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体的压强漫画释义知识互联网4液体的压强61知识导航求解固体、液体产生的压力压强的一般方法FFpSgh 压 支先 求 压 力 : 受 力 分 析 求 出 支 持 力 ( )固 体 再 求 压 强 :先 求 压 强 :液 体 再 求 压 力 : 或 者 : 画 线 法 (如 下 图 )不规则容器的计算问题 FGFG FG液面变化问题入水情况 1 入水情况 2 出水情况 物体多浸入(多拉出)原液面的体积等于液面上涨(下降)的环形体积. 红蓝V121()Shh 红蓝 黄 黄 2排 =VSA说明: 两种方程是等效的, 对于完全浸没或者完全拉出的物体, 使用方程更方便一些.其中 F 代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
2、力; G 代表液体的重力夯实基础【例 1】 查漏补缺之液体压力压强篇:1. 研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的仪器是 , 其结构如图所示.当探头的薄膜受到压强的作用时 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产生高度差, 高度差越大, 薄膜受到的压强越 .2. 静止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是: (1) 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 (2) 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 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都 ; (3) 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 ; (4) 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 有关.3.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是 .(1) 通过压强的计算公式可知,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 、 有关, 而与液体的总质量、总体积和容器形状无关; 1cm 的水柱产生的压
3、强是 Pa( g取 10N/k)(2) 公式中的 h, 指从液体的研究点到 的竖直距离.4. 上端 、下端 的容器叫做连通器, 连通器里只注入一种液体, 且液体 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保持 .【答案】 1. U 形管压强计 大2. 各个方向 相等 增大 密度3. pgh (1)密度 深夜度 100 (2)自由液面4. 开口 连通 不流动 相平【例 2】 如图所示, A、B、C 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 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分别为 p、 、 , 则 ( )模块一:液体压力、压强63A. ABCp B. C. D. 无法确定【答案】 C【例 3】 如图所示, 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分别装有质量
4、相等的不同液体, 甲竖直放置, 乙倾斜放置, 此时液面恰好相平, 比较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 下列正确的是 ( )A. 甲 乙 B. 甲 乙 C. 甲 = 乙 D. 无法判断【答案】 A【例 4】 如图所示, 两支完全相同的试管中, 分别装有质量为 m 甲 、 m 乙 , 密度为 甲 、 乙 的液体. 甲试管竖直放置, 乙试管倾斜放置, 两试管液面相平时, 液体对试管底的压强相等, 则 ( )A. m 甲 m 乙 B. m 甲 m 乙C. 甲 乙 D. 甲 乙 【答案】 A甲 乙 实验专区【例 5】 如图所示, 是小红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情景,橡皮膜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 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
5、为 1, 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 2, 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 3, 且 1 2 3. 请分析实验现象, 归纳出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为: . 甲 乙 丙【答案】 深度相同时, 液体密度越大, 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例 6】 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放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 小梅把同一支微小压强计的探头先后放入甲、乙两种液体中的不同深度, 压强计两管中的液面高度差如图所示 . 由此可知, 盛有液体甲的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比较 . (选填“大”或“小”)【答案】 大【例 7】 小华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某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的关系, 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 ( g 取 10N/kg)P/103Pa
6、h/cm0 10 20 30 40 5054321乙甲65(1) 该液体 50cm 深处的压强是 Pa. (2) 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 3. 【答案】 (1) 3.75103(2) 0.75103 【例 8】 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小明采用了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其中微小压强计可以反映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变化. 小明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在烧杯内固定, 不断向烧杯中注入水, 微小压强计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增大, 表明水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小华却认为: 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增大, 是水的重力增加导致的, 所以水的重力大小不同, 水内部压强大小就不同. 请你利用上
7、述器材或再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华的解释是错误的. 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答案】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到截面积较大的烧杯底部, 向其中倒入适量的水, 记录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差为 h. 将微小压强计的探头放到截面积较小的另一个烧杯底部, 把截面积较大的烧杯中的水一部分倒入这个截面积较小的烧杯中, 使微小压强计 U 形管两侧液面差也为 h. 截面积较大的烧杯中还有剩余水. 说明小华的说法是错误的.【例 9】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 天平一架、刻度尺一把、足够深的大水槽一个、底面积为 S 的细长平底试管一支、足量的水与细沙、小汤匙一个. 要求
8、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 ,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水的密度保持不变时, 水内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成正比.” 请写出实验步骤并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 (1) 实验步骤: 天平调平衡, 在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沙子, 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大水槽中, 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 用刻度尺测出试管浸入水中的深度 h, 用天平测出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 m, 并将 m、 h 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试管中加入适量沙子后放入水中, 使试管仍漂浮在水面上, 重复步骤; 仿照步骤再做 4 次实验; 用 SgFp公式算出各次试管底部的压强 p, 并记录在表格中.(2) 实验数据记录表:水内部的压强与水的深度关系记录表夯实
9、基础【例 10】 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密度不同的液体, 已知 a、 b、 c三点处液体的压强相等, 如图所示, 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是正确的是 ( )A. 乙甲 丙 , p乙甲 丙 B. 乙甲 丙 , 乙甲 丙C. 乙甲 丙 , 乙甲 丙D. 乙甲 丙 , p乙甲 丙【答案】B【例 11】 如图所示,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两种密度不同的液体, 已知两烧杯底受到的液体的压强相等, 那么在杯底以上相等高度的 A、B 两点处的液体的压强 pA与 pB的大小关系为 ( )A. .pA= pB B. .pA pBC. .pA p2 F1
10、= F2 C. p1p2 F1F2【答案】 D【练 5】 (多选) 如图所示是实验用的 锥形瓶, 将锥形瓶放在面积为 s 的水平桌面上, 已知锥形瓶的质量为 m1、底面积为 s1; 当往锥形瓶中倒入密度为 、质量为 m2的液体后, 液面高度为 h, 则 ( )A. 锥形瓶中的液体重为 g s1h 75B. 液体对锥形瓶底的压强为 gh C. 瓶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为( m1 m2)g D. 瓶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m1 m2)g/ s【答案】 BC【练 6】 如图所示, 质量是 2kg 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 400cm2, 放在水平地面上, 桶内装有 50cm深、体积是 30dm3的水. 小萍同
11、学用竖直向上的力 F 提水桶, 但是没有提起来. 这时, 如果水对桶底的压强和桶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小萍同学提水桶的力 F N. (g10N/kg)【答案】 120【练 7】 质量为 1kg 的平底空水桶, 底面积为 500cm2. 水桶内装有 30cm 深的水, 放在水平地面上, 如图甲所示, 水对水桶底的压强比水桶对地面的压强小 1000Pa. 当小明用竖直向上的力 F 提水桶, 但没有提起来时, 如图乙所示 , 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 1500Pa. 则力 F 的大小为 N. ( g 取 10N/kg)【答案】 125【练 8】 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 底面积 250cmS, 向水
12、中放入底面积为210cmS的柱状物体后, 水面上升但水未溢出, 此时水深为 , 求水对容器底增加的压强及增加的压力各为多少?( 10N/kg)【答案】 50Pa 2.N【练 9】 在学习了液体压强的知识后, 小红想用压强计区别不同密度的液体 . 如图所示, 实验桌上有两只长水筒, 其中一个盛有纯净水 , 另一个盛有盐水, 已知盐水的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 小红将压 强 计 的 金 属 盒 (探 头 )先 后 浸 没 到 甲 、 乙 两 种 液 体 中 , 分 别 记 下 压强 计 U 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 h 甲 和 h 乙 . 她 发 现 h 甲 大于 h 乙 , 于是认为甲水筒中盛的是盐水
13、. 小刚指出小红的实验结果是不准确的.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 , 能够正确的判断出盐水和纯净水. 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和判断方法. 【答案】 方法一: 分别将压 强 计 的 金 属 盒 (探 头 )浸 没 到 甲 、 乙 两 种 液 体 中 同 一 深 度 , 记 下 压 强 计 U 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 h1和 h2. 比较 h1和 h2的大小, 因为盐水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 所以 U 形管两侧的液柱高度差大的筒中盛的是盐水. 方法二: 分别将压 强 计 的 金 属 盒 (探 头 )浸 没 到 甲 、 乙 两 种 液 体 中 某 一 深 度 , 使 压 强 计 U 形管两侧的液柱
14、高度差相等, 分 别 记 下 压 强 计 的 金 属 盒 (探 头 )所 处 的 深 度 为 h1和 h2, 比较h1和 h2的大小, 因为盐水密度大于纯净水的密度, 所以压 强 计 的 金 属 盒 (探 头 )所 处 深度 小 的筒中盛的是盐水. 甲 乙77带孔的纸可以不漏水大家知道, 凡是有孔的东西, 都是会漏水的. 可是, 现在你将看到一张满纸都是小孔的薄纸片, 居然能托起一斤重, 甚至两斤重的水, 而滴水不漏. 1. 器材大空瓶一个, 用大针穿许多小孔的纸片一张, 有色水一大杯. 2. 表演过程 在大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 并用手压着纸片, 将瓶倒转, 使瓶口朝下, 如图, 然后将手轻轻移开. 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 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表演时要注意, 瓶子用小口瓶(如用大口瓶时、纸片要用硬一些的), 瓶内装水越满效果越好. 倒转瓶口后, 手要慢慢地轻轻地移开, 以免纸未盖平而漏水, 甚至使水倒出来. 3. 解释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 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 产生了向上的托力. 小孔不会漏出水来, 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 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 使水不会漏出来. 这如同布做的雨伞, 布虽然有很多小孔, 仍然不会像漏雨一样.