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题二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时间:45 分钟)1为消除碘缺乏病,卫生部规定食盐必须加碘,其中的碘以碘酸钾(KlO 3)的形式存在。已知溶液中的 IO 可和 I 发生反应:IO 5I 6H =3I23H 2O。根据此反应,可用 3 3试纸和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质进行实验,证明在食盐中存在 IO ,可供选用的物质有: 3自来水;蓝色石蕊试纸;KI淀粉试纸;淀粉;食糖;食醋;白酒。进行上述实验时必须使用的物质是( )A BC D解析 由题给反应,要证明有 IO ,应用到 I 、淀粉和酸,现给出了 KI淀粉试纸, 3包括了前两种试剂,所以再选用食醋(即酸)便可完成上述检验,向食盐中加入醋酸,然后将溶
2、液滴在 KI淀粉试纸上,若试纸变蓝,即证明食盐中有 IO 。 3答案 B2某溶液中可能含有 SO 、CO 、Cl 。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 SO ,除 BaCl2溶液24 23 24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稀 H2SO4 B稀盐酸CNaOH 溶液 DNaNO 3溶液解析 因为 BaCO3也是一种白色沉淀,因此为了防止 CO 的干扰,同时不引入新的阴23离子,还应需要用稀盐酸,观察沉淀是否溶解。答案 B3亚硝酸盐中毒,又名乌嘴病、紫绀病、肠源性青紫病。亚硝酸盐可将正常的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二价变为三价,失去携氧能力,使组织出现缺氧现象。美蓝是亚硝酸盐中毒的有效解毒剂。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中毒过程中血红蛋白被氧化B中毒时亚硝酸盐发生氧化反应C药品美蓝应具有还原性D解毒时血红蛋白被还原2解析 根据题意,中毒过程是亚硝酸盐将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由2 价氧化为3 价,血红蛋白被氧化时亚硝酸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 项正确,B 项错误;解毒时高铁血红蛋白被还原为正常血红蛋白,D 项正确;解毒剂应具有还原性,C 项正确。答案 B4对于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一定有 CO23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 SO24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
4、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 NH 4D加入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 Ba2解析 A 中 HCO 也有类似变化;B 中 Ag 有相同变化;D 中 Ca2 有相同现象的变化。 3答案 C5在亚硝酸钠(NaNO 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价,为证明和研究亚硝酸钠的性质,现有以下几种试剂可供选择:KMnO 4溶液 稀 H2SO4溶液 稀 HNO3溶液 稀 NaOH 溶液 淀粉、KI 溶液 品红溶液其中能证明 NaNO2具有氧化性应选择的试剂是( )A B C D答案 D6下列实验可行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检验 CO 中含有的 CO2B用 BaCl2除去 NaOH 溶液中混
5、有的少量 Na2SO4C用 KSCN 溶液检验溶液中含有的 Fe2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分离 CaCl2和 NaCl 固体混合物解析 澄清石灰水能与 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 A 选择正确;B 选项中虽然能除去Na2SO4杂质,但是又会引入新的杂质(NaCl),故此选项错误;KSCN 溶液可以检验Fe3 ,而不是 Fe2 ,故 C 选项错误;CaCl 2和 NaCl 均为易溶于水的物质,所以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故 D 选项错误。答案 A7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B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 3)3C用食
6、用碱(Na 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D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解析 食醋中含有醋酸,可与水垢发生反应:CaCO32CH 3COOH=Ca2 2CH 3COO CO 2H 2O,A 合理;含碘盐中的 KI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与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产生 I2后,才可与米汤中的淀粉作用变蓝色,故 B 不合理;碳酸钠溶液水解呈碱性:CO H 2O HCO OH ,故食用碱溶液可洗涤23 3油污,C 合理;纯棉制品的成分为纤维素,而纯毛制品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灼烧时纯毛制品有烧焦羽毛的气味,D 选项合理。答案 B8由于 NaNO2有毒,将含该物质的废水直接排放会引起水体的严重污染,
7、所以这种废水必须经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方法之一的原理如下:2NaNO22KI2H 2SO4=2NOI 2K 2SO4Na 2SO42H 2O(1)在上述反应中,若要生成 50.8 g I2,则电子转移了_个。(2)用上述反应来处理 NaNO2并不是最佳方法,其原因是_。从环保角度来讲,要处理 NaNO2,所用物质的_(填“还原性”或“氧化性”)应该比 KI 更_(填“强”或“弱”)。(3)亚硝酸钠可以与酸反应生成亚硝酸,亚硝酸是不稳定的弱酸,它只存在于冷的稀溶液中,易发生分解反应:3HNO2=2NOHNO 3H 2O。请从浓醋酸、氨水、纯碱、稀盐酸、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中选择适当的物质,设计两
8、个简单的实验鉴别 NaNO2和 NaCl。方案 1:所加试剂_(限用一种试剂),现象是_。方案 2:所加试剂_,现象是_。(4)从环保角度讲方案 1、方案 2 是最佳方法吗?若不是,请设计两种比较好的实验方案来鉴别。(不限制试剂)解析 (1)I 2 2 mol e 4254 g 2 mol50.8 g 0.4 mol转移电子:0.4 mol6.0210 23 mol1 2.40810 23。(2)上述反应中生成了污染环境的 NO,故不是最佳方法,要处理 NaNO2应选用还原性更强的物质,将 NaNO2中的氮还原到更低价态的 N2,从而可减少污染。(3)根据 NaNO2的性质结合题给信息,可利用
9、向亚硝酸钠溶液中加入浓醋酸反应生成HNO2,HNO 2分解产生的 NO 在空气中变为红棕色这一现象进行鉴别。也可利用在酸性条件下 NO 的氧化性,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蓝这一现象来鉴别。 2答案 (1)2.40810 23(或 0.4NA)(2)反应生成了 NO,该物质会造成大气污染 还原性 强(3)浓醋酸 生成无色气体,遇到空气立即变成红棕色的是 NaNO2碘化钾溶液、淀粉溶液、稀盐酸 溶液变蓝的是 NaNO2(4)不是,两种方案中都会产生造成大气污染的 NO。可设计以下方案:用 KMnO4酸性溶液鉴别,溶液浅红色褪去的是 NaNO2溶液;用酚酞试液,溶液显浅粉红色的是NaNO2溶液。9已知某白
10、色混合物粉末中含有 CuSO4、K 2SO4、NH 4HCO3、NH 4Cl、NaCl 五种物质中的两种,且物质的量之比为 11。请完成下述探究混合物组成的实验。仅限选择的仪器、用品和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药匙、酒精灯、火柴、试管夹、镊子;红色石蕊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1 molL1 硫酸、1 molL1 硝酸、1 molL 1 盐酸、1 molL 1 NaOH 溶液、Ba(NO 3)2溶液、AgNO 3溶液、蒸馏水。一、初步探究取适量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搅拌,混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同时闻到有轻微的刺激性气味。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 A 于试管中,再滴
11、加稀硝酸,溶液中有无色气泡产生;继续滴加过量稀硝酸至溶液中不再产生气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B。(1)用_(填实验用品名称)取固体混合物于烧杯中。 (2)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 二、进一步探究(3)请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定该固体混合物的组成。叙述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5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答案 (1)药匙(2)该混合物中肯定含有 NH4HCO3,肯定不含有 CuSO4(3)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和结论向溶液 B 中滴加Ba(NO3)2溶液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固体混合物中含有 K2SO4;如果没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固体混合物中不含有 K2SO4,含有 NaCl 或 NH4Cl取少
12、量原固体混合物于试管中,将试管置于酒精灯上充分加热如果试管底部有固体残留,说明混合物中含有 NaCl;如果试管底部无固体残留,说明混合物中含有 NH4Cl10.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微量元素的摄入。碘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预防碘缺乏病,我国卫生部规定每千克食盐中应含有 4050 mg KIO3。下表是某超市出售的加碘精制盐的有关说明:产品标准 GB54612000配料表 氯化钠、碘酸钾、抗结剂氯化钠含量 98.5%含碘量(以 I 计) 2050 mg/kg储藏方法 密闭、避光、防潮食用方法 待食品熟后加入包装日期 见打印批号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此食盐中是否含碘和检查该食盐是否
13、为合格产品。(1)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步骤 2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1.取食盐少许置于一支试管 固体完全 食盐及碘酸钾都能溶于水6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振荡溶解2.向上述溶液滴加适量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振荡溶液出现棕黄色3.再向上述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振荡溶液变成蓝色(2)加碘食盐的包装袋上标有食用方法:待食品熟后加入。其原因是_。(3)该同学取该食盐样品 100.0 g 完全溶解于水中,然后加入用盐酸酸化的淀粉KI溶液,结果溶液呈蓝色,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为进一步确证样品是否为合格产品,该同学又用 0.010 molL1 的 Na2S2O3溶液滴定,当用去 12.0
14、0 mL 时蓝色刚好褪去(反应方程式为 I22S 2O =2I S 4O ),通过23 26计算该加碘食盐中 KIO3的含量为_mg/kg。则此可判定该食盐为_(填“合格”或“不合格”)产品。解析 (1)碘盐中的 KI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可以氧化 HSO 、I ,反应方程式为: 32IO 5HSO =I25SO 3H H 2O,5I IO 6H =3I23H 2O,故滴加淀粉 3 3 24 3溶液变蓝。(2)由题给信息待食品熟后加入可推知 KIO3的性质具有热不稳定性,加热时易分解。(3)n(Na2S2O3)0.010 molL1 0.012 L1.210 4 mol。根据 IO 3I 26S 2O 3可计算出 100 g 碘盐中 KIO3的质量为 4.28 mg,故加碘盐中 KIO3的含量为 42.8 23mg/kg,其中碘元素的含量为 25.4 mg/kg,为合格碘盐。答案 (1)2IO 5HSO =I25SO 3H H 2O 淀粉遇碘变蓝 3 3 24(2)防止 KIO3分解(3)5I IO 6H =3I23H 2O 42.8 合格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