电极上加上恒定的电压 UYY 2 V 时,荧光屏上光点的坐标为( C )A(2,2) B(4,2)C(2,2) D(4,2)解析:示波管某方向的偏转位移与电压成正比,
4、在 XX这对电极上, x UXX ,当电压 UXX 1 V 时, x2;在 YY这对电极上, y UYY ,当电压 UYY 2 V 时, y2.所以选择 C.4.如图所示,用 a、 b 两种不同频率的光分别照射同一金属板,发现当 a 光照射时验电器的指针偏转, b 光照射时指针未偏转,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增大 a 光的强度,验电器的指针偏角一定减小B a 光照射金属板时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带负电C增大 b 光的强度,验电器指针偏转D若 a 光是氢原子从 n4 的能级向 n1 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则 b 光可能是氢原子从 n5 的能级向 n2 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解析:增大 a 光的强度,单位
5、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多了,验电器的指针偏角增大,A3错;产生光电效应后金属表面的电子逸出,金属和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均带正电,B 错;增大 b 光的强度, b 光频率不变,则不能使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验电器指针不偏转,C 错;从 n4 的能级向 n1 的能级跃迁比从 n5 的能级向 n2 的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光子的频率大,D 正确5如图所示,矩形 MNPQ 区域内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有 5 个带电粒子从图中箭头所示位置垂直于磁场边界进入磁场,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轨迹为相应的圆弧,这些粒子的质量、电荷量以及速度大小如下表所示.粒子编号 质量 电荷量( q0) 速度大小1 m 2q v2
6、2m 2q 2v3 3m 3 q 3v4 2m 2q 3v5 2m q v由以上信息可知,从图中 a、 b、 c 处进入的粒子对应表中的编号分别为( D )A3、5、4 B4、2、5C5、3、2 D2、4、5解析:根据半径公式 r ,结合表格中数据可求得 15 各组粒子的半径之比依次为mvBq0.52332 ,说明第一组正粒子的半径最小,该粒子从 MQ 边界进入磁场逆时针运动由图 a、 b 粒子进入磁场也是逆时针运动,则都为正电荷,而且 a、 b 粒子的半径比为23 ,则 a 一定是第 2 组粒子, b 是第 4 组粒子, c 顺时针运动,为负电荷,半径与 a 相等是第 5 组粒子正确选项为
7、D.6(2018武汉模拟)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 的光滑斜面上放一轻质弹簧,其下端固定,静止时上端位置在 B 点质量 m2.0 kg 的小物体由斜面上 A 点自由释放,从开始4的一段时间内的 vt 图象如图乙所示(图中 00.4 s 时间段图线为直线,其余均为曲线),小物体在 0.4 s 时运动到 B 点,0.9 s 时到达 C 点, B、 C 间距为 1.2 m(g 取 10 m/s2),由图知( AC )A斜面倾角 6B物体从 B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在 C 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16 JD小物体从 C 点回到 A 点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保持不变解析:由图乙可知,00
8、.4 s 内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a v t 20.4m/s25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sin ma,解得 sin ,则 ,故选项 Aag 12 6正确;从 B 到 C 过程,除重力做功外,弹簧弹力对小物体做负功,小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故选项 B 错误;由能量守恒定律可得,在 C 点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mv mghBC16 J,故12 2B选项 C 正确;小物体从 C 点回到 A 点过程中,开始弹簧的弹力大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合力向上,小物体向上做加速运动,弹力逐渐减小,小物体所受的合力减小,小物体的加速度减小,然后弹簧的弹力小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合力向下,小物体
9、做减速运动,随小物体向上运动,弹簧弹力变小,小物体受到的合力变大,加速度变大,当物体与弹簧分离后,小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加速度不变,小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减速运动,由此可知在整个过程中,小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再保持不变,故选项D 错误7如图所示,某无限长粗糙绝缘直杆与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垂线重合,杆竖直放置杆上有 A、 B、 O 三点,其中 O 为等量异种电荷连线的中点, AO BO.现有一带电小圆环从杆上 A 点以初速度 v0向 B 点滑动,滑到 B 点时速度恰好为 0,则关于小圆环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5A运动的加速度先变大再变小B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
10、运动到 O 点的动能为初动能的一半D运动到 O 点的速度小于v02解析:等量异号电荷的连线的中垂线上,从 A 到 B 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O 点的电场强度最大,所以小圆环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小圆环受到的摩擦力Ff F N qE ,则小圆环受到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其加速度 a ,所以 a 先增mg Ffm大后减小,选项 A 正确;一对等量异号电荷的连线的中垂线是等势面,故小圆环从 A 到 B过程电场力不做功,选项 B 错误;设 A、 B 之间的距离为 2L,摩擦力做的功为 2Wf,小圆环从 A 到 B 的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重力和摩擦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 A O 过程有 mgL
11、Wf mv mv , A B 过程有 mg2L2 Wf0 mv ,联立解得 vO v0 v0,12 2O 12 20 12 20 22 12mv mv ,即运动到 O 点的动能为初动能的一半,运动到 O 点的速度大于 ,选项 C12 2O 12 12 20 v02正确,选项 D 错误8北京时间 2013 年 2 月 16 日凌晨,直径约 45 米、质量约 13 万吨的小行星“2012DA14”以大约每小时 2.8 万公里的速度由印度洋苏门答腊岛上空掠过与地球表面最近距离约为 2.7 万公里,这一距离已经低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但对地球的同步卫星几乎没有影响,只是划过了地球上空这颗小行星围绕太阳
12、飞行,其运行轨道与地球非常相似,根据天文学家的估算,它下一次接近地球大约是在 2046 年假设图中的 P、 Q 是地球与小行星最近时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日地平均距离约为 15 000 万公里)( BD )6A小行星对地球的轨道没有造成影响,地球对小行星的轨道也没有任何影响B只考虑太阳的引力,地球在 P 点的线速度大于小行星通过 Q 点的线速度C只考虑地球的引力,小行星在 Q 点的加速度小于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加速度D小行星在 Q 点没有被地球俘获,是因为它在 Q 点的速率大于第一宇宙速度解析:小行星对地球的引力远小于太阳对地球的引力,所以小行星对地球的轨道没有造成影响,但地球对小行星的引力相比太阳对小行星的引力不能忽略,可知地球对小行星的轨道会造成影响,选项 A 错误;若只考虑太阳引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得 v ,由于地球在 P 点到太阳的距离小于小行星在 Q 点到太阳的距离,即Mmr2 mv2r GMrr1r2,所以地球在 P 点的线速度大于小行星在 Q 点的线速度,选项 B 正确;只考虑地球引力,加速度 a ,由于小行星在 Q 点到地球的距离小于同步卫星到地球的距离,所GMr 2以小行星在 Q 点的加速度大于同步卫星在轨道上的加速度,选项 C 错误;小行星在 Q 点没有被地球俘获变成地球的卫星,是因为它在 Q 点的速率大于第一宇宙速度,选项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